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霞
(福清衛生學校,福建福清 350313)
中專女生經期參加體育活動現狀調查研究
周小霞
(福清衛生學校,福建福清 350313)
現采用文獻法、無記名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調查中專女生對月經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其經期參加體育活動的現狀,為今后更好地開展青春期保健工作及經期參加體育活動的推廣提供依據。結果發現初潮平均年齡為(12.76± 0.88)歲,且有提前的趨勢;痛經的發生率為50.7%;中專女生的月經知識主要來源于母親;有37.6%的中專女生對經期參加體育活動存在誤解;在經期運動項目及持續時間的選擇上各不相同。因此,應做好中專女生的經期保健工作,進一步加強學校教育,同時教育時間應與初潮年齡的提前協調一致。
中專女生;體育活動;調查
青春期是女子一生中生理和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之一,月經初潮標志著女性發育進入成熟階段,月經期是青春期的一個特殊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女的月經初潮年齡有逐漸提前的趨勢,而少女對于月經期參加體育活動存在許多疑惑和誤解。如何及時、正確引導女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平穩的心理狀態,并指導處于月經期的女生上好體育課,成為體育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為了解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中專女生經期的具體情況,本文試圖通過對福建省福清衛生學校600名女生的月經基本情況及其在經期參加體育活動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旨在為今后學校的體育與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福清衛生學校2006、2007、2008級的600名女生。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采用無記名問卷調查法對福清衛生學校3個年級的女生進行調查,先按年級分層后再按班級整群抽樣,在每一年級內各抽取200名女生,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592份,回收率為98.7%,有效問卷588份,有效率為99.3%,其中已來月經者585人,占總人數的99.5%,未來月經者3人,占總人數的0.5%。
1.2.2 訪談法對福清衛生學校的體育教師、校醫以及個別女生進行訪問面談,從她們口中了解更多關于福清衛生學校女生經期的基本情況和參加體育活動的具體情況。
1.2.3 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月經期女生的基本情況及其在經期如何進行體育活動的論文、書籍、期刊等,為本研究的設計和論證提供充足的理論依據。
1.2.4 數理統計法采用人工統計和SPSS統計軟件對問卷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1 平均月經初潮年齡(MMA)
采用回憶法讓被調查女生回憶月經初潮發生的年齡,在585人中,能記起的共493人,占84.3%,平均月經初潮年齡(MMA)為(12.76±0.88)歲,與1980年調查資料顯示的全國月經初潮年齡平均為15歲相比有較明顯的提前趨勢[1]。不同年級學生回憶的MMA見表1。

表1 不同年級學生回憶的平均月經初潮年齡(MMA)
由表1可見,年級越高,MMA越大,這與我國近年來所調查的城市居民女性平均月經初潮年齡有逐步提前趨勢的結果相吻合。
2.2 月經來潮時的心理反應
調查結果表明,月經初潮時,女生產生負性情緒(主要指害羞、恐懼、不愉快、討厭)的有278人,占來潮總人數的47.5%,表現為正性情緒(主要指感興趣、喜悅、覺得是正常情況)的有294人,占50.3%,既有負性情緒又有正性情緒的有13人,占2.2%。其實月經來潮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女生應愉快地接受、正確處理,這樣才能保持心情舒暢、愉快輕松地度過每月的特殊時期。
2.3 月經周期(天數)及月經量
月經周期以28天為準,提前或推遲7天內為正常(即月經周期規則),月經量以市售普通衛生巾為標準,每日小于等于2片持續2天干凈為少量;每天用3~7片,持續3~7天干凈為中量;每天用8片以上,并且有血塊,持續8天以上為多量[2],結果見表2。
從表2可知,月經周期規則者498名,占85.1%;經期為3~ 7天者532名,占92.9%;經量中等者417名,占71.3%。表明絕大多數女生的經期與經量處于正常范圍內,少部分女生出現不正常情況,從訪談中得知是由于來潮的年限不長,還沒形成穩定的內分泌周期,以至于月經期、經量還不穩定。

表2 月經周期、經期和經量(人)
2.4 痛經流行情況分析(見表3)
在被調查的585名2006級、2007級、2008級中專女生中,有痛經癥狀者有297名,占總人數的50.8%,表3列出了有痛經癥狀的女生各種癥狀出現的頻率。

