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宛,謝 南,潘雁群
(南昌市第九醫院檢驗科,江西 南昌 330002)
肝臟是體內蛋白合成的主要場所,各種肝病均可引起多種血清蛋白濃度的變化,視黃醇結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膽堿脂酶(CHE)、白蛋白(ALB)的聯合檢測能準確敏感地反映肝臟的合成功能和蛋白質的代謝情況,我們通過對110例肝病患者血清RBP、PA、CHE、ALB的聯合檢測,以探討各型肝炎中血清RBP、PA、CHE、ALB的水平變化,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及分組 110例肝病患者為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來我院住院的肝病患者,其中男80例,女30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4.5歲。其中急性肝炎40例,重型肝炎35例,肝硬化35例。診斷標準依據2000年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分會、肝病學分會聯合修訂《全國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110例肝炎患者按照診斷標準分為三組:1、A 組 40 例(急性肝炎);2、B 組 35 例(重型肝炎);3、C 組 35例(肝硬化);選擇來我院體檢的正常人群5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齡42.8歲。
1.2 檢測方法 每位患者均空腹采靜脈血2.5ml,及時分離血清,RBP、PA采用免疫比濁法;CHE采用速率法,ALB采用溴甲酚綠,在Olympus-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進行檢測。
1.3 儀器與試劑 使用Olympus-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RBP試劑和校準品為上海景源生物有限公司提供;PA試劑和校準品為山東濰坊生物有限公司提供;CHE和ALB兩者試劑均由山東濰坊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校準品和質控品為英國郎道公司,由山東濰坊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4 統計學方法 檢測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
2.1 各組肝炎患者血清RBP、PA、CHE、ALB的比較
A組為急性肝炎組,ALB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但RBP、PA、CHE均出現下降趨勢,分別由41.9±8.4、279.2±66.8、7800±2100 降 至 21.5±6.9、164.6±48.4、4600±1400, 與對照組比較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P<0.05);隨著病情的加重,B組和C組四項指標均呈進行性下降,具有高度顯著性意義(P<0.01),見表 1。

表1 各臨床分組血清RBP、PA、CHE、ALB測定結果(x±s)
2.2 各組肝炎患者血清RBP、PA、CHE、ALB聯合檢測的臨床意義(陽性率)的結果顯示
急性肝炎組中,各個項目聯合檢測的陽性率均較低,與其它各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各臨床分組RBP、PA、CHE及ALB聯合檢測的陽性率
視黃醇結合蛋白 (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為血液中視黃醇(維生素A)的轉運蛋白。屬α1-球蛋白,具有從肝細胞中轉運視黃醇至周圍組織的功能,近年來的深入研究表明RBP含量改變能夠敏感地反映近端腎小管功能、肝功能損害程度,是反映腎臟、肝臟及營養性疾病發展、轉歸的敏感指標;前白蛋白是一種載體蛋白,在肝臟合成,相對分子質量為6萬,半衰期為1.9d,被認為是判斷早期肝損害的靈敏指標;膽堿脂酶是由肝細胞合成的水解酶,可反映肝臟的蛋白合成功能,肝臟受損時,肝細胞合成功能下降,血清膽堿脂酶活力降低;肝臟是合成血清白蛋白的唯一場所,其生物半衰期為17~23d,當肝功能受損時,肝臟合成白蛋白的量明顯減少。
本實驗結果顯示,在各組肝炎中,當肝功能受到損傷時,RBP、PA、CHE、ALB 都能發生相應的變化,A組,ALB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意義,但RBP、PA、CHE均出現下降趨勢,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B組和C組與對照組相比較四項指標均呈進行性下降,經統計學處理,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隨著病情的加重,RBP、PA、CHE、AL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是RBP和PA,因為其半衰期短,反應迅速,能敏感、快速而特異地反映肝臟損傷情況及肝臟的合成代謝功能[1]。而且RBP半衰期較PA更短,故更能早期敏感地反映肝臟的合成功能與分解代謝的任何變化[2]。因此,測定血清中的RBP濃度對肝臟的早期損害和監護治療是一項優秀的生化指標;而PA的檢測可作為判斷肝功能損害的一項靈敏指標,本文通過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動態觀察,可以早期判斷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損害程度,肝細胞損害越嚴重,血清前白蛋白下降越明顯,重癥肝炎如果血清前白蛋白一直處于較低水平,或呈下降趨勢,則預后不良。如果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逐漸上升,則預后良好[3];急性肝炎病人血清CHE降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病人血清CHE明顯降低,且多呈持續性降低;ALB在急性肝炎病人中會出現輕度減少,而在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病人血清中可明顯下降,其減少程度與疾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因其半衰期較長而不能作為敏感指標,但可作為判斷肝炎嚴重程度的依據和預后狀況的指標[4]。
本實驗結果顯示,在急性肝炎組中,RBP、PA、CHE、ALB聯合檢測的陽性率均較低,表明在給急性肝炎患者做肝功能檢查時,只需要選擇其中的一個項目即可;而在重型肝炎中,RBP+PA的陽性率最高;但在肝硬化中,隨著肝硬化級別的加升,白球比例(A/G)的倒置,白蛋白的陽性率甚至可達99%以上,因此四者聯合檢測,其陽性率最高,根據此項研究,醫生可有選擇性地給患者開具化驗單,這樣可以切實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聯合檢測血清中 RBP、PA、CHE、ALB的水平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評價肝臟功能損害程度,通過監測它們的水平變化,可以及早提示臨床醫生進行干預,防止肝損害的進一步加劇,延緩肝硬化的發生,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對各型肝炎的病情變化和預后判斷具有良好的參考價值。
[1]傅 念,盧放根.肝硬化患者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與前白蛋白變化及臨床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9(9):4-5.
[2]侯 巍,楊述紅,宣 萍.視黃醇結合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2,6(5):348-349.
[3]楊建功,謝敬東,蔡伊梅.前白蛋白在病毒性肝炎檢測中的意義[J].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1999,1(18):60-61.
[4]肖春梅,梁愛玲,杜宗孝.RBP及相關指標檢測在肝臟合成功能中的臨床應用[J].寧夏醫學雜志,2008,12(12):1148-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