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詠梅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化工制圖與測繪》課程構建
□曹詠梅
闡述了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設計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化工制圖與測繪》課程的具體設計方案,創建了與課程相應的學習情境;為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教師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方式來進行教學,實現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融合。
工作過程;高職;課程體系;學習情境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方法(WorkProcessBasedCurriculumDesignMethod)是以現代職業工作整體化分析和描述為基礎進行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計方法,又稱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法[1]。它是由德國不萊梅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ITB)Felix.Raun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該方法是當今世界職業教育界先進的課程開發方法之一,也是當前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界推崇的課程開發方法。我國高職教育綱領性文件《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發性和職業性,實驗、實習、實訓是三個關鍵環節。”在內涵上也有了新的要求和內容,“要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我們按照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原則,結合《化工制圖與測繪》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對該課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創建了新的課程體系。
《化工制圖與測繪》課程是經過大量的企業調研,整合優化了原學科體系設置的《化工制圖》、《計算機繪圖——AutoCAD教程》兩門課程并將測繪技術及測量方法有機融入,而開發出的一門涉及化工設備及化工工藝流程,與生產實際密切相關的工學結合課程,適用于高職高專化工類專業。通過與合作企業共同探討,我院的化工技術類專業的主要就業崗位群定位為從事化學品(合成氨、氯堿及PVC、硫酸、涂料、助劑等)生產等領域的生產操作及維修崗位,主要工種為化工總控工、有機合成工、無機反應工、化工檢修鉗工及化工檢修管工等。化工生產崗位職責中任何一項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成都離不開化工工程圖樣的識讀與繪制,本課程在化工技術類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培養中處于主干地位,是一門重要的專業主干課程。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應達到以下課程目標:
能夠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測繪零部件,繪制和閱讀工程圖樣;能夠繪制和閱讀化工工程圖,特別是工藝流程圖,以適應將來的工作崗位;能夠用計算機繪制化工工程圖;能夠查閱和應用相關技術資料;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培養學生空間思維想象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自我管理與發展能力。
培養團隊協作精神、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依托周邊的株洲化工集團公司、智成化工等企業實訓基地及學院的氧化鋅生產實訓車間(能夠生產氧化鋅產品),選擇實際的工作項目為載體,以化工總控工、有機合成工、化工檢修鉗工等工種的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重構課程內容,以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將知識與技能有機融入到任務中,使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吸收知識、練好技能,培養讀圖能力與手工繪圖、計算機繪圖能力。通過校企交替、與企業人員共同開發課程,到企業進行現場測繪等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其團隊精神,為后續課程學習和適應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本課程的設計體現以下基本理念: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核心思想是“建構、協商、提升”,強調學生在認知、解釋、理解世界的過程中自主建構知識。
2.行動導向學習理論:行動導向教學強調學生的學習是一個自我控制的過程。它倡導通過行動來學習和為了行動而學習,是“由師生共同確定的行動產品來引導教學組織過程,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一”[2]。
3.主體性教育思想的教學理論:主體性教育的核心是強調并尊重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教學方法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潛能,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內在的教育需求,使學生在和諧、寬松、民主的教育環境中成為活動、學習的主體,進而成為社會生活與社會實踐的主體。
根據課程特點,將《化工制圖與測繪》課程明確為以“訓練中心”為主的課程范型,以學生經過訓練后應獲得的能力為目標,以“能力點”和“知識點”構建課程體系,將整個課程劃分為兩個校內工作項目和一個下廠現場測繪項目,校內工作項目以完成齒輪油泵、氧化鋅生產實訓車間的全套圖紙的工作任務為主線,將兩個項目工作過程設置為十個學習情境,每個情境又劃分成若干任務,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基本知識點貫穿始終,使學生學會識圖、繪圖、測繪技術;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由學生自主查找資料,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始終融入到教學全過程;針對現代化工生產的要求,將計算機繪圖知識融入教學項目,在畫出手工圖紙后繪制出相應的CAD圖紙,將計算機繪圖能力的培養貫穿課程始終。完成兩個校內學習項目后,安排一周到株化集團公司PVC分廠水洗堿洗工序的現場測繪項目,將所學知識用于生產實踐,實現職業能力的拓展,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采用基于工作過程這一課程設計思路,使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相應的工作知識(理論、技能),讓學生自然地將知識升華為能力,達到職業教育能力目標的培養。
本課程的課程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化工制圖與測繪》課程設計思路
學習領域是一個由職業能力描述的學習目標、工作任務陳述的學習內容和實踐理論綜合的學習時間(基本學時)三部分構成的學習單元[3]。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可將學習領域劃分為若干學習情境。學習情境是組成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的結構要素,是課程開發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具體化。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的設計思路,也就是學習情境的設計思路,必須在課程中通過強調真實工作情境中的團隊精神,以鼓勵學生學習。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設置以團隊合作為基礎的工作與學習任務[4]。在《化工制圖與測繪》課程的學習情境設計過程中,我們選擇了合適的載體將學習領域分為若干個學習情境,按照認知規律和能力遞增的原則合理安排學習情境的順序,針對學習領域具體的能力要求將學習內容重構組合,將理論知識和技能要求穿插在一起。將企業實際工作中應具備的知識、技能、素養需求融匯在完成測繪工作的過程中,將制圖基礎知識、國標規定等溶入到情境教學中,突出教學內容的崗位針對性和適用性。以氧化鋅生產實訓車間測繪這一項目為例,各學習情境及主要教學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氧化鋅生產實訓車間測繪項目的學習情境及主要教學內容
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步工作法組織教學,體現了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在“化工設備圖的繪制與識讀”這一學習情境中,“用草圖拼畫儲槽的化工設備裝配圖”這一工作任務的具體工作步驟如圖2所示:
本課程以三個真實的工作項目為載體,劃分成若干工作任務,校企合作、分階段實施。兩個校內工作項目的設計基于典型性和可實施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一周的企業化工生產現場測繪項目由企業教師現場講授,將企業實際工作中應具備的知識、技能、素養需求融匯在完成測繪工作的過程中,將所學知識用于生產實踐,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及社會能力,實現職業能力的拓展,項目的完成極具挑戰性,學生在現場測繪的過程中受到企業文化的熏陶,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整個課程設計從簡單到復雜,從校內實訓到企業現場真刀真槍地干,學生在繪制全套手工圖紙和CAD圖紙的過程中建構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實現了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融合,在我院的實際教學實施過程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圖2 六步工作法組織教學
[1]FelixRauner.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趙昕.工作過程知識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J].職業技術教育(理論版),2007(7).
責任編輯 葛力力
G712
:A
1001-7518(2010)36-0051-03
曹詠梅(1970-),女,湖南衡東縣人,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機械系,副教授,碩士,國家精品課程《化工制圖與測繪》課程負責人,研究方向為工程圖學。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工作過程高職項目課程的開發與實踐”資助項目(XJK08BZC009);2009年度高職國家精品課程(教高函〔2009〕21號)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