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關鍵詞]網民;媒體素養;言行;和諧
一、媒體素養的概念及其內涵
媒體素養這一概念最初誕生于西方國家,而我國于1997年才開始關注。
所謂“媒體素養”指的是“人們面對媒體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和反應能力。”在媒體發達的信息時代,人們只有通過媒體與社會進行合理而有效的溝通和互動,才能更好地維持自身的生存與發展。
大眾傳播學者阿特·西爾弗布拉特最早系統性地將媒體素養置于以受眾和文化為中心的理論中,將它視作可以而且必須提高的技能,同時,他給出了媒體素養的基本內涵:意識到媒體對個人以及對社會的影響;了解大眾傳播的過程;形成分析及討論媒體訊息的策略:意識到媒體內容是對我們當今文化以及我們自身提供洞識的文本;培養對媒體內容更深程度的享受、理解和欣賞。
二、網民提高自身的媒體素養水平的意義
1.網民提高自身的媒體素養水平是社會化的需要
社會化是作為個體的生物人成長為社會人,并逐步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經由這一過程,社會文化得以積累和延續,社會結構得以維持和發展,人的個性得以形成和完善。在現代社會中,隨著大眾傳播的日益發達,它在人們社會化方面的影響日益重要,這種影響表現為形式上的多樣性、內容上的豐富性和受眾的廣泛性,對人們的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對行為活動具有暗示作用。
據CNNIC發布的《第2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38億,其中10~19歲占33.0%;20~29歲占29.8%,這兩部分人群占到中國網民的62.8%;青少年網民規模為1.75億,這一人群在總體網民中占比51.8%。年輕群體成為中國網民的主體,他們作為準社會人,他們的思想和思維正處在變化時期,對信息的接受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了解和掌握媒體素養知識,提高媒體素養水平有助于自身的社會化。
2.網民提高自身的媒體素養水平是現代化的需要
在傳媒科技、信息技術現代化的今天,要求人們能夠相應地具有現代化的素質,實現“物”的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同步和協調發展。媒體素養屬于素質教育特別是傳播教育的范疇,其目的是增強全民內化的傳播知識、提高全民外化的素質能力,以此為基礎來塑造人的現代化觀念、思維、人格和能力。然而網絡的互動性、隨意性等特點在信息迅速方便傳播的同時也為網民理性地思維、完善的知識結構提出個更高的要求。因此媒體素養的提高使人能夠在現代化的傳播媒體面前充分發揮主動性,嫻熟地運用現代化媒體,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步伐,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強人”。
3.網民提高自身的媒體素養水平是信息化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人類締造的文明成果,信息社會使人們置身于由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互聯網等各種媒體營造的網絡之中,人們每天都會接觸到數以萬計的媒體信息。尤其互聯網更是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的優勢,并且具有交互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使得“互聯網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園地”。這就要求網民不得不提高自身的媒體素養水平,特別是年輕的網民更應亟待提高自我對媒體的理性認識和對媒體信息的判斷力,從而保證自我思想的健康發展和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三、網民如何提高自身的媒體素養水平
1.提高對網絡信息的獲取認知和分析能力
網絡傳播作為第四媒體不同于傳統的大眾傳播媒體,網絡不僅僅是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綜合體,也是多媒體傳播的復合體。即網絡傳播的文本特征是多媒體傳播,以超鏈接的形式集文字、影像、音頻、視頻于一體,為網民們提供了大量的、豐富的信息,并且網絡中嚴重缺失“把關人”,這就要求網民要分清正確的和錯誤的或有用和無用的媒體行為和信息,確定信息的來源,即網民要提升對信息的提取、分析、判斷、辨別的能力,充當自己的把關人,保證自身不受到網絡中不良信息的影響。
2.提高對自己的言行所造成負面影響的認識
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匿名性,為網民提供了身份的保護,直接導致其言論的隨意性,行為的偏激性,更多的卻是無所顧忌和玩世不恭的處世態度,不考慮其言行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例如:在“虐貓”和“范跑跑”事件中網民將當事人道德上的譴責化為詛咒、謾罵的語言暴力;在“中國‘人肉搜索第一案”中,網民們盲目的跟貼,把王菲的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私人電話等一系列個人信息公布于網上,構成了侵害隱私權的行為。這些言行污濁了網絡環境的同時,也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作為一個網民應該提升對自己的言行所造成負面影響的認識,進而規范自己的言行,這不僅僅是網絡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民主社會的重要特征。
3.提高在網絡環境中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
網絡的開放性決定了網民的自由,但這種自由是相對的,受道德的限制,這就需要網民提升自身的道德辨別能力,準確地認識到不僅要在現實生活中需要遵守道德,在網絡環境中同樣要加強道德修養,履行社會責任。并且通過網絡媒體素質教育來增加網民使用網絡過程中的責任意識,讓網民明確在網絡中可以做什么,怎么做才算是履行社會責任。達到個體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自覺地履行社會責任,并監督網絡媒體和其他傳播者的行為,如對傳播虛假、色情信息等不良行為進行制止。
在當今時代,網絡面對著蘊涵著各種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的信息和媒體內容的大量涌入,越來越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生存空間,作為網民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媒體素養水平,才能更好地在網絡環境中規范自己的言行,促進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和諧發展。□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