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翠麗,張海平
(蘭州市婦幼保健院,甘肅 蘭州 730030)
我院兒科門診抗生素應用分析與評價
岳翠麗,張海平
(蘭州市婦幼保健院,甘肅 蘭州 730030)
目的了解蘭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抗生素的應用情況,評價其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顧性統計分析方法,統計我院兒科門診2009年1~6月共計6 486張處方,利用表格處理系統,對抗生素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結果抗生素使用率為58.83%,抗生素與抗病毒藥聯用達到38.62%,涉及的小兒疾病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胃腸炎及小兒消化不良等。結論我院兒科門診抗生素應用不合理,應加強監管。
抗生素;兒科;門診處方
蘭州市婦幼保健院作為一家市級二級甲等專科醫院,主要從事的是蘭州市兒童和婦女疾病的預防和診治工作。而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用藥特別是抗生素的應用更需慎重。現將我院兒科門診抗生素的應用情況分析如下。
采用回顧性統計分析方法,統計出我院兒科門診2009年1~6月共計6 486張處方,統計各年齡段處方比例、抗生素處方比例、不同給藥途徑的抗生素處方比例、各種抗生素的應用分析以及應用抗生素主要疾病的統計分析。
2.1 各年齡段處方比例(見表1)

表1 各年齡段處方統計
2.2 抗生素應用情況(見表2)

表2 抗生素應用情況統計
2.3 不同給藥途徑抗生素應用分析
在調查的處方中,給藥途徑有口服、靜脈滴注、肌肉注射和外用。統計各劑型抗生素處方比例(含抗生素處方數/全部處方數),見表3。

表3 不同給藥途徑抗生素應用分析
2.4 抗生素應用品種
我院兒科門診屬于一線應用的抗生素有克林霉素注射劑、青霉素粉針劑、依托紅霉素混懸液、羅紅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分散片;二線應用的有頭孢哌酮/舒巴坦注射劑、頭孢噻肟鈉注射劑、頭孢哌酮注射劑、阿奇霉素注射劑、頭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顆粒。外用的有紅霉素眼膏和制霉菌素。見表4。

表4 抗生素應用品種統計
2.5 處方中診斷的主要疾病(見表5)
表5 主要疾病統計

注:主要疾病所占比例=疾病處方數/總疾病處方數(3 996);無指征的抗生素處方比例=無指征抗生素處方數/抗生素處方數(3 750)
3.1 抗生素處方分析
(1)我院3歲以下患兒的處方有5 241張,占所有處方的80.80%。表明我院患兒主要集中在3歲以下,據文獻[1]報道,3歲以下兒童感冒發燒大多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一般是由于兒童免疫系統差由病毒感染引起。而此次調查結果也表明,上呼吸道感染在我院兒科門診居首位,我院3歲以下患兒抗生素處方的比例為52.26%,高于衛生部規定的30%的標準[2],應用不合理。
(2)從給藥途徑分析發現,我院抗生素的靜脈給藥比例較高,占給藥方式的32.65%,占靜脈給藥的97.78%。幾乎所有的靜脈給藥都含有抗生素,而我院患兒主要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應根據嬰幼兒生理、臨床癥狀特點,結合血象化驗的結果,慎重選擇給藥途徑。
(3)從抗生素品種應用分析看出,我院抗生素單用頻度很高(包含抗生素與抗病毒藥的聯用),占總處方數的97.45%,二聯應用的有129例,占1.99%,三聯應用的沒有,符合抗生素應用原則[3]。但從表4看出,我院抗生素應用比較單一,主要是以二線限制類頭孢為主,幾乎占調查抗生素的80%。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二線限制類抗生素在療效、安全性、對細菌的耐藥性、藥品價格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性,不建議作為抗感染的首選。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將二線限制類頭孢作為其首選藥物,不僅會增加不良反應[4]的發生率,更會導致細菌耐藥性[5]的產生,為我院今后的臨床治療帶來隱患。
3.2 聯合用藥分析
我院兒科門診二聯應用抗生素的比例不高,但卻不符合抗菌藥物的聯合治療原則,見表6。

