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健
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且如今已深入人心。
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能源集團”)在風險管理和風險導向審計工作兩方面的多年實踐,表明兩者最終都將有助于減少企業損失,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即在最終的目標上有高度的統一性。
內在關系
風險導向審計與風險管理的內在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風險管理為企業開展風險導向審計提供重要支撐。
首先,風險管理為企業風險導向審計提供審計重點。企業風險管理工作大致分為:信息收集、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分析考核等幾個重要環節。在其中的風險信息收集和風險評估環節,企業管理層將了解到企業面臨哪些風險,并清楚地認識他們最為關心的重大風險現狀,包括這些重大風險有無應對措施及這些措施是否充分有效等等。所以,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將直接或間接為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審計提供審計重點和幫助,并為風險導向審計提供階段工作成果。
其次,風險評估與應對措施的建立,能直接提高風險導向審計效率。按照傳統審計程序,審計師需按程序對企業進行大量的分析性復核、內控評估測試和企業管理情況了解等工作。而企業實施風險管理后,可借助企業各職能部門或分子公司的風險評估工作,直接對企業管理層或股東最需要了解和改善的關鍵業務領域開展審計工作,從而將有助于顯著提升企業內外部審計工作效率。

最后,企業風險評估的開展與應對措施的建立,將直接減少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成本。例如,企業在開展風險管理工作后,可減少不必要的人力資源成本及外部中介機構審計服務報價,從而讓內部審計部門和外部專業機構更好地提供高附加值的管理咨詢服務,如企業集中管控的優化和內控流程的有效設計等,實現企業資源更有效的配置。當然,在此過程中,企業有關管理者應注意的是,當風險評估和收集成本大于節約的審計成本時,是對風險導向性審計工作必要性的預警。所以,在開展這些工作時,要對風險管理和風險導向審計工作的經濟效益等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不僅要考慮其財務成本,還要綜合考慮其產生的外部市場反應、企業風險意識培育、內控流程優化及管理效能提升等。
其二,風險導向審計促使企業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強化和提升企業風險管理。
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除了有從上到下的各級組織機構和專職人員外,最重要的是還要在這些機構和專職人員的參與下,積極有效地開展風險信息收集、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監督和考核等關鍵環節工作,形成全過程管理和閉環管理,并構建成從不同級別風險管理,到不同業務統一管理的管控模式和管理體系。而風險導向審計的有效開展恰好可以從企業高風險領域出發,分析企業運營思路和管理措施是否有效,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合理審計建議或提供管理咨詢服務,從而幫助企業優化風險管理的內控流程,建立健全企業風險管理體系。
另外,在缺乏有效的外部壓力時,加之風險管理工作本身有一定難度和挑戰等原因,企業各職能機構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將不會主動實施各項風險管理工作,而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和完全獨立的外部審計機構恰好充當了“助推器”作用,通過風導向審計工作的持續開展,向被審計單位提供管理咨詢和風險管理建議,可在一定程度上督促被審計單位更加扎實地開展風險管理工作,進一步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從而更好地降低或規避企業各種風險,使企業穩步前進,為企業發展壯大鋪平道路。
必要性及可行性
1定性分析
一般而言,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審計的收入主要是節省的內部和外部審計支出,與其相關的支出則主要有風險收集、風險分析及風險評估支出等。同理,企業實施風險管理的收入主要有減少的未來風險損失、企業管理效率的提升及企業內控流程的優化等,與其相關的支出則主要有風險收集、風險分析、風險評估支出、風險應對支出、風險監控支出及必要IT投入分攤支出等。當然,企業還要根據自身經營特點及各發展階段特性研究,開展風險導向審計及風險管理的收支項目,并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和企業發展需要綜合考慮是否開展上述工作。
2定量分析
按照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學原理,我們可結合以上分析及企業(行業)發生過的風險損失事件,將上述某些收支項目采用相應貨幣計量,并折算其現值,以方便分析其收益和必要性。
