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自平
(甘肅銀行學校,甘肅蘭州 730100)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探析
吳自平
(甘肅銀行學校,甘肅蘭州 730100)
中等職業教育的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都有其特殊性,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出現生源不足、師資流失、教育質量下降的嚴峻局面。處于這一特殊領域、特殊時期中教師的心理健康現狀如何,值得關注與研究。
中職教師;心理健康;成因分析
近年來,中小學教師已經成為心理障礙的高發人群,職業學校的教師亦如此。數據或許是枯燥的,但數據往往又是最具說服力的。2000年4月,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課題組對遼寧省14個地市168所城鄉中學的2 292名教師進行的心理檢測表明:有51.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屬于輕度心理障礙,而2.40%的教師已患心理疾病。2003年對杭州市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抽樣調查了2 000位中小學教師,調查結果顯示,有3/4的教師感到職業壓力大。據天津市有關專家調查統計,教師中患精神疾病的占10%以上,而在其他職業人群中平均為2%。不久前,使用SCL-90臨床癥狀自評量表,選取天津、湖北共9所中等職業學校的459名教師為被試進行測試。結果表明: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成人常模,高于普通中學教師,其中54.03%的被試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衢州市曾就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心理問題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72份,從總分來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心理異常者所占比例為23.3%;從陽性項目數來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心理異常者所占比例為25.6%;從10個因子的得分來看,59.3%的人有輕度及以上心理障礙,其中9.3%的人有中、重度心理障礙[1]。總的來說,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心理異常情況(n=172)
2.1 由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教師一直是最神圣的職業。長久以來,教師因“傳道授業解惑”而被無限神化,因作為知識、技能等謀生手段的傳授者而被敬畏。而在當今信息社會,教師開始扮演“學習服務者”的角色,社會角色認同的改變給教師的心理帶來挑戰。“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蠟燭”、“春蠶”等美譽,讓廣大教師承載著過多的輿論壓力。社會對教師的期望是為人師表,教師常常不得不掩蓋自己的喜怒哀樂;教師職業的神圣感和教師實際社會地位之間的反差也讓教師難以避免出現角色沖突。
2.2 由職業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和深化決定
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在20世紀80~90年代進入了一個發展高潮,中等職業學校的數量與規模都達到了一個高峰。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普高熱”的升溫,中等職業教育進入了“嚴冬”。一方面,生源萎縮,生源的質量與數量嚴重下滑,中等職業學校的規模縮小、教師資源過剩。一些缺少實力與競爭力的中等職業學校與個人勢必遭遇生存與發展的嚴峻挑戰。另一方面,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與課程門類繁多、穩定性差,且平行班少,常會出現某些教師在一個學期需要承擔2門或2門以上課程教學任務的狀況,造成教師工作量大幅增加。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超負荷”運轉情況比較嚴重,一般中等職業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雙肩挑”甚至“多肩挑”是常有的事。
2.3 由中職教師面對的學生整體素質低下決定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素質較差。初中畢業的學生,只要愿意,就都有機會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以致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素質明顯下降。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都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學生,其基礎較差,逆反心理、厭學心理、惰性心理嚴重,紀律性較差,很難管理。教師的壓力、負擔很重,因為一方面是這樣低素質的學生,另一方面是家長的過高要求和學校還把課堂管理能力作為教師年度考核的指標之一。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教學對象的文化基礎與接受能力,而且還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解決學生出現的各種心理及行為問題。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就像消防隊員,時刻處在應激狀態。
2.4 由教師個體的自我期望過高決定
自我期望過高導致有些教師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了影響。每個人都希望成功,使其在制訂目標時往往忽略自己的能力。有不少教師,工作有熱情,希望自己能夠有顯著的成績,卻忽略了與別人的合作[2]。一些教師極端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使其缺乏自信,對自身的優缺點缺乏正確認識,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人際關系。有的教師在學校是好教師,可是回到家對自己的孩子就沒有了耐心;有的教師不明白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總覺得自己付出了學生就得學好,學生要是沒學好,教師自己就會產生自責心理。
3.1 社會的支持
社會各界對教師不要過于苛求,大眾傳媒和學生家長不要將教師無法承擔的職責強加給他們。對教師應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從而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尊重教師的勞動,理解他們的苦衷,少說空話,多辦實事,切實解決他們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特別要減輕他們過重的工作與心理負荷。學生要減負,教師更要減負,教師的心靈同樣需要社會的呵護和慰藉,作為政府領導,應該啟動“教師心理健康工程”,有條件的地區應建立“教師心理健康咨詢室”,并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工程”。
3.2 學校的關注
學校是教師最經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與生活場所,教師的教育活動主要是在學校中進行的,學校環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師的行為受挫。教師的心理困惑集中在“當今學生難教”、“工作壓力過大”、“學校管理不當”等方面。學校領導應樹立人本主義的現代教育管理理念,以教師為本,進行民主管理。
(1)學校領導要發揚民主作風,尊重、信任教師,確立教師在學校中的主體地位,為教師創造展現才能、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和條件。要加強與教師的情感交流,使其建立起民主、和諧的人際關系,使教師心情舒暢地投入工作[3]。
(2)學校領導要完善學校內部的競爭機制,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名教師。同時創設和諧、寬松的心理氛圍,幫助教師將心理壓力轉化為激勵性動力,增強教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
3.3 自身的心理調節
教師要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學習心理衛生和心理健康的知識,掌握心理調控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要遵循尊重、理解、接納的人際交往基本原則,處理好師生關系及與學校領導的關系和與學生家長的關系。
(3)教師在產生心理問題或心理危機時,應主動向他人或心理咨詢機構尋求幫助,依靠外在力量擺脫心理困惑,解除心理危機。
只有教師保持健康的心理,才能成就學生健全的人格,才能呈現良好的師德師風,才能構建和諧的校園。
[1]吳真,鄭金香,馬彥,等.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5,10:95~97.
[2]王麗君.變革社會中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2:75.
[3]潘孝富.254名教師SCL-90評定與學校管理氣氛的相關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3:8.
G630
A
1671-1246(2010)08-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