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舟,王建華
(孝感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湖北孝感 432000)
建設節約型小城鎮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黃俊舟,王建華
(孝感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湖北孝感 432000)
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背景下,針對傳統粗放建設時期的問題,及其對當前建設節約型小城鎮的制約,提出必須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改變策略,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節約型小城鎮的規劃設計,以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和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規劃工作出發點。在當前尤其要把節地、節能、節水、節材貫穿于節約型小城鎮建設之中。
節約型小城鎮;小城鎮規劃;小城鎮建設;新型小城鎮
在武漢城市圈被國家批準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大背景下,城市圈內的鄉鎮如何融入城市圈,如何建設發展本鄉鎮,如何走出傳統粗放發展的“高資源耗費、高能源消費、高污染排放和低經濟效益”的“三高一低”的困境,建設成節約型小城鎮,是對小城鎮健康持續發展提出的新課題。
近10年我國人均耕地已由0.10 hm2下降到0.09 hm2;草原“三化”面積高達1.35×108hm2,且每年還在以2.0×106hm2的速度快遞增長;全國土地沙漠化面積年平均2.46×103km2,直接損失高達540億元;全國水土流失面積年平均1.50×106km2,接近國土總面積的40%左右;全國約有80%的貧困縣處于水土流失嚴重地區;三廢排放總量中來自鄉鎮企業的分別為:煙塵排放量高達54.2%,各類廢水中COD排放量為46.5%,垃圾和其他固體廢棄物排放量為38.6%,工業“三廢”排放使全國1.0×107km2耕地遭到污染;全國江河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約2.5×104km河流水質不符合漁業養殖標準;每年因洪水災害造成的各類損失約為100億美元,因干旱造成的損失高達350億美元。[1]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的武漢等九城市,占全省33%的土地,占全省51.6%的人口,僅2004年,貢獻了全省59.4%的GDP,65.3%的財政收入,吸納63.4%的投資,承載62.5%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根據規劃,到2012年,試驗區內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要降低23%,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0%,SO2排放量下降12%。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9%以上,主要河流、湖泊水庫Ⅲ類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0%。主要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要求,優良天數達到310天以上。服務業比重增加3個百分點以上,城鎮化率達到55%以上。到2020年,試驗區內9個城市全部達到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要求。因此試驗區內小城鎮“兩型”社會的建設,是成功實現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保證。
我國小城鎮建設源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給廣大農村、農民創造了發展經濟的機遇,許多有一技之長的農民離土不離鄉,依靠政策和技術辦起了各式各樣的小作坊或企業,一時間“萬元戶”、“十萬元戶”大量涌現,作為農村“發財致富”的唯一標志。各類“發財致富”的“能人”開始攜款進鄉鎮發展,此現象曾經被譽為“異軍突起”。一些基礎本來較好且經濟發展較快的鄉鎮,建房、修路、辦企業、投資各類公共基礎設施之風盛行,大大加快了鄉鎮經濟社會的發展,鄉、鎮、村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但這種發展初期的自發、無序、失控式的發展給農村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的影響是嚴重的深遠的,對于資源、能源、農村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失更是無法估計的。雖然經過30多年的努力有所起色,但現實表明由粗放發展產生的慣性還在延續,影響在延續。
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經濟社會空前發展,這個時期的城鎮和農村出現一批能人率先致富,他們帶企業、帶技術、帶財富進鄉鎮興辦經濟實體,在一定意義上推動了小城鎮的建設。但是這個時期的發展,基本是“摸石頭過河”,無論何種模式,無論是否具備條件,只要能賺錢發財就是硬道理。全國上下幾乎所有鄉鎮都是一個發展模式——“無工不富,無農不穩”。這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例如許多地方在資源和能源不足的條件下,為了完成經濟指標和追求經濟效益,盲目上馬辦各種工廠。有的墨守成規地一心一意搞農業,不立足于“農”字找出路,不在農和特上做文章,在農業產品深加工上下功夫,從而失去了最佳發展機會。事實上鄉鎮企業是“高資源耗費,高能源消費,高污染排放,低經濟效益”的“三高一低”企業,走“資源”“能源”耗費型路子,這與目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格格不入。小城鎮要按照本地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歷史文化、傳統經濟等自身獨特優勢的模式定位[2]。
