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龍, 齊 琳
(哈爾濱工業大學 華德應用技術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1)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高等教育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隨之,各高校網絡信息化建設也加快了步伐。許多院校在校園網的建設中加大投資,但令人憂慮的是,80%的校園網絡都處在一種閑置、沒有充分利用的狀態。所以如何將這些教學資源有效的管理并充分利用,而不必拋掉前期的投入和建設成果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盡管大量投資,但網絡教學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共享和整合,互聯互通問題沒有解決,不僅使院校之間成為了上下垂直,橫向不通“蜂窩煤”結構,甚至在很多院校內部,也存在各自為政,各個子系統之間相互獨立,信息孤島層出不窮,制約了教育信息化功能的發揮,如何有效地整合網絡教學資源以使其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在此我們探討了網絡教學資源共享信息平臺的建設方案與網絡教學資源的整合方案。
(1)各個院校不斷投入資金,建立了多媒體網絡教室,加強校園網絡的建設。將校園網接入辦公室、多媒體教室、實驗室、機房和學生宿舍,每一間多媒體教室都能與校園網連通,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硬件環境,具備資源整合必備的硬件條件。
(2)圖書館的建設也趨向于數字化。建立了自己專門的網站,自建數據庫,并通過購買、包庫的形式,引進了多種中外期刊庫、數字圖書館,提供檢索、查詢、瀏覽、下載、存儲等功能,使讀者可以方便地查詢信息,有效地利用圖書資源。
(3)管理部門相關的管理系統。如,教務部門根據自身需求,購買了“教務系統”,包括學生學籍管理、教師課程管理等功能,基本保證了日常的教學任務。學校為了財政管理方便建立起“校園一卡通”系統、公寓管理中心近期計劃購置“公寓管理系統”等等。
(1)教學資源缺乏統一標準。目前,以上所述的各個系統之間是相互獨立的,沒有建立起統一的信息平臺。在教學資源開發行為的規范、制作內容的要求、管理平臺的功能等方面都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資源庫缺乏對資源元數據標準的支持,資源庫中對于元數據的處理不規范。比如,教務系統中的學生信息發生變化,其他系統本應作出相應改變,但由于系統間的獨立,造成基礎數據不統一。隨著時間的積累,問題將日益嚴重。而且,各個資源重復建設,從而導致資源開發效率低和資源質量不夠優化,同時這也是造成目前教學資源難以交流和共享的一個原因。
(2)教學資源可用性不強,使用者層次參差不齊。在任何一所高校中并非所有老師和學生都精通計算機,而且,一部分人認為校園網只是用于教學管理和信息交流,除能上網瀏覽、收發E-Mail外,校園網的其它應用和他們無關。應用校園網是有關的教學管理工作人員和計算機專業人員的事。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對傳統教育方式、方法及模式的挑戰,沒有意識到校園網的應用在信息技術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有一部分老師和學生已經意識到校園網的重要性,但苦于不懂得如何去應用網絡為教和學服務。這也是限制校園網發展的一個主要瓶頸。有些院校通過財政撥款及自籌資金購回了大量計算機服務器等網絡設備,但在使用過程中,這些設備僅僅只是被用于學生上計算機課和充當老師的電教工具,沒有實現網絡的巨大功能。
(3)教學資源建設時重“硬”忽“軟”。許多學校在建設校園網時,只重視硬件,而忽視了軟件。這種建設狀況的弊病已經明顯地暴露了出來,軟件的不足已經嚴重制約了硬件的有效應用。硬件是高速公路,軟件是上面行駛的汽車[1]。如果沒有能夠高速行駛的汽車,即使公路標準再高,也很難實現理想的運輸效果。所以只有將校園網的軟件和硬件相配套起來,才能更有效地發揮資源的優勢,從而發揮校園網的應用價值。
(1)基礎信息統一。網絡教學資源要想有效地整合應用,必須建立起以“教務管理系統”為核心完善的、統一的基礎信息平臺。其中包括:教師基本信息、學生基本信息、教室及實驗室信息、課程信息、教學設備信息等一系列跟教學有關的基本信息。將這些信息建立起一個可資源共享的“信息資源系統”由服務器統一管理。從而,實現教學資源最大限度的共享,由于信息的統一最重要的是保證基本信息的正確性、唯一性,最大程度避免了數據的冗余。
(2)教學資源庫的建立。Internet是一個海量的信息資源庫。與教育相關的網站提供了浩瀚的教育信息資源,可通過下載,獲取相關的圖片、文字、視頻、動畫等多媒體素材。但根據學校的自身特點,應該建立起符合本學校特點的教學資源信息庫。