表3 痛經癥狀的出現頻率
由表3可見,中專女生出現最多的痛經癥狀是下腹痛、下腹墜脹,其次為全身乏力、腰背痛、情緒改變,各約占1/4。
在發生痛經的女生中,偶爾出現癥狀的有132人,占44.4%;每次行經都出現癥狀的有34人,占11.4%;僅行經第一天出現癥狀的有106人,占35.7%;癥狀持續1~3天的有26人,占8.8%。可見不同個體存在不同的差異,這與她們的遺傳、營養等因素有密切關系。
2.5 經期緊張綜合癥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經期緊張綜合癥的發生率為67.0%,其中主要癥狀為注意力不集中(占12.0%)、易怒(占21.0%)、緊張(占6.2%)、乏力(占25.7%)、情緒低落及抑郁(占26.1%)。在經期出現緊張綜合癥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及心理現象,這主要與大腦皮質興奮性的變化有關,一般月經期過后便會恢復正常,在此期間,只要女生保持心情舒暢愉快,就能緩解經期緊張綜合癥[3]。
2.6 經期飲食行為
在被調查的585名女生中,有384人在經期對飲食并無特別注意,占總人數的65.6%,有192人在經期對自己的飲食行為只是略加注意,占總人數的32.8%,其中大部分女生不吃辛辣食品、不喝冷飲,還有極少部分女生在熱量的攝入量上有所改變。可只懂得這些是不夠的,維持正常的月經周期需要較大的能量消耗。因此,在經期要多吃容易消化的有營養的食物,除了不吃刺激性的生冷辛辣的食物外,還應做到不飲酒,多吃豬肝、紅棗、蔬菜、瘦肉和雞蛋等,在月經前1周應減少食鹽的攝入量。
2.7 女生月經相關知識的獲取途徑(見圖1)
如圖1所示,家長(主要是母親)在月經相關知識的傳授中扮演著主要角色,占63%,而其他相關途徑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此可知,女生是通過不同的途徑獲取月經相關知識的,但是她們所獲取的知識并不都是正確的,錯誤的知識會給其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傳播知識的重任不能僅靠家長來承擔,而應由學校、家庭、社會三者聯手對青春期女生進行適當、適時的健康教育,引導她們正確對待性發育。

2.8 經期參加體育活動情況(見表4)

表4 不同年級女生對經期參加體育活動的看法[n(%)]
2.8.1 對經期參加體育活動的看法對于經期能否參加體育活動,在585名被調查的女生中有365名認為可以參加,從統計數據以及課堂教學中了解到,低年級女生由于缺乏對月經生理和經期參加體育活動知識的了解對經期參加體育活動存在著各種疑惑與不解,而2006級女生相對2007級、2008級女生而言,絕大部分都支持在經期參加體育活動。可見,隨著年齡的增長、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知識面的不斷拓寬,女生對月經知識的了解水平也相應有所提高。
從訪談中得知,許多女生認為在經期參加體育活動對人體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她們寧愿在體育課上要求見習也不愿參與活動,那么月經期參加體育活動是否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呢?這與多種因素有關:(1)與運動負荷有關,我們認為中小強度的運動負荷對月經期的女生不會造成不良影響。相反,適當的體育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減輕機體的不良反應,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盆腔的充血現象。同時,體育鍛煉加強了骨盆底肌、腹肌等的收縮與放松,對子宮能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從而有利于經血的排出,減輕腰酸和下腹墜脹等感覺。但是,月經期進行大強度劇烈運動是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的,如長期的劇烈運動會造成子宮位置改變,經期失血量增加,引起月經紊亂、內分泌失調、痛經或閉經等現象。(2)與女生的身體素質和機能狀態有關。對身體素質和機能狀態較差的女生來說,在月經期應選擇中小強度、不屏氣的運動項目,如徒手操、活動性游戲、乒乓球、慢跑等,切忌進行短跑、跳高、跳遠、劈叉、騰躍等練習。身體素質和機能狀態較好的女生也應注意身體適應能力的變化,盡可能避免強度大的運動和對抗性較強的運動和競賽。(3)與女生的心理狀態有關,有些人過分擔心月經期運動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在進行強度較小的運動后出現一些可能與運動無關的癥狀時,也會認為是運動造成的。
2.8.2 經期參加體育運動情況雖然許多女生認為經期不能參加體育活動,但從調查結果中可知,只有73人在經期完全停止運動,有47.5%的女生在經期的第一天停止運動,而第二~四天就參加運動,有一半的女生在經期照常參加體育運動。
2.8.3 經期參加體育運動的持續時間及運動項目(見圖2、表5)調查表明,女生在經期參加體育活動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有的太長,有的太短,具體情況見圖2。

