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風娥
淺談圖書館在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胡風娥
2005年后,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高職院校的圖書館也遇到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高職圖書館作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完善制度文化建設,加強精神文化培養。
高職院校;圖書館;和諧校園文化
2005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決定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推進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迫切需要,要求各級政府要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關系全局的大事來抓?!?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了重要部署。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它表達出國家對于發展職業教育更加迫切的要求和期待。職業技術教育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善勞動力結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高職院校是為社會提供優秀的應用技術性人才的教育機構。隨著社會需求的多樣化、高級化發展,高職院校占有了獨特的優勢。高職院校是普通高等學校的一員,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重實踐、有特色的應用型高級技能人才,其基本理論夠用,實踐動手能力更強。在大好的形勢下,高職教育近幾年蓬勃發展,占據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見表)。高職圖書館的辦館條件也有所改觀,為高職圖書館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全國各類學校校數、教職工、專任教師情況表
和諧校園文化是以和諧為思想內涵,以文化活動為表現形式,融合大學思想觀念、校園風貌、價值取向于一體的文化表現。它包括良好的學校精神、優良的學校校風、融洽的人際關系、共同的價值取向、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是大學精神文化發展的主要方向。但是,長期以來在我們校園文化建設中,圖書館往往是被學校所忽視的組織和領域。正是如此,圖書館很容易成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死角,也成為構成和諧校園建設的盲點。目前,我們的黨和政府大力提倡和諧社會建設,特別是和諧文化建設時,作為學術界和圖書館學界就應該高度重視發揮圖書館在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圖書館不僅是人類知識的寶庫,也是文獻信息中心。同時,它又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是學生獲取信息、自主學習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場所。圖書館儲存的大量知識信息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一是和諧校園文化的生成需要人類知識的積累和人類文化的創造性的轉化。而能夠提供人類歷史知識和文化成果的地方當然是圖書館。二是和諧校園文化的產生需要讀者形成和養育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這種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不可能是天生的,它需要由人類社會的歷史積淀而慢慢形成,并通過人類的知識的傳遞。高校圖書館的所收藏的文獻材料記載了人類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這些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經過歷史長期的淘汰而保留下來的,必然對讀者形成和發展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起著積極作用,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對正確人生的態度、價值取向的形成,從而促使他們奮發向上,不斷進取。三是高校圖書館既是文化傳播的集散地,又是文化創新的策源地,在文化建設方面,圖書館起著重要的、積極的作用。圖書館作為公共設施和建筑還有文化象征的意義,擔負著文化交流、營造文化教育氛圍、凝聚文化氣息的使命,它是讀者與信息、讀者與館員以及讀者相互之間的交流場所,凝聚了人的思想情感。
高職院校在這幾年發展迅速,但校園文化建設相對貧乏。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積累、不斷沉淀的過程,而高職院校不如普通院校歷史悠久,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形成成熟的校園文化的。高職院校要想加強自身的內涵發展,必須全面推進和諧校園文化建設。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正處于完善過程中。社會也處于急劇轉型時期,不同階層利益的調整,不同的社會思潮,不同的思想文化觀念互相碰撞,社會生活出現了利益復雜的局面。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資本主義腐朽文化和封建主義殘余思想影響甚大。高職學生是最能反映、折射社會環境變化的一個群體,受市場經濟的互惠性和功利性導向,高職校園文化的主體中出現了功利化趨勢,這對于構建和諧高職校園文化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制度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是管理的重要手段。作為學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圖書館,要確保其健康和穩定的發展、提升其服務水平、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必須建立和健全圖書館管理制度,突出學校圖書館制度文化建設。圖書館制度文化是介于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間的文化集合,是在圖書館工作實踐中,對圖書館的本質、行為、功能、意義等規則的制定、實施、完善的確認過程,實現規則合理、和諧和統一所形成的人文現象。它作為圖書館一種特定的文化氛圍,不僅能規范和約束圖書館群體的行為,而且協調著圖書館內部職工之間、圖書館與讀者之間乃至圖書館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圖書館的規章制度是合理組織圖書館工作,充分發展圖書館職能的保證,它是實行有效和科學管理的依據和準繩,以制度建設促進和規范圖書館文化,也是圖書館制度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1]。
在大力提倡建設和諧社會和和諧校園之時,高職圖書館需要積極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要求,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以“讀者為中心”的理念為指導,用全新的理念創新圖書館服務制度[2]。首先要樹立理解、關心、尊重和愛護讀者。建立圖書館規章制度最終目的是為讀者服務。而圖書館要充分體現以讀者為中心,必須在制定圖書館讀者制度時,理解、關心、尊重和愛護讀者。在制定規章制度時,充分保證讀者的權利,從讀者的角度出發,認真處理好規范讀者行為與方便讀者利用圖書館之間的矛盾。其次是圖書館利用的公正和公平性。圖書館在制定和執行圖書館規章制度時,應該確立利用圖書館公正和公平原則——人人享有利用圖書館的權利,圖書館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無償服務。最后要建立良好的讀者與圖書館館員的關系。一切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圖書館制度建設層面應該落實讀者的權利、責任和義務。需要圖書館員要提高自身素質和職業道德水準,善于與讀者交朋友,開展“微笑服務”。為讀者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快捷、高質的服務。
圖書館制度文化建設中,一方面在圖書館服務工作樹立起“一切為了讀者”和“為了讀者的一切”的理念;另一方面在圖書館自身內部制度建設中,也同樣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它就是一切要以圖書館館員為核心,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揚團隊精神,共創群體優勢。
圖書館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圖書館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價值標準、職業道德及精神風貌,它是圖書館組織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形成圖書館組織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礎。圖書館精神文化不像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那樣,具有較強的表現形式和具體方式,它是一種以意識形態為表現方式的深層次文化,反映了圖書館組織在運行過程中,良好的思想理念、發展目標、行為價值、道德選擇和精神追求的無形表現。它包括圖書館哲學、圖書館精神、圖書館風氣、圖書館組織目標以及圖書館道德規范等。通俗地說,精神文化包括圖書館的使命、近期或中長期的發展目標、核心價值觀、事業領域,以及口號等等。圖書館精神文化的核心主要是科學與人文兩種精神??茖W精神就是崇尚科學,加強科學文化和科學精神的養育應是當前圖書館界的重要任務。重視圖書館員創新意識的培養,為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提供新的理論和技術手段,從而達到改進圖書館管理工作,提高圖書館工作效率。人文精神則是在圖書館的工作實踐中樹立“以人為本”的全新理念,重視傳統文化經典的學習及職業道德的教育。盡可能滿足讀者的一切需求,追求與讀者的心靈溝通,實施人文關懷,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創造和諧的服務氛圍[3]。
[1]鄭麗娟.論圖書館制度文化的構建[J].圖書館學研究,2007(9):29-31.
[2]中國圖書館學會編.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論文集(2006年卷)[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3]饒潤梅.圖書館精神與高校圖書館事業[J].圖書館學刊,2006(1):10-11.
責任編輯 夏煥堂
G710
:A
1001-7518(2010)35-0024-02
胡風娥(女),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情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