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瀾禎 林如丹
試論負反饋教學法在計算機課程輔助教學中的應用
□陳瀾禎 林如丹
根據控制論的原理對現有的計算機課程輔助教學進行改革,闡述了負反饋教學法的運用途徑與具體措施,以期有效地縮短學生學習時間、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實現最優化的教學目標。
負反饋教學法;輔助教學;實踐
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運用水平和教育水平已經成為衡量社會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隨著信息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大學生信息素養與能力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為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重任的高等院校,提高和加強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是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計算機基礎系列課程教學的作用不容輕視,其承擔的使命任重道遠。然而,縱觀各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普遍存在較大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生對知識掌握水平的兩級分化程度嚴重。傳統的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上理論課時學生無法進行相應的實踐操作。由于學生無法及時參與教學實踐過程,等間隔一定時間后再來上實踐課,學生所能記住老師的演示操作已所剩無幾。并且,同樣教學進度、統一教學目標、同一教學方法的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們的認識水平和情感志趣差異,長此下去,必將拉大學生對知識掌握水平的“貧富差距”。
二是教學過程中缺乏可以及時自主調控的機制。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反饋活動是在教學結束后進行,即終結性反饋。此種反饋模式特點必將導致師生不能及時調節教學和學習過程,由于不能有效地反饋信息,也使教學過程失去了主動調控的機會。并且,目前大部分教師的教學反饋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觀察獲取的,并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課堂教學的直接信息,因此不能夠反饋出當前教育過程中尤其是實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缺乏系統性和可靠性。
三是輔助教學與實際教學存在脫節。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簡稱CAI)是在計算機輔助下進行的各種教學活動,以對話方式與學生討論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程、進行教學訓練的方法與技術。[1]各教學單位使用CAI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個人化學習環境。然而,目前各高校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應用效果上還差強人意。雖然目前各高校基本都有開展相應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輔助教學,如教學網站、輔導軟件、學習論壇等形式,但是普遍存在與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聯系不夠緊密、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難以適應實際的教學過程、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不足。
計算機基礎教學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一門課程,其教學效果的好壞既取決于教師的教授過程,又受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教學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是一個綜合作用的結果。特別是計算機實踐教學存在較多的自由性和不可預見性,因而要維持教學的最佳效果,需要教師對教學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加以調控。然而,在計算機實踐教學中由于教師人數和學生人數比例的差別,教師無法做到對面面俱到。因此,需要一個計算機輔助教學平臺及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同時,該平臺又可以將學生的情況反饋給教師,為教師調節教學重點提供依據。而這個計算機輔助教學平臺的重點就是建立負反饋機制。
負反饋教學法是一種受多元因素影響的復雜系統控制方法論,所謂“負”即錯誤,其原理就是通過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的產生錯誤信息,及時解決其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負反饋教學法在計算機課程輔助教學中的應用能否有效,關鍵在于三點:一要有明確的教學輔導目標;二要建立全面真實的負反饋數據庫;三要搭建及時有效的信息反饋平臺。
按照負反饋教學法運用的三大關鍵要素,本研究將負反饋教學法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的應用分成三個模塊進行設計:
一是輔助教學結構的設計。近年來,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內容也在不斷地擴充,由此對計算機課程輔助教學也提出了新挑戰,在輔助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單向“機灌式”的輔助教學,應更加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輔助教學結構的設計關鍵是要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在制定計算機課程教學輔導目標的時候應該首先突出對學生計算機基礎理論和基本操作的培養與訓練。其次,在教學計劃中首先應注意分配各章節的學習內容與練習重點,以進一步細化分解教學目標。第三,是要設置合理的負反饋控制條件。為了在教學過程中獲取反饋信息后能及時調整教學重點,在制定出總的教學目標之后,可以制定多套輔導方案以供不同水平的學習者進行選擇。
二是負反饋數據庫的建立。要建立全面真實的負反饋數據庫。該負反饋輔導教學的反饋數據庫內容越全面,其所支持的反饋信息也就越全面,對學生所起的幫助也就越具實效。本文對該負反饋數據庫的構建思路如下:首先通過廣泛收集課堂反饋信息、相關調查研究、歷年試卷分析、計算機等級考試題等渠道來填充計算機教學反饋信息;其次,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提煉有效反饋信息;第三,根據所提煉的有效信息建立計算機反饋信息教學數據庫,并做到定期對反饋信息數據庫的內容更新與完善。最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現有的計算機課程的理論教學演示庫(包括:多媒體課件、操作演示動畫、教學錄像等內容)和自測練習題庫作為學生自學輔導模塊。
三是信息反饋平臺的搭建。負反饋教學法在輔助教學中的應用途徑主要是要解決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的問題,是從輔助教學過程中學生產生的練習、實驗、測試等反饋的問題著手,通過對信息及時有效的反饋與解析,實現有效的輔助學習效果。因而,該信息反饋平臺設計的指導思想就是要能真實反映存在的問題、實現及時反饋信息和調整目標。及設計步驟如下:首先是根據教材和教學目標來設計題庫,并將正確的測試結果(提供多種參考答案)錄入服務器的數據庫中;第二是綜合利用計算機程序設計和數據庫聯接技術對學生的練習、測試等結果與負反饋數據庫中的內容進行判別分析,結合目標教學的難易程度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綜合評定。如若單位教學目標完成,反饋結果無誤,則自動進入下一輔助學習單元。反之,將根據所產生負反饋(錯誤)信息調用反饋信息教學數據庫中的相關資料,進行強化練習;第三是提供及時的信息反饋提示,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是否需要幫助。幫助模塊可以鏈接到相關理論知識學習模塊,或者鏈接到操作演示模塊。
負反饋功能模塊是該教學輔導系統的核心部份,實現該反饋功能模塊的研究設計思路如下圖(1-1)所示。

教育提倡的“以人為本”即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教”始終圍繞“學”來開展。本文所闡述的負反饋教學法旨在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反饋調節與自主學習開啟學生的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客體變成積極的、主動的主體和中心,使教育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自覺的活動和自我建構過程。負反饋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課程輔助教學中的應用是主體性教育模式的體現,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和發展,達到預期的輔助教學目標;又有利于真實寶貴的負反饋信息的獲取,方便計算機課程教師有針對性地調節理論課教學的重難點。負反饋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課程輔助教學中的應用將成為現有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有益補充。
[1]百度百科.計算機輔助教學[ED/OL].http://baike.baidu.com/ view/8067.htm?fr=ala0_1,2006-04-21.
[2]李誠忠,王序蓀.教育控制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
[3]巴班斯基.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6.
責任編輯 顏小兵
陳瀾禎(1981-),女,碩士,贛南醫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林如丹(1983-),女,碩士,贛南醫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
本文系2009年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資助課題(JXJG-09-12-7);2009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立項課題(09YB140)成果之一。
G712
A
1001-7518(2010)17-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