小城鎮建設問題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領導的規劃意識缺失和廣大居民參與不夠。而最為嚴重和危險的是基層政府領導對小城鎮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的無視規劃的法律地位,對經批準實施的規劃“想改就改,想變就變”。還有的地方政府存在重 GDP增長速度(實質是搞政績工程),重視城鎮形態工程建設,輕視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輕視生產生活服務設施的問題較突出。據課題組一項“城鎮規劃與自己關系”的問卷調查,有54.3%的城鎮居民選擇了“不知道或無所謂”,據此結果,排除調查對象的知識和文化素養,足以證明居民的規劃意識。小城鎮建設的規劃、建設、管理過程主動參與不夠,一些居民對自家門口的“規劃公示牌”視而不見,不知道規劃的意義和作用,缺乏必要的認同感。
規劃設計前期工作不細,編制設計粗糙,缺乏對建設的指導性,有的負面效應大于正面作用。小城鎮發展規劃涉及到鄉鎮的經濟、社會、文化、教育、基層民主政治、政權建設、自然生態環境等等,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很強的工程。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鄉鎮的功能、發展模式、空間形態、發展時限、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等,進行科學論證并賦之于藍圖,面向鄉鎮干部群眾進行公示,廣泛征求意見,經過修改,再由專家評審,政府或人大批準,成為具有法律地位的規劃成果。
小城鎮建設融資困難,渠道不暢,建設進展緩慢。其原因:一是亂收費產生的慣性,與現實政策的規范產生了落差和沖突,導致了建設管理資金來源不暢;二是挪用小城鎮建設資金現象較為嚴重,影響了相關工程的建設進度,有的甚至淪為爛尾工程或豆腐渣工程;三是規劃編制脫離了鄉鎮經濟發展現狀和自身的經濟基礎,導致一些鄉鎮建設項目資金嚴重短缺,沒有發展后勁,因而“豆腐渣工程”和“半拉子工程”屢見不鮮。[3]
建設規劃從編制到實施,許多地方基本上是長官意志行事,缺乏群眾基礎。由于政績和升遷的需要,鄉鎮領導干預規劃設計的問題非常普遍。特別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小城鎮規劃是一項嶄新的事業,之所以“改革”和“試驗”就是沒有經驗可供借鑒,如果鄉鎮領導長官意志第一,凌駕于科學技術之上,規劃設計非出問題不可。鄉鎮領導不顧民意,離開城鎮居民的參與和監督,搞少數人說了算,并且以個別領導的好惡評定規劃成果的標準和質量的問題十分突出。還有的以行政手段代替法規,代替調查論證,代替科學技術,代替必要的宣傳教育。導致某些地方群眾對當地鄉鎮政府不滿,城鎮建設受阻,由建設引發的突發、群發和聚眾上訪事件等不穩定現象時有發生。
小城鎮都處在農村自然植被和天然景觀環抱之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優勢,這是大中等城市無法比擬的。但在粗放發展思維指導下,昔日的自然景觀和自然環境遭到破壞,許多農村特有的資源已經消失。如自然水面被垃圾填埋堵塞而變成臭水溝,許多植被被破壞而逐漸沙化,原生樹木被砍伐導致水土流失,水旱災害頻繁發生。還有的規劃簡單照搬他人模式,不顧及當地條件和地域特色,任意拆除原有古建筑和傳統民居,造成傳統文化資源的損失,使小城鎮喪失應有的特色。有許多小城鎮規劃無視人民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為了建設商貿街,花園小區,對原有房屋大拆大建,結果有很多基本脫貧農民因為蓋“新房”而再次“致貧”。
按照“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實驗的總體要求,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小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全過程,近期要貫徹落實“節地、節能、節水和節材”的“四節”方針[4]。
節約型小城鎮建設必須改變觀念轉變發展思路想,各項建設項目在立項選址、規劃設計、施工和項目投產中,各個環節中都要體現出節約能源、節約集約用地、科學用水和節約用水、節約建設用材和推廣使用當地的鄉土材料的原則,努力實現資源的節約利用,發揮資源利用的最大效益。小城鎮建筑和基礎設施施工盡量多使用本地區鄉土材料。能源利用方面,要通過宣傳教育,移風易俗,開展技術創新,大力推廣使用太陽能、風能、沼氣、地熱和莊稼秸稈氣化能。大力提倡節約用水,對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后分類回收再利用,加強自然雨水的收集利用等。在農房施工中,加強對外墻、門窗、地面和屋面的節能設計,如利用秸稈纖維材料墻體保溫,通過窗戶引入太陽采光照明,引入太陽能采暖,引入自然通風改善空氣質量。總之要把節約貫穿到小城鎮的規劃、設計、施工建設、管理的各個環節之中去。
節能減排是節約型小城鎮的重要標志。節約型小城鎮在招商引資時,應該把是否“低資源消費,低能源耗費,低污染排放,高經濟效益”作為是否引進的基本原則,把企業產品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良好的銷路和信譽等作為質量標準,把是否推行使用可再生能源作為準入門檻。堅決把東部沿海地區或本地大中城市借引資名義,遷移進來的“三高一低”企業擋在門外。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對鄉鎮企業進行“關閉、停產、兼并、轉產、改造”等處理,把那些資源浪費嚴重,能源耗費高,污染嚴重,產品附加值低的,不管其規模多大,能轉的盡量爭取轉產,否則要堅決地“關、停”掉。對規模暫時較小,技術力量薄弱,但是產品生產資源能耗低,附加值較高,獨特又有好銷路的,可聯合技術和產品接近的企業進行合“并”,并提供資金、技術、資源等的扶持,使之做大做強。
生產生活廢棄物(垃圾)的資源化再利用是建設節約型小城鎮的重要任務,生產生活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和利用問題,處理得不好可能成為制約節約型小城鎮發展的障礙。當前條件下,一是利用各種人畜糞便生產沼氣。農村各種糞便物量大,又缺少管理,加上利用糞便生產沼氣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這種能源的生產不僅充分解決了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又減少了人畜糞便對環境的污染,還為居民節約能源消費的開支,提供了廉價生活能源和生產肥料。二是可以將農作物秸稈等殘余廢棄物,通過深加工,生產植物秸稈保溫隔熱墻體板,用于農房建筑的保溫隔熱,以降低居民采暖耗能量和經濟投入。三是城鎮建房遺留下的碎磚和混凝土垃圾,可有組織的堆放,用于水泥道路、廣場和建房基礎施工中代替石材使用。
