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京
2008年 9月至 2009年 12月,我院采用雷貝拉唑聯合鉍劑三聯治療消化性潰瘍63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院 2008年 9月至 2009年 12月收治的消化性潰瘍 126例,其中男 49例,女 77例,年齡 31~73歲,平均(51±5)歲。均經電子胃鏡檢查確診并經胃黏膜活檢檢測證實,呈陽性。胃潰瘍 57例,十二指腸潰瘍 61例,復合潰瘍8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雷貝拉唑聯合鉍劑三聯)63例,對照組(鉍劑三聯:果膠鉍 +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63例。兩組間年齡、性別及其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前 1周內均未服用抑酸劑、抗生素及鉍劑,肝腎功能正常,同時排除合并存在胃惡性病變、胃炎、胃出血及幽門梗阻者。一周后,治療組采用雷貝拉唑 20mg,1次/d,果膠鉍 150 mg,3次/d,阿莫西林 1.0 g,2次/d,克拉霉素 500mg,2次/d,連服 2周;對照組采用果膠鉍 150mg,3次/d,阿莫西林 1.0 g,2次/d,克拉霉素 500mg,2次/d,連服 2周。
1.3 觀察項目 于治療前及治療后 4周進行胃鏡檢查及Hp檢測。同時觀察治療前后癥狀變化,Hp根除率及副作用等情況。
1.4 療效判斷標準 根據電子胃鏡檢查,Hp檢測和臨床表現。①臨床治愈:潰瘍愈合,自覺癥狀全部消失;②有效:潰瘍基本消失,但仍有明顯炎癥,主要癥狀消失;③無效:潰瘍灶未縮小,自覺癥狀無改善。
1.5 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數據采用 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有關參數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用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兩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潰瘍面均有縮小,Hp檢測均有不同程度轉陰,但治療組更明顯,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附表。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潰瘍愈合及Hp根治情況比較(例,%)
2.2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部分患者出現輕度惡心、頭昏、便秘等癥狀,均給予對癥治療后好轉,未中斷治療,無其他明顯的不良反應。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目前已公認Hp感染在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機制中有著重要作用,消化性潰瘍患者 Hp感染率高[1,2]。在發展中國家 Hp感染率在80%,所以,Hp陽性的消化性潰瘍患者抗Hp治療尤為重要。臨床上將抑制胃酸分泌藥、抗菌藥物和鉍劑聯合應用治療Hp陽性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取得滿意療效[3]。
20世紀 60年代,壁細胞上組胺H2受體的發現以及組胺H2受體拮抗劑西咪替丁的研制成功,明顯減少了消化性潰瘍合并癥的發病率和外科手術治療率,但副作用較大,而質子泵抑制劑,可選擇性抑制壁細胞膜中 H+-K+-ATP酶,使H+和K+不能夠進行交換從而阻斷胃酸分泌的最終步驟,產生顯著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能有效地愈合胃潰瘍。同時對胃液的總量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明顯優于 H2受體拮抗劑,且由于抑酸后產生負反饋,引起高泌素血癥,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從而加速愈合。雷貝拉唑是新一代質子泵抑制劑,是一種更有效的 H+-K+-ATP酶及泌酸抑制藥。由于雷貝拉唑具有高的PKa值(藥物解離常數的負對數值),PKa值越高藥物解離越快,活化能力越強,緩解癥狀越快[4]。因此,雷貝拉唑聯合鉍劑三聯治療消化性潰瘍,能明顯提高治愈率及Hp根除率,使得潰瘍病的治療更為科學、合理有效。
本研究中,雷貝拉唑聯合鉍劑三聯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及 Hp根除率都較為理想,且副作用小,值得推廣。
[1] 邢素芹,房懷清.抗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的研究現狀.實用藥物與臨床,2006,9(1):126.
[2] 調查協作組.中國消化性潰瘍治療現狀調查報告.中國消化雜志,2007,27(2):114-117.
[3] Suerbaun S,Michetti P.Helicobacter infection.N Engl JMed,2002,347:1175-1186.
[4] 懂艷芝,龐冬運.雷貝拉唑與奧美拉唑對消化性潰瘍近期療效比較.中華現代內科學雜志,2005,2(8):72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