基于定性分析從開展風險導向審計的角度來看,企業用于風險收集、風險分析及風險評估的支出較小。所以企業開展上述幾項工作較容易切入和實施。從其收益角度來講,企業在開展上述幾項工作后,實施風險導向審計將獲得較好收益,同時為企業實施風險管理打下了較好根基。所以實施風險導向性審計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同理,從實施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如圖1、圖2所示,企業用于風險應對的支出,約占風險管理總支出的60%;用于風險收集、風險分析及風險評估的支出,約占風險管理總支出的10%。而在風險管理收入項目中,內控優化、管理效率提高等相對較小,約占30%;風險損失事件減少而形成的收入所占比重較大,約為70%。從國內外諸多風險損失事件來看,就風險管理總收益而言,企業在進行較少或一定數額的風險管理投入后,將獲得因風險損失事件減少或未發生而形成的較大風險管理收入,從而取得較好的風險管理收益。比如,就發電企業而言,在分析機組健康水平的基礎上,制定更為科學的安全操作規則和檢修技術標準,并嚴格執行和考核,將可以進一步減少因機組非計劃停運而增加的大量啟停機成本,為企業業績增長帶來新的空間。
以上定量分析將進一步反映出企業是否有必要開展風險導向審計和風險管理工作,以及開展后將給企業帶來多大財務收益。當然企業也可根據行業及自身特點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收益分析和可行性分析,以使開展風險導向審計和風險管理工作獲得最大收益,為企業價值最大化提供重要利潤來源,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后續戰略支撐。
實操分享
深圳能源集團于1993年1月成立。1993年9月3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2007年12月20日,完成整體上市工作。公司經營范圍主要包括各種常規能源和新能源的開發、生產、購銷;投資和經營與能源相關的原材料的開發和運輸、港口、碼頭和倉儲工業;投資和經營與能源相配套的地產、房產業和租賃等產業;投資和經營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益的高科技產業;環保技術的開發、轉讓和服務等。
為進一步優化管控流程,有效降低企業未來經營損失,2008年10月,深圳能源集團按照“高標準、嚴要求”的原則,聘請專業國際咨詢機構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咨詢服務。深圳能源集團成立了以集團董事長親自領導,集團各部門負責人等人員共同組成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在集團總部及部分重要分子公司有效地開展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工作。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召開風險評估座談會、高層管理人員訪談及內控流程梳理等方式,評估出了企業面臨的主要重大風險,進一步明確了各職能部門業務分工和風控業務分工。除此之外,深圳能源集團還增設了風控業務模塊及其專職崗位,各部門已針對評估出的重大風險建立了相關應對措施,優化和完善了內控流程及有關制度。這些風控工作的有效開展為深圳能源集團內審部門有效實施風險導向審計奠定了基礎,并進一步提升了內審部門的服務價值,提高了管理咨詢服務水平,同時也為深圳能源集團內審部門從傳統審計業務向風險導向審計業務及管理咨詢業務轉型,翻開了嶄新一頁。

2009年底,以風險評估出的重大風險和管理層所共同關注的高風險領域為出發點,深圳能源集團選取有關機構實施了風險管理審計,并取得了良好的預期效果。這些工作的有效開展,進一步增強了被審計單位的風險意識,完善了各環節內部控制,并幫助被審計單位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風險應對措施。此外,還促進了集團有效控制重要業務領域風險和運營成本的降低,樹立了上市公司注重內部管理和規避經營風險的嶄新形象。(如圖3)
從圖3可以看出,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審計和風險管理,首先要有制度來保駕護航,這些制度不僅包括建立健全風險收集、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及風險導向性審計工作各項流程,還包括與之配套的管控模式、考核辦法等,以使這些工作有章可循,并減少制度缺失風險。當然,為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還要有必要的工作機構和人員投入。比如,在企業內部或下屬分子公司間新設專職部門和崗位,必要時,可聘請中介機構為企業提供風險導向審計和風險管理咨詢服務。
其次,風險導向審計、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三者密不可分,企業需要統一規劃、分步設計實施,以滿足內部管理和外部監管要求。例如,在已開展風險收集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實施風險導向審計或內部控制流程梳理,在實施風險管理和風險導向性審計的同時,要考慮其本身的內部控制問題等,以防顧此失彼,浪費企業資源。
最后,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企業在實施風險管理和風險導向審計的同時,還可規劃建設與之相關的風控系統或審計系統,通過現代化的手段來管理和實施上述工作。具體而言,企業要在注重不同層級需求的基礎上,研究系統功能,科學規劃,分步實施,構建統一的信息化平臺及工作平臺,并充分利用這些平臺快速獲取重要信息,逐步實現對各項重大風險事項的動態監測和預警,以及風險導向審計工作的規范開展。
(作者供職于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審計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