廣大農村和鄉鎮,名、優、特色的農、牧、副、漁業十分豐富,這又是大中城市所沒有的天然特色。規劃建設節約型小城鎮時,應當充分利用當地土質地質、地形地貌、溫度濕度等天然條件,把技術創新和傳統耕養作技術相結合,大力發展“高產、高質、高效”農牧林和養殖業,發展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的“綠色潔凈”的農牧副漁產業,對那些技術條件不具備,規模較小,分散的小作坊,可以通過聯合重組,規模較大的可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使之發展壯大,以帶動小城鎮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一是可以改善居民的經濟條件,提高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二是為節約型小城鎮建設提供持續的經濟保障。
建筑物的節能如否是衡量節約型小城鎮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各類建筑在選址、規劃、設計、用材、施工和使用上,都應該盡可能地實現節約能源、節約集約用地[5]、科學和節約用水,大力使用秸稈纖維墻體材料保溫。盡量控制或不建造一戶一宅的小規模平房,提倡建設聯排式多層住宅。一些成功的經驗是,凡是按照規劃在指定的范圍內,按照規劃設計的戶型和面積建造房屋的,村委會(或聯合經濟體)給予經濟獎勵,對建造獨立小戶型住宅的收取一定的超標費,對超出規劃標準建房的,采取“三不一限”的處罰,即政策上不容許,報批時不批建,近三年內不批準建房申請,限期拆除違建房屋。其中關鍵點是嚴控超標準建房,合理控制建房用地標準,嚴格規范戶均(人均)建筑面積指標[6]。在建筑能源方面,“節能型”建筑要大力推廣使用太陽能等可再生的潔凈能源。目前家電下鄉優惠政策,用補貼鼓勵村鎮居民使用太陽能熱水器,要設計安裝位置保證使用安全可靠。在用水方面,可對建筑生活污水分類排放,分類處理,提高廢水的處理回收再利用量,如回收后部分沖洗廁所,澆灌農田菜地等。同時可以進行雨水集中收集儲存在利用等措施。在建筑物朝向設計時,要便于夏季通風隔熱,冬季引進太陽采暖。除此,應充分利用天然的山、水、林等自然景觀和地形地貌,使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相互協調,制造出綠色生態建筑,創造出充分體現傳統文化特色的小城鎮[7]。
要把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和節約能源,科學和節約用水,推廣使用鄉土建筑材料和節約建設材料等,作為建設節約型小城鎮的重要任務。推廣太陽能、沼氣、地熱、秸稈氣化能等能源的利用,把小城鎮建設成為資源節約、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型小城鎮。
[1] 中國環境狀況公報[EB/OL].(2010-05-31)[2010-06-15].http://www.instrument.com.cn/lib/edito r/Up load File/20106/20106483141246.pdf.
[2] 王寧,王建華.小城鎮模式定位與規劃策略[J].孝感學院學報,2009(3):99-102.
[3] 黃俊舟,趙悠,吳銀玲.基于經濟持續發展的新農村規劃原則[J].農業經濟,2008(3):44-46.
[4] 陳棟生.對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城市的幾點思考[J].工業技術經濟,2007(1):2.
[5] 王建華.“兩型”小城鎮建設節約集約用地的問題與措施[J].孝感學院學報,2010(3):74-78.
[6] 王寧,王建華.資源節約型小城鎮規劃策略研究[J].農業經濟,2009(8):27-28.
[7] 趙之楓,黃婧.節約型小城鎮規劃策略研究[J].小城鎮建設,2008(3):15-18.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conserving Small Towns
Huang Junzhou,Wang Jianhua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Xiaogan University,Xiaogan,Hubei 432000,China)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extensiv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their limit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conserving small town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must change thinking,develop concepts,change strategy and us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urban design of resource-conserving small towns,take the resources-sav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point of departure,and especially save land resources,energy,water and materials through the whole work of constructing resource-conserving small town.
resource-conserving small towns;small towns planning;small towns construction;new type small towns
TU 982.29;F127
A
1671-2544(2010)06-0005-04
2010-08-1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09YJAZH083);湖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2009DEZ003)
黃俊舟(1971— ),男,湖北孝感人,孝感學院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教授。王建華(1954— ),男,湖北云夢人,孝感學院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
(責任編輯:陳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