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蕓
對高職學生學習狀況的調查
□龔 蕓
為了解高職學生學習的狀況,采用連榕等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倦怠問卷》對522名高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1)高職學生中學習倦怠的檢出率為34.87%,存在較嚴重的行為不當;(2)理科學生的情緒低落和總倦怠水平高于文科學生;(3)大二、大三學生在行為不當和總體倦怠水平上高于大一學生(P<0.05);(4)不同學業成績的高職學生學習倦怠各維度均表現出顯著差異(p<0.001),結論是高職院校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學習倦怠的蔓延。
學習倦怠;現狀;高職學生;調查
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或缺乏動力卻又不得不為之時,就會感到厭煩,從而產生一種身心俱疲的心理狀態,并消極對待學習活動,這種狀態稱為學習倦怠[1]。學習倦怠對大學生學業及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目前國內對學習倦怠的研究大多是對中學生及大學本科生的研究,關于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研究還很少[2]。高職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生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特殊群體,在學生來源、教學條件、培養目標以及就業方向上都與大學本科生有所不同,當前高職學生的學習狀況如何,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怎樣,是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我們于2009年10月對湖南兩所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倦怠狀況進行了調查。探討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狀況,對高職院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調查對象。采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湖南兩所高職院校的600名高職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獲得有效問卷522份,有效率87%。被試的基本情況見表1:
(二)研究工具。采用連榕[3]等人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倦怠問卷》。該量表共20個項目,分三個維度:即情緒低落、行為不當、成就感低。量表采用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個等級記分,三個維度的得分越高,說明學習倦怠程度越嚴重??偭勘淼腶系數為0.865,分半信度為0.880。每個項目與總量表之間的相關在0.408-0.762之間(P<0.01),三個分量表與總量表之間的相關為0.914、0.799、0.704 (P<0.01),說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項目區分度。
(三)施測及數據處理。采用集體施測,學生匿名答題,當場回收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后,對所得數據采用SPSS 11.5進行統計處理。

表1 被試的基本情況
(一)對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整體狀況分析。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各項目的得分,最大可能值為5,最小值為1,以中間值3為參照值,3-4分為中度倦怠,高職學生中學習倦怠的檢出率為34.87%,不存在倦怠現象的高職學生低于10%,57.85%的高職學生處于不確定狀態。(見表2)

表2 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程度頻數分布
高職學生在學習倦怠的各個維度上的得分見表3。項目平均分最高是行為不當,其次是成就感低,得分最低的是情緒低落。

表3 高職學生學習倦怠各個維度上得分情況
(二)被試特征變量在學習倦怠上的差異情況。分別以性別、學科、年級、家庭所在地、家庭經濟狀況、畢業的學校以及學業成績等被試特征變量對被試分組,對情緒低落、行為不當、成就感低及學習倦怠總體情況等變量進行t檢驗或方差分析,結果顯示,高職學生學習倦怠在性別、家庭所在地、家庭經濟狀況、畢業的學校四個特征上的差異不顯著,沒有統計學意義,只在學科、年級和學業成績三個特征上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從表4看出,不同專業的高職學生在情緒低落和總體倦怠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表4 不同專業的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差異比較
表5顯示,不同年級的高職學生在行為不當和總體倦怠水平上表現出顯著的差異(P<0.05)。

表5 不同年級的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差異比較
從表6可見,不同學業成績的高職學生在學習倦怠各維度和總體倦怠水平上均表現出非常顯著差異(p<0.001)。
(一)高職學生學習倦怠整體狀況的分析。通過對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總體情況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發現,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總分平均值為2.84分,接近參照值3分,屬于中等程度范圍;只有7.28%的高職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34.87%的高職學生存在學習倦怠現象,超出總人數的1/3。這種現象不容樂觀,學習倦怠是一種消極的學習心理狀態,很可能在學校和班級中蔓延。大部分高職學生處于不確定的中間狀態,很容易轉變為學習倦怠。我們應當重點關注存在學習倦怠的學生和不確定狀態的學生,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學習倦怠的蔓延。
高職學生學習倦怠各維度中行為不當維度得分最高,這與與連榕[4]、張傳月[5]、王翠榮[2]對大學生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有相當一部分的高職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性不高,突出表現在:平日學習活動中出現的遲到、早退、曠課、不交作業等一系列回避學習的行為,反映在情緒上是煩躁郁悶,對學習沒有興趣。
(二)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性別差異。在學習倦怠的三個維度及總體倦怠水平方面,高職學生男女生之間均無顯著差異,這與大多數的研究相似。說明女性在學習領域,她們受到的性別因素影響較少,沒有表現出更多的倦怠感。

表6 不同學業成績的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差異比較
(三)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專業差異。不同專業的高職學生在情緒低落和總體倦怠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理科學生的倦怠現象比文科學生嚴重。這可能與一些高職學生到校后紛紛改學熱門專業有關。理科強調學生要學以致用,在校期間接觸到比文科學生多得多的實習實訓課程,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還是發現自己理科類的基礎太差,對專業提不起興趣,產生了較為強烈的情緒低落現象。據統計,近5年來,我校每期補考的學生都是理科生多于文科生。
(四)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年級差異。大三學生在行為不當和總體倦怠水平上表現出比大一、大二學生顯著的倦怠傾向。相對來說,大一新生倦怠程度最低,較少表現出情緒低落和采取不當學習行為,大多數新生對新的環境、新的同學、新的老師等抱有新鮮和好奇感,對大學生活都有一定的期待和憧憬,學習熱情比較高。大二學生可能學習熱情減退,專業學習存在困難,學習行為不如一年級。大三學生正式進入高職學習的尾聲(一般在校只學習半年,校外實習半年),不僅要應付4-5門的課程學習,還要進行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寫作,參加各種專業技能培訓和考試,還要為就業做準備,學生不得不利用畢業前的時間紛紛走向社會,積累實踐經驗,對學習時間的安排、重視程度都不如以前,導致大三學生在學習方面出現明顯的行為不當,到課率不高,聽課表現較差。同時也感到自己這三年沒學到多少東西,實際操作能力較差,表現出郁悶、煩躁、無奈乃至痛苦的情緒。
(五)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學業成績差異。學業成績越差,學習倦怠越嚴重。學業成績與學習倦怠之間相互影響,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學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成就感低,情緒低落,對學習采取逃避、放棄的態度。而對學習沒興趣、經常逃課更加劇了學業成績的下降。
為此,學校必須加強學風建設,狠抓校風、教風和學風,完善日常管理制度,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合理設置課程,改革考試措施,嚴格考風考紀,嚴把畢業質量關,形成良性循環發展。
[1]楊麗嫻,連榕.學習倦怠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集美大學學報,2005(2):54-57.
[2]王翠榮.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狀況研究[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3):96-98.
[3]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的專業承諾、學習倦怠的關系與量表編制[J].心理學報,2005,37(5):632-636.
[4]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的專業承諾、學習倦怠的狀況及其關系[J].心理科學,2006,29(1):47-51.
[5]張傳月,黃宗海,莫華善.高師學生學習倦怠現狀的調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8(2):27-28.
責任編輯 葛力力
龔蕓(1968-),女,湖南新化人,湖南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課題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2009年規劃課題《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學習質量評價研究》(FFB090568)和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 《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成因及對策研究》(09C57)成果之一,課題主持人:龔蕓。
G719.28
B
1001-7518(2010)09-00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