表6 抗生素聯用統計
(1)β-內酰胺類抗生素之間的聯用,青霉素與頭孢類的聯用有21例,占16.28%;頭孢類與頭孢類的聯用有24例,占18.60%。兩者總計在二聯應用中占34.88%。一般認為作用機制相同的抗生素不宜聯用[6],因為它們競爭相同的靶點,一定程度上會產生拮抗,并且會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
(2)β-內酰胺類抗生素與大環內酯類之間的聯用,在我院兒科門診抗生素的聯用中,占58.14%。頭孢類屬于速效殺菌劑,而大環內酯類屬于速效抑菌劑,二者合用,會減弱頭孢類的殺菌作用,盡管有資料報道[7,8]此類聯用對重癥感染和混合感染非常有效,但作為一名兒科醫生,在應用此類聯用時,兩者應錯開足夠時間,先用殺菌藥,再用抑菌藥,確保患兒用藥安全、合理、有效。
3.3 不合理用藥分析
3.3.1 抗病毒藥與抗生素的聯用 在此次的調查中,上呼吸道感染居應用抗生素主要疾病的首位,而我院的抗病毒藥與抗生素的聯用達38.62%。將抗生素作為抗病毒感染和無明顯適應癥疾病的首選,這不僅會影響臨床治療效果,更會導致細菌耐藥性的產生。
3.3.2 無臨床指證濫用抗生素 在此次調查的處方中,有567例處方沒有任何診斷結果卻直接使用了抗生素,占抗生素處方的15.12%,且處方中應用的大多是二線限制類抗生素。而在我院的《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手冊》中明確規定,抗生素應用要有明確的臨床指征。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醫生的疏忽引起,但也與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有關。所以,醫院應加大對抗生素處方的管理力度。
3.3.3 藥師沒有有效監督 在我院的合理用藥方面,藥師沒有積極、主動地起到監督作用。作為一家市級醫院,我院藥師的職責還停留在傳統的劃價、取藥階段,對醫生的處方很少提出異議;加之我院的藥師缺少進修學習的機會,在監督檢查方面處于被動地位。但隨著醫藥行業的發展,醫藥法律法規的健全,不合理用藥責任將落到藥師肩上,每一名藥師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我院藥師應積極、主動地學習專業知識,真正履行一名藥師的職責。
從本次兒科門診抗感染藥物處方的抽查及分析中看出,我院抗菌藥物的使用存在諸多不合理現象:抗生素使用率過高,藥物品種單一,抗生素聯用不合理,診斷與用藥不符。這一方面說明部分臨床醫生對一些藥物的臨床應用指征掌握不夠全面,合理用藥意識不強;另一方面說明藥師對不合理處方的判斷能力有限,未能嚴格把好處方審核關。為確保患者安全、有效地用藥,充分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防止藥源性疾病的發生,應不斷提高臨床醫生和藥師的合理用藥水平和醫療質量。只有這樣,才能使抗菌藥物的應用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經濟、合理。
[1]中國藥學會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兒科藥學專業組.抗菌藥物兒科臨床應用的基本意見(一)[J].兒科藥學雜志,2005,11(6):42.
[2]唐玉梅,陳解語,陳曉宇,等.門診處方抗菌藥物應用調查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6,5(3):232.
[3]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S].2004.
[4]朱小石,李運壁.兒童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不良反應179例分析[J].中國藥師,2008,11(12):1492.
[5]李紹英,沈敘莊.5歲以下兒童門診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攜帶及抗生素耐藥的流行病學特征調查[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4):212.
[6]楊寶峰.藥理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7]蔣海軍,尹桃.611張門診抗菌藥物不合理處方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6,(3):465.
[8]李金英,許恒忠.我院兒科門診應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4,4(5):287.
R195.1
B
1671-1246(2010)07-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