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盛旗
闌尾周圍膿腫一直以來多采用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但常存在住院時間長,愈后易復發,需再次手術治療等缺點。近幾年,對闌尾周圍膿腫的Ⅰ期手術治療逐漸得到重視,Ⅰ期手術,且不同方式的Ⅰ期手術與保守治療的選擇尚存爭議。比較我院近年來對闌尾周圍膿腫患者不同方法治療的療效,分析其臨床優勢與不足。
1.1 對象 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闌尾周圍膿腫住院患者68例,有急性闌尾炎病史,發病時間大于72 h,腹部CT或B超提示下腹部包塊,證實為蜂窩織炎或膿腫[1];男41例,女27例;年齡18~70歲,平均(39.6±28.1)歲。病程3~7 d,平均5 d。按照治療方式分為三組,保守治療組27例,男15例,女12例;Ⅰ期切開引流術組10例,男6例,女4例;Ⅰ期闌尾切除組31例,男20例,女11例。三組一般情況與病情嚴重程度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同時手術組立即準備手術。①保守治療組采用三代頭孢類聯合抗厭氧菌類抗生素抗感染治療7~14 d。對于膿腫直徑>3 cm、病情穩定、感染中毒癥狀較輕的患者,采用B超定位下或直接捫及包塊后,經皮空針穿刺治療。隔日一次或根據B超提示膿腫大小再次穿刺抽膿,直至不易抽出膿液。注意無菌操作;②Ⅰ期切開引流術組:經右下腹麥氏切口行膿腫沖洗引流術,術中吸盡膿液后用甲硝唑液溶液及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用紗布將腹腔液體吸干凈,右下腹壁另開口置煙卷引流,縫合切口,甲硝唑加丁胺卡那霉素沖洗、浸泡。根據引流情況3~7 d拔除引流管;③取麥氏切口16例,右下腹直切口15例,打開膿腔吸盡膿液,清除壞死闌尾及其他壞死組織,清除糞石等膿腔異物。根據手術情況,行單純闌尾根部結扎或加縫扎,闌尾根部結扎+荷包縫合包埋或全層縫合肓腸壁。闌尾切除后再次清理膿腔,用0.5%甲硝唑溶液及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放置腹腔引流14例。手術治療組術后繼續給予足量敏感抗生素。
1.3 觀察指標 比較三組術后療效、并發癥及住院天數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療效比價 保守治療組治愈20例(74.1%),I期切開引流術組治愈7例(70.0%),Ⅰ期闌尾切除組治愈31例(100%)。保守治療組及I期切開引流術組未治愈患者均轉手術治療后治愈。無死亡病例。
2.2 三組并發癥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三組并發癥情況比較(例,%)
2.3 平均住院天數 保守治療組與I期切開引流術組及Ⅰ期闌尾切除組平均住院天數分別為(13±4.8)d,(15±5.9)d,(9±3.1)d,Ⅰ期闌尾切除組平均住院天數明顯低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傳統治療觀點認為,膿腫形成是炎癥局限的表現,保守治療的治愈率很高,闌尾周圍膿腫導致組織炎癥水腫和廣泛粘連,不易分離和尋找闌尾,手術操作困難且危險,手術有可能破壞機體已經建立起來的使炎癥局限的屏障,導致炎癥擴散;保守治療可使癥狀穩定或有治愈的可能,避免了手術帶來的痛苦;手術并發癥發生率高。但本組資料表明,保守治療及引流均有較高并發癥發生率。近年來,有研究表明,I期手術切除闌尾可明顯提高治愈率,且并發癥發生率低。趙玉東[2]對635例病例行I期闌尾切除引流術資料作回顧分析,635例全部治愈,傷口甲級愈合的95.9%,切口感染4.10%,術后無一例發生腸瘺,腹腔膿腫,發生粘連性腸梗阻2例,采用保守治療治愈。表明闌尾周圍膿腫采取I期手術切除闌尾,引流膿腫是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避免復發和闌尾周圍炎癥腫塊以及膿腫引起并發癥。
急性闌尾周圍膿腫不是I期手術治療的禁忌證,積極采取合適的手術方式,注意術后護理,能及早控制炎癥、縮短病程。Ⅰ期闌尾切除且可以避免復發及二期手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
[1]王子衛,韓文妙.闌尾周圍膿腫的診斷與治療.腹部外科,2002,15(5):264-265.
[2]趙玉東.闌尾周圍膿腫Ⅰ期闌尾切除引流術635例臨床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