可以利用具有視音頻信號采集和圖形、圖像采集功能設備,將可以利用的音頻、圖像、視頻進行數字化,將它們轉化為能被信息資源系統使用的教學信息。再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軟件自行制作電子教案和CAI課件制作出版VCD教材以及可以在網絡上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文件[2]。
為了使資源庫正常運行,必須及時對各類素材和課件進行整理、歸納、修改、更新。同時還要將各類素材的文件格式轉換成適合保存或顯示在網頁中的格式,盡量減小素材文件的數據量以加快網頁顯示速度。
(3)資源系統平臺開發。資源庫建設的重點主要在于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收集、整理和整合等大量工作,并不是資源系統花哨的瀏覽界面。系統要具備基本資源檢索、資源上下載、資源審核發布、資源預覽和資源評論錄入及顯示功能。在平臺選擇中,Windows 2003系統自帶的流媒體服務器作為視音頻數據點播管理平臺,配合自行開發的網絡課程、課件及公共素材庫管理系統和資源論壇,共同組成了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及時解決教師對學科資源的需求,起到很好的信息化教學支撐的效果。
根據教學資源種類,視音頻資源一般獨享一個服務器,精品課程、課件、公共素材庫和論壇系統共享一個數據庫。軟件系統則可運用ASP/JSP動態網頁技術與SQL Server數據庫軟件進行開發實現。采用WEB方式進行資源日常上/下載管理,提供資源平臺管理服務。
(4)實驗教學的網絡集中管理。各個高校中理論課程的諸多管理環節已經開始納入到網絡化管理。但多數院校還沒有將實驗課程的教學環節進行網絡化管理。特別是針對使用計算機的實驗課程的教學特點,采用ASP技術開發基于B/S模式的“學生實驗課程管理系統”。其中包括學生簽到、課程管理、實驗內容管理等。簽到系統要實現在實驗室中,對上課學生的簽到數據采集、數據統計和信息查詢過程自動化,實現實驗室管理自動化,可快速同時完成多人同時簽到操作。課堂的組織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實時統計出勤的人員情況,包括應到學生人數、現在實到人數及學生的座位位置。
實驗室管理系統具有后臺管理功能,授課老師可以對不同課程建立簽到,可以查詢、手工添加、刪除簽到信息。還具有學生替簽統計,可以查詢出那位同學代替未出勤學生進行簽到,有效避免替簽的可能。可以對簽到班級進行報表統計及打印;期末統計實驗室授課學時數及實驗室利用率等功能。
在我學院,實驗室管理系統有效的代替了過去的“紙制”簽到簿,提高了實驗室的管理效率,而且只需一臺服務器便可服務所有實驗室,節約了硬件設備投入資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共享。
(5)重視教學資源的開放性。網絡最重要的用途就是資源共享,所以,高校在建設網絡時應把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將建設重點放在學習資源的整合和開放性上。為了保證高效率的信息查詢,可以建立以門戶性的網站及論壇為主的網絡平臺[3]。網絡平臺不僅可以應用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為學生在課外繼續學習、查詢資料提供方便。在學生獲得教學資源的同時,進行個別化交互性控制操作,選擇學習內容,并可反復進行學習。實現可以對所有的用戶終端進行教學節目的視頻點播,并能夠達到理想的傳輸效果和實時存儲功能。網絡平臺可以整合各種資源,不僅為學生在課堂內外的學習提供方便,也為教師備課、教學管理及提高自身能力創設了新途徑[4]。
綜上所述,構建一個可以提供給學校師生“能用”、“好用”、“夠用”的教學資源共享信息平臺,必須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規范的數據庫管理,且具有擴展性強、互動性好等特點。但是,建好一個教學資源共享信息平臺,除了從技術上可行,在組織管理與服務保障上必須配有相應的制度與機制,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
[1]賀亞鋒.Web資源虛擬圖書館與搜索引擎的比較研究[J].情報學報,2000,19(6):574~577.
[2]高傳善,錢松榮.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9.
[3]鄧亞平.計算機網絡安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1~10.
[4]吳雨峰,網絡媒體與和諧社會 [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6,8(3):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