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勝基
大力實施『四個三』工程扎實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
文/本刊記者 李勝基
近年來,沈陽市于洪區的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目前,全區已建立非公有制企業(以下簡稱“非公企業”) 黨組織226家,規模以上企業黨組織組建率達到了100%。在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同時,于洪區與時俱進,大膽實踐,繼續深化“三建三送”等載體活動,切實以黨建工作引領、推進企業建設,使黨在非公企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為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大發展快發展提供了堅強保證。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于洪區委每年通過召開區委常委會和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專題研究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明確工作重點,制定工作措施。從2007年起建立了區級領導聯系企業制度。同時,各鄉(街)黨(工)委的黨員領導干部,每人聯系一至兩戶規模以上非公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二是強化制度保障。于洪區委專門制定下發了《關于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加強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非公企業黨組織活動保障制度》等5個文件,為加強全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證。各鄉(街) 黨(工)委也結合實際,就非公企業黨員發展、黨務工作者培養選拔等方面制定出臺了具體實施措施。
三是強化陣地保障。于洪區整合現有資源,將黨員活動室與職工之家等活動場所融為一體,堅持一室多用,設備共享。從2008年起,區委每年從黨費中拿出5萬多元,為建立黨組織的非公企業訂閱《共產黨員》、《黨支部書記》等黨報黨刊,并且為部分黨組織配備了必要的辦公桌椅、黨旗、黨徽、黨員活動標志牌等,還指導非公企業黨組織建立了黨建宣傳欄和活動公示板。目前,全區規模以上非公企業均有黨員活動室。
一是完善超前教育引導制度。由過去對已上交入黨申請的同志的培養教育,延伸到對雖未提出入黨申請但基本素質較好的同志的主動引導,實現“在重要崗位發展黨員、將黨員置于重要崗位”的“雙贏”。
二是完善“聯心結對培養”制度。各基層支部以支委為線、車間科室為塊、黨員為點,形成黨員聯系職工的網絡,通過結對聯系,用正確的思想觀念引導聯系對象向黨組織靠近。2008年以來,有66名業主黨員積極響應區委“結對培養1名以上企業員工、聯系培養1名普通私營業主”的號召,鼓勵、帶動了120余名業主和員工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

三是完善集中培訓制度。以“三會一課”為陣地,以企業和社區黨支部、聯合支部為依托,以各項黨建活動為載體,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集中培訓。
一是注重黨建工作與服務企業相結合。于洪區積極引導企業黨組織把黨建工作與促進企業發展,完成企業日常生產和急難險重任務結合起來,通過開展“共產黨員工程”、黨員設崗定責等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在科學管理、增產降耗、技術攻關等方面的先鋒模范作用,實現了關鍵崗位有黨員、技術攻關有黨員、困難面前有黨員,黨員身邊無事故、黨員身邊無次品,黨員身邊無違章的“三有三無”目標。
二是注重黨建工作與服務員工相結合。于洪區積極引導企業注意在開展黨建活動中了解人、關愛人、激勵人、提高人,努力把黨組織建設成職工群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區委舉辦了“一個黨員一面旗,星級黨員擂臺賽”暨非公企業最佳黨日活動觀摩會,對全區非公企業黨建活動的開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是注重黨建工作與服務社會相結合。于洪區還下大氣力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引導企業自覺堅持走愛國、敬業、誠信、守法的發展道路,以企業的和諧來促進社會的和諧。
一是積極發揮業主黨員的標桿作用。在黨員私營業主中開展了“四爭先”活動(組織建設爭先示范、黨員發展爭先帶頭、黨建活動爭先開展,模范形象爭先樹立),積極引導業主黨員在企業黨建工作中樹標立桿,以點促面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
二是積極發揮企業黨務工作者的骨干作用。2009年,全區共舉辦各種形式的企業黨務工作者骨干培訓班5期,培訓企業黨務干部21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同時,于洪區還在企業黨務工作者中開展了提高業務能力、提高黨務水平的“雙提高”競賽活動和“三比三帶”示范活動(比誰為企業獻計多、比誰為企業解困多、比誰為企業增效多,帶頭學習、帶頭完成任務、帶頭搞好班組管理),取得了企業經營與黨建工作互促雙贏的效果。
三是積極發揮黨建工作指導員的紐帶作用。建立了全區非公企業黨務工作后備人才庫,從機關、鄉(街)、社區黨組織中選派240名有黨務工作經驗的同志到非公企業等“兩新”組織中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具體指導黨建工作,通過多方工作,保證黨建工作指導員“派得進、站得住、叫得響”。
book=80,ebook=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