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佃花 葛保民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是一組有關急性心肌缺血的臨床表現總稱,是目前發達國家和我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的不穩定型心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絕大多數是因為粥樣斑塊破裂或糜爛伴隨血栓形成造成血管堵塞引起的。引起斑塊破裂的因素很多,其中動脈粥樣硬化的局部炎癥和全身炎癥可以增加冠狀動脈事件的發生[1]。高敏 C-反應蛋白(hs-CRP)是一項敏感的非特異性炎癥標志物。本研究通過測定ACS、SAP患者和正常對照者體內 hs-CRP濃度的變化,以探討其在ACS中的臨床意義。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9年 2月至 2010年 2月我院心內科住院患者,ACS60例,男 38例,女 22例,平均年齡(59±4.6)歲,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15例,不穩定心絞痛 45例;穩定心絞痛(SAP)60例,男 40例,女 20例,平均年齡(60±5.2)歲;正常對照組 60例,為我院同期同齡健康成人體檢者,男38例,女 22例,平均年齡(58±5.6)歲。入選標準:急性心梗按世界衛生組織診斷標準,不穩定心絞痛和穩定心絞痛按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會標準。所有對象均排除近期內有嚴重心力衰竭,急慢性感染,嚴重肝腎疾病,嚴重凝血機制異常,甲狀腺功能異常,自身免疫性及炎癥性疾病,腫瘤、手術創傷等。
1.2 方法 血漿CRP的測定采用微粒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試劑盒由芬蘭公司提供,hs-CRP的濃度單位為mg/L。按說明書操作。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1.5軟件進行分析,結果用均(±s)表示,兩樣本均數比較用 t檢驗。
ACS組的血清 hs-CRP水平(8.03±2.45)mg/L高于穩定型心絞痛組(2.23±0.74)mg/L及正常對照組的(2.19±0.91)mg/L(P<0.01);穩定型心絞痛組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血清 hs-CRP水平(±s)

表1 3組血清 hs-CRP水平(±s)
注:與 ACS組比較,*P<0.01
組別 例數 hs-CRP(mg/L)ACS組 60 8.03±2.45 SAP組 30 2.23±0.74*對照組 30 2.19±0.91*
HS-CRP在正常情況下以微量形式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是在感染和組織損傷時血漿中快速升高的主要急性期蛋白之一,由肝臟細胞合成,并可在其他局部組織及部位,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部分細胞內合成。冠脈粥樣斑塊的破裂是引發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主要原因,粥樣斑塊炎癥反應則是導致斑塊破裂的關鍵環節。尸檢發現,ACS中斑塊破裂常發生于斑塊的肩部區,該區炎癥最明顯,CRP沉積較多,表明CRP與斑塊穩定性密切相關[2]。近年來研究表明,CRP在動脈粥樣硬化致病過程中沉積在動脈壁內,與補體復合物和泡沫細胞共同存在,CRP可上調粘附因子的表達,調節動脈壁內多種細胞和循環中單核細胞的促進炎性因子分泌作用,CRP可增加 LDL的調理素作用并調節巨噬細胞攝取 LDL,然后變為泡沫細胞。由此可見,CRP實際上是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和進展有關的促炎癥因子。
CRP作為最有價值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近年在各種類型的心血管疾病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3,4]。常規 CRP檢測方法可在感染或組織損傷時檢測出(>10mg/L時),但不能檢測出低水平(<10mg/L)的變化。冠脈粥樣斑塊的炎癥反應對于整個機體來說是一個低程度的炎癥反應,應用 hSCRP檢測方法來判斷心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準確性[5,6]。人體代謝穩定時的 hs-CRP值可預測將來 6~10年或更長時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危險程度[7]。
本研究結果顯示,ACS組血清 HS-CRP水平明顯高于SAP組與正常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可見 CRP可反映冠狀動脈事件的危險程度,間接反映斑塊的穩定性,可作為檢測 ACS的血清學指標。
[1] 周志衡,王家驥,王敏,等.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7,6(8):490-491.
[2] 丁巍,巍渝娟,萬德中,等.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2與C-反應蛋白水平.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6,22(3):217-219.
[3] BickelC,RmpprechtHJ,Blankenberg S,et al.Relation ofmarkersof inflammation(C-reactive protein,fibrinogen,vonWillebrand factor,and lemkocyte comnt)and statin therapy to long-term mortality in patientswith angiographically prove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m JCardio,l 2002,89(8):901-908.
[4] BhagatS,GaihaM,SharmaVK,et a.l A comparative evalmation of C-reactiveprotein asa short-term prognosticmarker in severemnstable angina-a prelim inary stmdy.JAssoc Physicians India,2003,51:349-354.
[5] 呂以杰,袁欣,路向陽,等.調脂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高敏 C-反應蛋白及P-選擇素的影響.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3,19(2):90-92.
[6] 張濤,李自成,巫少榮.基質金屬蛋白酶-9和C反應蛋白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8,24(2):88-90.
[7] 葉雄偉,于小妹,王強,等.急性心梗患者血清超敏 C-反應蛋白與心梗指標的相關性分析.心腦血管病防治,2005,5(1):13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