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啟洪
(海膠集團烏石分公司,海南 瓊中 572911)
天然橡膠是海南省農業生產中最具競爭優勢的一個傳統支柱產業,而橡膠樹病害是橡膠生產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橡膠樹因病害造成的損失約占總產量的25%。因此,橡膠樹病害的研究和防治向來都受到植膠國的重視,并且在一些橡膠樹主要病害的防治研究和開發推廣上取得較大的進展。但是過去的生產防治沒有從整體上對橡膠病害進行綜合治理,多數病害沒有預測預報的方法和防治指標,防治帶有盲目性,因而常常出現用藥多、成本高、防效差,效益低、環境污染嚴重,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都偏低等情況。膠樹病害有葉面病害,莖、枝干病害,根病,蟲害及動物危害,另外還有膠樹的風害及寒害。本文主要對橡膠樹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進行探討,希望與廣大同行共同交流。
中、重風害地區,從幼樹開始合理修剪成均衡、疏朗的抗風樹型可以最大可能減小臺風帶來的危害。風害樹及時處理,淘淤、扶樹、填洞、涂封鋸口。適當選留萌生枝條,低部位萌生芽要圍護。膠園防護林有降低風速、保護水土作用,是減輕風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冬前因地制宜疏通林帶,清除膠園高草、修除下垂枝、增施鉀肥增加樹的耐寒性。春季膠樹萌芽后對寒害樹進行調查,若發現凍傷等,應及時鋸凍傷和干枯的枝干。用氯化鈣溶液對擬防護部位刷洗,然后用膨脹倍數為75倍的聚氨酯發泡劑對擬防護部位進行噴涂,噴涂后對噴涂物進行外形整理。可以使橡膠樹枝干在4℃及以上溫度長時間免受低溫凍傷,有效地保護橡膠樹枝干,并且無明顯的毒副作用。因地制宜,做好淺松土、覆蓋、淋灌水等防旱工作。另干旱季節注意防火。
白粉病是橡膠的主要病害之一,白粉病主要侵害嫩葉、嫩芽和花序,感病初期出現白色透明的菌斑,以后病斑上出現白粉,嚴重時菌侵染橡膠嫩葉,嫩梢和花序破壞組織正常生長,致使嫩葉縐縮、卷曲,嚴重時落葉、落花、樹冠光禿,從而影響樹木組織正常生長。
防治方法為用硫磺粉、粉銹寧1500~2000倍,腈菌唑2000~2500倍,石硫合劑 300~500倍,硫磺粉可用豐收-30噴粉機噴灑,其他藥劑用壓縮噴霧機噴霧,按比例兌水噴霧減少越冬菌源。其防效指標見表1。

表1 橡膠樹白粉病防效指標
橡膠緋腐病主要為害橡膠樹枝條及莖干,通常發生在樹干的第2、第3分枝處。感染病初期病部樹皮表面出現蜘蛛狀的銀白色菌索,然后病部逐漸萎縮、下陷,顯現灰黑色爆裂后流膠,最后顯現出一層粉紅色泥層狀菌膜,樹皮腐爛。一段時間后,粉紅色菌膜變為灰白色,重病的枝干皮腐爛,露出本質部,病部上部的枝條枯死,葉片枯萎但不易脫落。緋腐病的防治主要是選用抗病品種,另外要加強膠園管理,雨季前砍除園中灌木、高草,疏通林帶,增大通風透光度,降低膠園濕度。對于病部的處理可用利刀將病皮刮干凈,然后將1:1的瀝青柴油合劑涂抹傷口,以促進傷口愈合。緋腐病的防治藥劑可用0.5%~1.0%的波爾多液,每15d噴1次,至病害停止擴展為止。
(1)癥狀。本病發生在葉片、嫩梢、膠果上。嫩葉感病后出現形狀不規則、暗綠色的水漬狀病斑,稱為急性型病斑。病斑擴展很快,邊緣常有黑色壞死線。嚴重時葉片皺縮干枯,很快稅落。這種病斑在陰濕天氣下較多。嫩梢、葉柄感病后,出現黑色下陷小點或黑色條斑。病斑初期黑褐色,擴大后整個嫩梢被病斑環繞,病部以上的嫩梢枯死,向下蔓延后,可使整株芽接苗死亡。
(2)防治方法。防治橡膠炭疽病的藥劑很多,可用多菌靈800倍、百菌清800倍、福美雙1000倍、施保功3000倍,兌水噴霧,均可防治橡膠炭疽病,但栽培上還以選用抗病品種為主要措施。應加強撫管,增施肥料,排除積水,提高膠樹和膠苗的抗病能力。及時開展化學防治,田間防治從30%抽葉開始,根據氣象預報,如未來10d內有連續3d以上的陰雨天或大霧天氣,就要在低溫陰雨天來臨前噴藥防治。
烏石分公司南方管理區的更新工作自1996年開始。在更新過程中,最突出的病害是橡膠樹根病,它影響著新膠園橡膠樹的生長和橡膠種植業的發展。根病與膠園共生,隨著膠園年限的增長其為害越來越嚴重。據調查,第2代膠園5年累計最高發病率達5.6%,與第1膠園30年累計發病率5~7%相比較,其為害趨勢將是更大。因此如不做好更新膠園的根病防治工作,第2代膠園存在著比第1代膠園更嚴重的根病為害。
3.4.1 根病的為害情況
根病是影響橡膠樹生長發展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主要為害橡膠樹根系,使膠樹體內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受阻礙,生長和產膠受抑制。另外,膠樹遭根病為害后,根系支持能力減弱,在臺風襲擊時,大量病樹斷倒,林相結構被破壞,單位面積株數減少,畝產量降低。根病是由多種病原真菌為害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病害,主要通過根系的接觸蔓延傳播。在幼樹階段,只是單株受害,損失較小;隨著樹齡的增長,根系交錯接觸,病害因而傳播蔓延。從而形成病區,膠園受害越來越嚴重。膠園根病主要的侵染來源是墾前林地已感病的樹樁或者是各種灌木等寄主。消滅初侵染源是預防根病的關鍵。
