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慶霞 河南省鶴壁市中醫院(458030)
中西醫結合治療干眼癥108例
崔慶霞 河南省鶴壁市中醫院(458030)
中西醫結合療法;干眼癥;補肝四物湯;人工淚眼替代療法
干眼病是眼科門診相當常見的疾病之一。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干眼癥100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共收治干眼癥患者108例,其中男45例,女63例,年齡42~72歲,平均58.5歲,病程7天~2年。隨機分為對照組54例(108眼),治療組54例(108眼)。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診斷標準 參照趙家良[1]方法,干眼癥的診斷根據患者的眼干燥感、異物感、燒灼感和視物模糊等癥狀,行干眼癥3項檢查:①淚液分泌試驗(Schimer I試驗)。不用表麻,取淚液檢測濾紙條(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一端折疊5mm,置于下瞼中外1/3處,5min后取出,記錄濾紙條自折疊處起的濕潤長度,<10mm為陽性。②淚膜破裂時間(BUT)測定。用生理鹽水沾濕熒光條(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熒光素鈉部分,然后輕輕接觸結膜囊,瞬目數秒后,在裂隙燈下觀察角膜干斑出現的時間,共測3次,取平均值,<10s為陽性。③角膜熒光素染色。方法同②,在裂隙燈下觀察角膜表面有無熒光素染色,有則為陽性。上述檢查結果中兩項結果陽性,結合癥狀和病史即可診斷為干眼癥。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①采用清潔眼瞼,去除瞼板腺分泌物的有害成分,補充不含保存劑的人工淚液(0.1%透明質酸鈉滴眼液)替代治療,每天4次;抗生素眼液滴眼,每日4次。②局部行熱敷、按摩、清洗治療。一般以1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補肝四物湯加減治療:當歸15g,川芎10g,芍藥10g,熟地黃10g,黃柏10g,知母10g,菊花、木賊各10g,白蒺藜10g,草決明、柴胡、薄荷、青皮、黃芩、梔子、桔梗、陳皮各10g,菊花、甘草各6g;水煎服,1d一劑,煎500ml,早晚2次溫服,服藥期間禁酒及刺激性食物。
1.4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自覺癥狀消失,Schimer I試驗>15mm/5min或BUT>10s,角膜熒光素染色減少;有效:自覺癥狀減輕,Schimer I試驗5~15mm/5min或BUT>10s,角膜熒光素染色減少;無效:自覺癥狀無變化,Schimer I試驗<5mm/5min或BUT<10 s,角膜熒光素染色無變化。
2.1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角膜染色、淚液流量和BUT測定的陽性眼數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角膜染色、淚液流量和BUT測定陽性眼數比較
干眼癥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與眼部不適相關的淚膜和眼表面異常的一種疾病。此類患者常主訴眼部干燥,有異物感、燒灼感,瘙癢,畏光,視物模糊,視疲勞等不適。目前干眼癥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濕潤眼球緩解局部癥狀,最常用的方法是點人工淚液,重癥患者可考慮封閉淚小點,減少淚液排出等。
人工淚液替代療法選用各種淚液替代液滴眼,如各種人工淚液,甲基纖維素,硫酸軟骨素,透明質酸鈉等眼水,同時用適當的抗生素眼藥水以預防感染,可改善癥狀、縮短病程,人工淚液與一般眼藥水的區別是:人工淚液是一種模仿人體淚液,能夠對正常的眼睛起到保護作用,消除眼部不適,治療干眼癥,緩解由干眼癥引發的其他眼病的眼保健品[2]。透明質酸鈉類人工淚液,由于帶有大量負電荷的陰離子,從而具有較強的保水功能,可使其黏附的物質表面保持潤滑,同時還具有較強的黏彈性,可以在角膜表面停留時間較長,起到滋潤眼球的作用。但人工眼液替代療法對干眼癥的潛在病因并未予治療。
干眼癥屬于中醫眼科的“白澀癥”范疇。中醫學認為本癥由于邪熱留戀,肺陽不足,脾胃積熱及肝腎陰虧,陰血不足而導致目失濡養所致[3]。《素問?五臟生成》說:“肝受血而能視”。《素問?逆調論》說:“腎者水臟,主津液”。《靈樞?五癃津液別論》又說:“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于目”。《審視瑤函》說:“肝中升運于目,輕清之血乃滋目經絡之血也”。從上看出,淚為肝液,肝腎功能失調或肝血不足,目失肝血及津液的濡養,導致眼目干澀,治則為補肝益腎,滋陰生津,清熱明目,補肝四物湯方中熟地、白芍、當歸養血補血,補肝血之不足,川芎活血祛瘀,引血上行。黃柏、知母退虛火,菊花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柴胡有解熱、疏肝、退翳、升舉氣血的作用。決明、木賊有清肝明目、疏散風熱、退翳明目的作用,白蒺藜藥性平和,有清熱退翳的功效,青皮、陳皮有疏肝理氣、行氣導滯的作用,黃芩能瀉肺火,梔子可瀉三焦之火,又入血分治療血熱病癥。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清熱利咽的作用[3],各藥共達補肝養血,清熱明目的作用。
[1] 趙家良.干燥綜合征的眼部表現和診斷[J].中華眼科雜志,1985,21(4):222.
[2] 嚴凱,顧其勝.人工淚液研究的最新進展[J].透析與人工器官雜志,2002,13(4):25.
[3] 廖品正,陸綿綿.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44.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0.048
1672-2779(2010)-10-0056-01
201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