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玲
糖尿病者冠心病發病率較高,而且冠脈病變較重,致糖尿病患者70%~80%死于心血管系統并發癥,有報道說,冠脈造影確診的ECG無異常的冠心患者明顯增多,特別是糖尿病并冠心病者雙支和單支病變占81%,非糖尿病者僅占17%,近年通過冠脈者冠脈造影陽性率更高,我們分析了本院2007~2009年640例冠心病患者冠脈造影結果,其中糖尿病280例,非糖尿病360例,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均為2007~2009年在我院經冠脈造影檢查有陽性發現,確診為冠心病者,共64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280例,平均年齡(58.4±9.6)歲,包括已開始用藥治療者和首次發病者,病程0~20年;無糖尿病者360例,平均年齡(62.1±10.8)歲。
1.2 糖尿病診斷標準 血糖測定均以入院次日晨起空腹血生化為標準。糖尿病診斷參考1999年10月我國糖尿病學會制定的診斷標準。
1.3 冠脈造影診斷冠心病標準 采用經典的Judkins法行選擇性左右冠脈造影,左冠脈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脈為冠脈系統主要的三支動脈,至少兩個正交體位造影發現單支冠脈狹窄≥50%,診為冠脈狹窄,根據上述動脈受累的數量診為單支、雙支、三支病變,彌漫性 病變定義為:①病變長度>20 mm;②單支血管多處病變;③血管全程或大部分纖細僵硬或明顯迂曲纖細。
1.4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組患者冠脈造影資料總結見表1。糖尿病組冠脈三支病變發病率為57.1%,明顯高于非糖尿病組(20.4%,P<0.01),單支病變發病率為10.7%,顯著低于非糖尿病組(50%,P<0.01),所有640例患者中,彌漫性病變糖尿病組共159例(56.7%),非糖尿病組共56例(15.5%),二者相比有顯著差異 (P<0.01),主干病變者糖尿病組 16例(5.7%),非糖尿病組7例(1.9%),二者相比有顯著差異(P <0.01)。

表1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冠心病者冠脈造影結果(例,%)
糖尿病患者冠脈病變程度更為嚴重,主要表現為雙支和三支病變及彌漫性病變者,主干病變者亦明顯增多。有作者報道冠脈造影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冠脈管徑較非糖尿病患者要小[1],冠脈微循環功能也存在障礙[2]。Faleone[3]等認為高血糖引起代謝紊亂,其代謝產物損傷血管內皮,且糖尿病患者血管內皮損傷修復較慢,代謝產物可以促進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向損傷內皮積聚,加劇了血管內皮損傷,促進血管收縮,管腔變窄。張惠芬[4]等認為除血管內皮受損外,下述三種因素也在糖尿病患者冠脈病變的發生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①胰島素分泌異常:糖尿病者常有胰島素抵抗,使胰島素分泌增多,形成高胰島素血癥,可通過直接和間接途徑促進動脈壁脂質的合成與攝取,阻止膽固醇的清除及促進動脈平滑肌的增殖,誘發動脈硬化;同時高胰島素血癥增加鈉水重吸收,加強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的升壓作用和對醛固酮的反應等使血壓升高;②脂代謝紊亂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糖尿病常有TG、TC、ApoA升高,HDL降低,糖尿病可使脂蛋白糖化和氧化,并使脂蛋白表面組成改變,導致易聚集和在循環中形成免疫復合物;③ 血小板功能異常: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亢進和凝血異常、血栓素B2含量增高,均能促進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在動脈硬化中發揮作用。本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三支病變、彌漫性病變、主干病變較非糖尿病患者明顯增多,提示糖尿病患者冠脈病變呈多支、多節段的特點,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上較無糖尿病患者困難,藥物治療效差,普通支架內再狹窄率可達到49%[5],近年來藥物涂層支架的應用使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內再狹窄率有所減低,因此對糖尿病者均應加強冠心病的一級和二級預防,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壓,戒除不良生活習慣,防止冠脈病變的進展。
[1]Mosseri M,Nahir M,Rozenman Y,et al,Diffuse narrowing coronary arteries in diabetic patients:the earliest phas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rdiology,1998,89(2):103.
[2]Nakashima H,Akiyama Y,Tasaki H,et al,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glucose intolerance.J Cardiol,1997,30(2):59.
[3]Falcone C,Ncspoli L,Geroldi D,et al,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Int J Cardiol,2003,90(2 ~3):219-227.
[4]張惠芬,遲家敏,王瑞萍.實用糖尿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20-421.
[5]胡大一,馬長生.心臟病學實踐2004.規范化治療.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