3.4.2 老膠園與更新膠園根病的關系
過去生產力水平低,資金缺乏,在開墾植膠地時多是采用人工開墾。由于清芭不徹底,殘留雜樹樁及樹頭較多,有時還不燒芭,只清除植膠帶,將砍下的樹枝、木塊堆積于萌生帶或埋入土中,這為病菌的繁殖和生長創造了條件,因而根病發生較嚴重。
在膠園的更新過程中,第2代膠園的安全和健康將受到第1代膠園根病情況的影響。在橡膠種植過程中,根病的病原菌也經歷了從原生林和次生林帶病的雜樹樁,到第1代膠園的膠樹,再到第2代膠園的膠樹的傳播、蔓延和為害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生物的積聚作用,根病的病原菌不斷繁衍積累,到第2代膠園,根病的病原菌群體的數量,接種體潛勢都將比第1代膠園更多更大,因而第2代膠園受到根病的為害將比第1代膠園嚴重。以此與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的第1代膠園和90年代的第2代膠園的根病發生情況作比較,結論是隨著植膠歷史的發展,膠園根病的發生有逐步增長的趨勢。
3.4.3 常見根病癥狀與防治
根病是為害橡膠根系的傳染性病害,常見橡膠根病有紅根病、褐根病、柴根病。橡膠感染根病后,不管是紅根病或是褐根病或是柴根病,根系的吸收能力同樣受到破壞,養分和水分不能正常吸,橡膠生長受阻,表現出樹冠稀疏,葉片變黃無光澤,甚至卷縮落葉,枯枝多,頂部葉片變小,蓬距縮短。紅根病、褐根病,根部表皮粘著一層泥沙,不易脫落,感病根腐爛發出蘑菇味。3種病害的區分在于紅根病洗凈病根后可見棗紅色菌膜,感病木質部腐爛初期顯淡褐色堅硬,后期顯黃色、濕腐,松軟似海綿狀,病根的皮部和本質部之間有一層淡黃色“腐竹狀”菌膜。
(1)紅根病。一般表現為樹冠稀疏,葉片變黃,無光澤,甚至卷縮脫落;枯枝多,頂端葉片變小;葉蓬蓬距短,有時會出現膠乳產量不穩定,忽高忽低,并有流膠出現。病根的皮部和本質部之間有一層淡黃色“腐竹狀”菌膜,這是紅根病的主要特征。
(2)褐根病。橡膠樹感染褐根病的初期,其地上部分變化不明顯,后期則表現為葉片萎黃下垂脫落。表皮亦粘著泥沙或石礫,凹凸不平,不易脫落。病情嚴重時,在根皮下的木質表面也能看到褐色“之”字線紋。根病發生與墾前林地植被類型、土壤、環境條件、開墾方式和栽培管理措施等都有關系。
3.4.4 防治措施
定期檢查與處理。橡膠樹定植1年后,每年5~6月和7~9月進行檢查。對查出的病株,要及時處理,防止蔓延擴大。處理辦法要根據不同根病種類,采取相應治療措施。有條件的單位,應盡可能采用藥劑處理,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效和防治效果。無條件的則采購用傳統人工處理辦法。即挖、追、砍、刮、曬、管。挖即先把病株周圍1m以內的雜草除凈,鋤挖土,露出第一輪側根。追即沿著露出來的側根,追蹤病源??臣磳⒁巡∷赖母车?砍時在離病死部分5cm的健康根處下刀,刀口斜切,不要劈裂,傷口涂上黑油防止再次受侵染。刮即用小刀刮去未死病根表面的菌膜。曬即病根經上述處理后,讓陽光曝曬,以殺死病根上殘存的病菌。管即病根曬過后,用表土回穴,結合施有機肥,回土后要加強管理。
3.4.5 白螞蟻
白螞蟻為白蟻科,白蟻屬土木兩棲害蟲,主要是枝葉打苞和危害橡膠樹皮,使之成為死皮,也是橡膠主要害蟲之一。防治方法為藥殺法,即通過在白蟻蛀食的對象中噴入白蟻藥物,使白蟻的身體粘上白蟻藥粉,白蟻每天都將食料運回蟻巢去喂食其它品級的白蟻,身體粘上藥粉的白蟻回到巢里時,其它白蟻發現它身體粘上不干凈的東西,它們會用口器等幫助清潔。這時藥粉就會傳遞給其它白蟻,導致整巢白蟻都中毒死亡。白蟻藥粉主要成份有亞砒酸,滅蟻靈等。都是慢性的藥物,一般施藥后7~30d白蟻才全部中毒死亡。藥殺法是最簡單有效的滅治方法。燈光誘殺主要是對付長翅繁殖的,白蟻有喜光的習性,傍晚繁殖飛蟻會撲向有燈光的地方,同時在燈光下面挖一個水池,水池中注滿水,水能反射燈光,使白蟻撲向水池從而淹死。
天然橡膠的產量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的效益,同時也為工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原料。提高橡膠的產量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也是我國天然橡膠栽培科學技術的建立與發展有力的佐證。
[1]黃貴修.橡膠樹主要病害診斷與防治原色圖譜[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王 涓,白建相.2004年河口橡膠樹白粉病防治工作[J].熱帶農業科技,2004(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