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英楠 黃金英 余敏紅 高穎娜
本文統計了正常健康婦女及早孕、孕足月婦女,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活化凝血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bg)的檢測結果,觀察其變化規律,并對其臨床意義做初步探討。
1.1 檢測對象 早孕組:選自婦科門診、預行藥物及人工流產術、孕7~13周的孕婦60例,年齡21~35歲。孕足月組:選自婦科病房,孕37~42周孕婦60例,年齡23~36歲60例,血壓正常、尿蛋白陰性。正常對照組:為生育期健康非孕婦女45例,年齡21~36歲。受試者肝功能均正常和無繼往出血史。
1.2 儀器與試劑 儀器為法國STA Compact全自動血凝儀。試劑、校準物和質控物均為該儀器公司配套產品,質量可靠。
1.3 方法 采用真空枸緣酸鈉抗凝瓶(抗凝劑與血1:9),采血1.8 ml,室溫條件下2500r/min,離心 15 min,取血漿測試,此實驗采用磁珠凝固法。
1.4 方法 統計學方法,各測定值以(x±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
2.1 測定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孕期與對照組凝血四項測定結果比較(x±s)
2.2 早孕組與對照組比較PT、APTT、TT、FBG差異不明顯(P>0.05)。
2.3 孕足月組與對照組比較PT、APTT有差異(P<0.05),TT差異不明顯(P>0.05),Fbg有顯著性差異(P<0.01)。
2.4 早孕組與孕足月組:PT、APTT、Fbg有差異(P<0.05),TT差異不明顯(P>0.05)。
正常妊娠時,機體處于一定程度的高凝狀態,對孕婦全有一種生理性保護作用,尤其是血凝與纖溶處于動態平衡狀態時,更有得于分娩時胎盤剝離面的止血以及子宮內膜的再生和修復[1],如果高凝狀態加重,將會引起各個部位靜脈血栓。
妊娠時血液中的多種凝血因子含量上升,尤以外源性凝血系統的Ⅶ因子和內源性凝血系統的Ⅷ因子增加明顯。Ⅶ因子增加促使組織凝血活酶素生成增加,加速外源性凝血過程。Ⅷ因子增加使血小板磷脂復合物生成增加,內源性凝血過程也加速,致使孕婦處于高凝狀態,但同時纖溶系統中的纖溶酶原也相應增加,到孕末期纖溶酶原達正常非孕婦的2倍,但由于孕婦血管內皮釋放纖溶激活物減少,使纖溶酶原轉變成纖溶酶減少,故而實際上纖溶活性下降。此外隨胎盤成熟,纖溶抑制物釋放入血,阻斷尿激酶引起纖維蛋白降解減少[2,3]。
從附表中看到早孕組、孕足月組PT、APTT、TT都有不同程度的縮短,Fbg含量增高,但無差異(P>0.05)。說明早孕階段纖溶與血凝呈動態平衡狀態。孕足月組PT、APTT與對照組比較有差異(P<0.05),Fbg差異有顯著性(P<0.01)。早孕組與孕足月組:PT、APTT、Fbg有差異(P<0.05),TT差異不明顯(P>0.05)。這說明妊娠早期凝血系統已處于活化狀態,隨著孕月增加而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妊娠使血液有形或無形成分發生改變,使血液黏度增加,機體呈高凝狀態,產后容易發生血栓,是產后或術后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另外,正常妊娠時胎盤附著面即為一局部發生DIC的潛在場所,因此,孕期監測凝血四項,對于及時發現并預防血栓有較為重要意義。
[1]張慧娟,費沖,邵慧珍,等.正常及妊高癥繼發血小板α顆粒膜蛋白和纖溶狀態的研究.中華婦產科雜志,1994,29(7):423.
[2]鄭磊,王前,孫德華,等.妊高癥患者血栓前狀態指標的檢測及臨床意義.解放軍檢驗醫學雜志,2003,2(1):59.
[3]陳建國,聞安民,洪淡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變化及意義.中華婦產科雜志,2000,3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