圖2 經期參加體育活動持續的時間

表5 經期選擇的體育運動項目(前5項)
由表5可知,中專女生在經期選擇的體育活動項目中,以散步、健步走和慢跑最為常見,其次是球類運動、騎自行車,以健美操、舞蹈等項目最少見。
在月經期這個特殊時期,到底應選擇哪種運動項目和多長的運動時間才算較為科學合理呢?筆者認為應選擇運動負荷較小的項目,如慢跑、健步走、散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打太極拳、做徒手操和輕松的游戲等,并且活動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10~30分鐘為宜。不同的女生可以根據自身素質以及興趣愛好來選擇。從所調查的女生對運動項目的選擇中可以看出,多數女生的選擇較為合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女生選擇了較劇烈或不適宜的運動項目,如快跑(中長跑)、力量性練習(仰臥起坐等)、跳躍項目等。這些項目會對身體的正常發育造成不利影響。跳躍和收腹動作,帶有屏氣和靜力性動作,使腹內壓明顯增高,子宮受推、受壓,因而會造成經血過多,甚至發生子宮位置改變。可有些女生由于興趣驅動而不考慮身體的承受能力,這種盲目性值得我們重視并在體育教學中加以正確的指導。值得慶幸的是在調查中發現全體女生在經期都不參加游泳活動。
對于經期有不同癥狀的女生可采用以下各種不同的運動項目:(1)在經期無明顯癥狀的女生,可參加輕微的體育活動,如慢跑、散步、打羽毛球和太極拳等,凈增心率每分鐘不能超過30~50次,避免進行強度大及使腹內壓明顯增高的震動大的動作,以免引起經血過多。(2)情緒激動者可進行一些柔和緩慢的運動,如做徒手操及打太極拳等,不宜做激烈的跳躍運動。(3)腰酸腹痛者可參加一般的徒手運動和輕松的活動游戲,平均每分鐘凈增心率不超過20~25次。嚴重腹痛者可停止活動。(4)情緒不良的女生一般可進行一些較為興奮的練習,這樣可調節女生的大腦皮層,如游戲等活動[4]。
2.8.4 經期參加體育運動后的感覺從調查中得知,有62.0%的女生認為在經期參加體育運動后無明顯感覺,有12.4%的女生認為體育運動后痛經加劇并且很累,有25.6%的女生認為在經期參加體育運動后感覺良好,心情舒暢,雖略有疲憊,但可緩解痛經。由此可見,不同的女生在經期參加體育運動后有不同的感覺,這是因人而異的,這與其運動所持續的時間、運動項目的選擇及運動強度的大小有關。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女生應繼續努力增加對月經知識的了解,以便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經期體育運動方式。
2.8.5 影響月經期體育行為的因素調查結果表明,絕大部分女生月經期體育行為的選擇由自己的主觀意識決定,而受同學、朋友及體育教師影響者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各占17.5%和19.6%,母親對孩子經期體育行為的影響力最小,占6.8%。
(1)本次調查的月經初潮年齡結果與全國1980年平均月經初潮年齡相比較,提前了約2.24歲,這除了存在可能的記憶偏差外,還與月經初潮年齡不斷提前的總體趨勢相一致。說明中專女生的生長發育加速趨勢明顯存在。青少年生理發育成熟年齡提前,勢必導致心理發展提前及某些性意識低齡化,所以學校、家庭、社會應適時(9~10歲)、適量、適當地對青少年進行青春期有關教育和指點。
(2)痛經是青春期少女的常見病,中專女生尤甚。通過本次調查發現,福建省福清衛生學校被調查的600名女生中,在已來月經的585人中有297人在月經來潮時存在痛經癥狀,其中以下腹痛、下腹墜脹、腰背痛、全身乏力、情緒改變最為常見,除生理原因外,主要是因其長時間精神過度緊張,注意力高度集中,身體過度疲勞等。因此,加強青春期衛生教育、減輕青春期女生的思想負擔將有助于減少痛經的發生。
(3)從本次調查中發現,絕大部分女生的月經知識來源于母親,而來源于學校者只占20%,因而應加大學校的教育力度,采用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進行教育,使青春期女生對月經來潮有科學的認識,從而消除對月經的憂慮、摒棄對月經的偏見和誤解、正確對待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變化,這樣才有益于健康。
(4)本次調查結果表明,中專女生在月經期如何選擇正確的運動項目方面尚存在一些誤區,在運動持續時間和運動強度的選擇上不夠科學,這與她們獲得月經期的體育衛生知識不足有關。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對其在這些方面進行正確的指導,為今后體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
(5)中專女生在月經期體育行為的選擇上由自己決定占主要地位,其次是受體育教師的影響。因此建議體育教師應熟知女性體育衛生常識,并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對中專女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1]徐勇.中專女生月經期參加體育課現狀及心理影響因素調查[J].體育科研,2004,2:24.
[2]孫選,袁匯.青島市四方區中小學生女生月經情況調查[J].中國性科學,2004,11:13.
[3]王紅靜,周艷.成都市初中女生月經知識、態度、行為現狀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5,5:32.
[4]俞繼英.女子健身[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G526.5
B
1671-1246(2010)08-0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