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華,王海波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以就業為導向的礦山機電類課程體系構建
劉國華,王海波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在課程改革中,深入市場調研,以就業為導向,分析專業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以及就業崗位群需求狀況的分析,開發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并從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實施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礦山機電類專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高職教育;崗位導向;任務驅動;課程體系
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課程開發是高職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第四條明確指出:“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在《關于 2007年度高職高專國家精品課程申報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確指出:“專業課要突出職業能力培養,體現基于職業崗位分析和具體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理念,以真實工作任務或社會產品為載體組織教學內容,在真實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實施。”這兩份文件明晰了專業課程建設思路,指明了高職課程體系開發建設的發展方向。基于此,我院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對礦山機電專業進行了教學改革,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我院礦山機電專業是安徽省省級特色專業,其定位是培養在現代化煤礦安全生產一線的技術人才。建設目標是進一步優化該專業結構,提升本專業建設的整體水平,將我校的“礦山機電”專業打造成省內一流,在國內有重要影響的特色專業,為我國的煤礦事業提供煤礦機電設備運行、安裝、管理、維護及使用的第一線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由于礦山機電專業是針對煤炭企業對口培養機電專門人才。首先,成立“礦山機電”專業指導委員會,其成員由來自煤炭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部分專業骨干教師組成;其次,組織部分教師到煤炭生產企業相關部門進行調研,確定若干門專業課程,再依據這些專業課程確定其必須具備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基礎課。即:根據企業崗位調研結果→確定培養目標→進行崗位技能分析→設計課程體系→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其構建的方式采用逆向倒推法,即從分析職業崗位的能力結構入手,根據職業崗位的性質、任務和所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術和能力倒推出所需要講授的知識、培養的技能,最后演繹出所需要開設的課程。這樣建立的理論教學體系避免了基礎課程的面面俱到,確保在有限的學制內完成人才需求所必需的課程學習和實踐。經現場調研,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是如圖1所示。

圖1 礦山機電專業崗位群
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指導下,打破過去按學科體系、知識體系設課的慣例,按照“不求系統,只求實用”的原則設計課程,構建以勝任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基于任務驅動的課程體系。以基本知識和技能為基礎、以崗位能力為主體、以拓展能力為提升。課程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礦山機電專業課程體系圖
圍繞此課程體系的構建,根據礦山機電技術崗位群的能力需求,學生在校的第1、2學期主要開設公共基礎課和技術基礎課,配合相應的實驗實訓,掌握基本操作技能;通過現場認識性實習,可以了解礦山的實際生產環境以及礦山機電設備的種類。第3至 5學期開設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專業核心課程和相關配套課程),同時學生在校內完成鉗工、電工、電子、機修等基本技能訓練以及德育教育和職業素質訓練,進而獲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證書。第6學期在訂單企業機電技術崗位進行半年的頂崗實習,并結合實際生產崗位完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實現綜合技能的訓練和提升。
礦山機電專業主要有礦山機電設備的操作運行、維護檢修兩類核心職業技能,圍繞這兩個核心職業技能模塊,構建《煤礦采掘機電設備控制》、《煤礦機電與運輸》兩門核心課程模塊,在教學中要以這兩個核心的培養為目標完成教學過程。教學過程采用專業教室教學、現場教學、實物演示教學等,使專業課的教學既直觀、詳盡,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
倡導崗位技能與綜合職業能力訓練,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建立以職業崗位技能為主的考核標準,以崗位需求為主線設立技能考核模塊,按照操作運行、維護檢修崗位技能進行考核,達到零距離上崗。學訓結合的教學過程如圖3所示。

圖3 學訓結合的教學過程圖
礦山機電重點專業的建設帶動了我院其它專業如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機電一體化等專業共同建設與發展,構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煤炭機電行業專業群,形成了以礦山機電專業為核心的資源共享的教學平臺。
各相關專業與礦山機電專業有共同的專業基礎課程和部分相同的專業課程,在技術領域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可以共享部分實驗實訓基地、師資、教材等教學資源,通過礦山機電專業建設,推動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的課程、教材、師資以及實訓基地等共同發展提高。
總之,按照職業崗位群工作任務設置的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除此之外,必須加強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與提高、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整合、實踐性教學的有效開展等內容的配套改革,才能真正實現我院礦山機電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群工作任務要求的“零距離”對接。專業建設完成后,實現校內實訓基地資源共享,為安徽煤炭企業培養出合格的急需人才,為安徽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較大的貢獻。
[1]姜大源.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劉曉峰.項目導向下的會計崗位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研究[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114-118.
[4]張源峰.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開發與實踐[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55-60.
Abstract The training ai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ter mines that the reform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ust insiston employment-oriented principle.The curriculum reform ofHuai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onducts a detailed market research,analyzes professional tasks of occupational position and employment needs of job group,develops the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orientation ofwork process and puts it into practice.Based on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ine electromechanism major,this article makes a conclusion on the developing trend ofmine electromechanism major.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ost-oriented;task-driven;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on Mine Electromechanism Based on Employ ment-oriented Principle
L IU Guo-hua,WANG Hai-bo
(Huaina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Huainan Anhui232001)
G642.0
A
1671-4733(2010)03-0070-02
10.3969/j.issn.1671-4733.2010.03.21
2010-09-18
2008年度安徽省高校省級重大教研項目(項目編號 2008jyxm032)
劉國華(1964-),男,江西南昌人,副教授,從事礦山機電方面教學和管理工作,電話:0554-665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