董道祥,李曉磊
(穆棱市道路運輸管理站)
(1)政府主管部門及相關管理部門方面的管理問題:包括對危險品運輸資質的管理薄弱;由于設施不全導致對路道口的管理不善;對維修廠鋪、加油站等臨時停車地點疏于管理;對違章攜帶易燃易爆品管理松散。
(2)危險貨物運輸企業存在的管理問題:忽視相關的法規、條例,漠視行政機關的監管,對該申報的不申報,要配押運人的不配;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包括對沿途危險貨物運輸的監督控制能力,信息傳遞、共享能力,技術人員培訓能力,危險貨物救災預案準備,應對突發事故的能力等。
包括各種駕駛員的違章行為,如疲勞駕駛、超載或者容器過量充裝等。
“由于危險品運輸具有特殊性,提升運輸裝備是改善危險品物流服務的切入點。”但目前我國,符合危險品運輸的裝備專用化程度不高,整體技術狀況較差,也缺乏統一的能夠保障安全的裝備技術標準。
包括運輸過程中的道路狀況、地形、人群、天氣狀況等。
氣體、液體危險品運輸車輛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多數情況下容易誘發泄漏,從而擴大事故的影響面和損失程度。
(1)提高危險貨物運輸作業的風險意識,明確職責分工,建立安全有效的管理機制。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的高危險性毋庸置疑,但有些企業對此并未予以足夠重視,政府應加強宣傳力度,增強公共意識、提高對風險的認識水平,把工作重心轉向市場準入與強制退出標準,加強市場監管,發布各類交通信息以及引導市場等方面。
(2)強化市場監管,嚴查違規行為。專業運輸企業的車輛都是自維自管的,能否真正按照國家的規定實施管理,直接關系到運輸生產的安全,為此建議全市對危險貨物運輸車輛采用統一的車輛技術檔案,將車輛的各種信息,詳細記錄下來,以利于企業內部管理和行業外部監管。行管部門對企業和企業對其員工質量責任追究制度的重點放在日常監管上,不定期對車輛進行檢測和二級維護情況進行抽查,對沒有按照檢測要求檢測或沒有二級維護的車輛依照有關規定予以扣分處罰,從源頭上杜絕機械原因造成的安全隱患。
(3)嚴把市場準入制和退出制,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統一管理,使危險貨物運輸企業處于弱、小、散、多的狀況,因此企業要及時更新經營理念,以大規模、大集中替代“低小散弱”的經營模式,對發展前景良好的企業,行業管理部門要引導鼓勵企業做大、做強,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為繁榮市場、培育現代物流奠定基礎。
(4)進一步提高事故的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應急救援系統,運輸車輛應急救援系統,運輸路線應急救援系統、重點地區的政府應急救援系統建設。為了進一步完善應急反應機制,增強其可操作性,行管部門和運輸企業都應強化應急指揮。運輸管理部門要保證能在發生突發公共事件時,代表政府調動車輛進行救援。
(5)進一步加強危險貨物運輸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公眾對運輸安全的認識教育。對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從業技能,有關政策、法規方面的培訓,確保每一個從業人員經過培訓后,能了解法規、熟悉業務、充分認識到從事危險貨物運輸工作所擔負的社會責任。同時,也利用一切有效渠道,對公眾開展道路安全的宣傳和教育,形成一個全社會共營共管的氛圍。
(6)正確處理安全與效益的關系。運輸信息化程度安全與效益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安全生產抓好了可以換來持久的穩定發展和長久的效益。反之,只顧眼前利益,忽視安全方面的投入,反而因小失大,使企業得不到持久發展。安全投入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安全意識、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軟環境的建設,也包括安全設施、設備等硬件的投入,企業應著眼未來,加大安全投入。行管部門應大力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領域中的應用,拓寬融資渠道,積極籌措資金,為城鎮對危貨運輸車輛逐步向智能化運輸方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7)以立法推進科技化,以科技強化行業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沒有規定危險貨物運輸車輛應當安裝并使用行車記錄儀,“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立法漏洞”。在此基礎上,積極推廣阻隔防爆材料、無火花快速堵漏器材、GPS車輛安全監控技術等新技術和產品,在基于GIS、GPS的國家、省、市、縣四級危險品道路運輸安全監控預警網絡和應急救援系統,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數字化管理系統平臺等高新技術手段,提升危險品運輸安全監管水平。
[1] 吳宗之,孫猛.200起危險化學品公路運輸事故的統計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6,(2):3-8.
[2] 雷平.道路危險貨物運輸過程中的幾個問題[J].現代交通技術,2008,5(2):77-80.
[3] 張力.危險品物流需要安全理念——“全國危險品物流高峰論壇”側記中國物流與采購[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6,(8).
[4] 劉敏文,范貴根,魏振中.危險貨物運輸管理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5] 郭冬梅.危險品運輸管理體制芻議——基于歐洲各國危險品運輸管理經驗借鑒.2008年危險品運輸國際論壇論文集,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