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章堯
(杭州市電力局,杭州 310012)
路燈電纜被盜事件的發生會給電力企業造成經濟損失,社會影響也很大,電纜的防盜報警產品應運而生。目前市場的防盜報警產品有多種形式,使用效果也各不相同。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檢測手段,無法確認什么樣的產品才是真正適用的產品。
有些城市的路燈電纜防盜系統投資很大,結果卻因為誤報過于嚴重而處于癱瘓狀態。筆者認為,對于防盜產品要有一個好的檢測手段,只有通過檢測的產品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文中列舉目前路燈電纜防盜報警系統 (以下簡稱電纜防盜)幾種主要的檢測原理,提出了一個通用的測試方法供各路燈管理單位參考。
目前的電纜防盜檢測原理主要有測電流法、測工作電流法、測直流阻抗法和電力載波通訊法這4種。
(1)測電流法。在電纜的末端與大地之間施加一個額外的檢測電流,然后在開關箱中檢測這個電流,一旦電纜被剪斷則該電流消失,觸發報警。由于末端是在露天的條件下,受風沙、日照、雨水等侵襲,工作會非常不穩定。
(2)測工作電流法。在電纜通電的情況下,測量正常工作時的電纜電流,如果這個電流突然變小則認為電纜被盜,觸發報警。這個方法在路燈中長期運行也有問題。一是如果路燈具有補償電容,那么當燈滅時總電流可能會變大,根本無法識別;二是如果某電纜上有50盞路燈,如果最后一個燈桿斷線,則電流變化太小而無法識別;三是供電電壓的波動不可預知,要加入各種參數補償。
(3)測直流阻抗法,僅用于電纜斷電的情況。因為路燈上大量使用高壓鈉燈,在50 V以下處于直流斷路的狀態,因此可以在電纜的末端連接一個直流負載,然后在開關箱內檢測這個直流負載。但是由于電纜埋在地下,長期受雨水侵襲,其直流阻抗并非無窮大,而且會隨著季節、溫度而變化,有時甚至呈現直流斷路狀態,而亮燈后再斷電又恢復正常(電纜接頭浸在潮濕的土壤中,通電后土壤發熱直至烤干,于是漏電消失),導致系統失常,誤報率高。
(4)電力載波法。這是使用得較多的方法。現在出現了很多種電力載波的路燈電纜防盜文獻、專利、產品。但路燈電纜上有大量的補償電容,使得電力載波信號隨著通訊距離成指數規律衰減,因此通訊可靠性低,誤報嚴重。
由上可見,幾種防盜檢測技術都有其優缺點,這些路燈電纜防盜產品在應用前,都有必要進行產品的功能測試。
圖1為電纜防盜報警產品的檢測線路。模擬電路可對只在開關箱中安裝1臺主機,或主機安裝在開關箱中而末端安裝在電纜末尾的產品進行功能測試。

圖1 電纜防盜報警產品測試線路圖
圖1模擬了一條典型的路燈線路,可以模擬以下各種狀況:
(1)接觸器閉合(亮燈)情況下偷盜與恢復。
(2)接觸器斷開(滅燈)情況下偷盜與恢復。
(3)單盞燈故障情況下偷盜與恢復。
(4)電纜漏電情況下偷盜與恢復。
(5)半夜燈情況下偷盜與恢復。
圖1中每個虛線框模擬一盞路燈,其中的1 μH的電感用以模擬路燈桿之間電纜的電感,50 μF電容就是400 W高壓鈉燈的補償電容。圖1中模擬了一根電纜上有10盞燈的情況。此時該電纜的總電流大約是40 A。空氣開關K1模擬燈光控制的接觸器;K2模擬電纜斷開的情況;K3模擬某盞燈滅的情況;K4模擬電纜在地下有漏電或者燈燒壞的情況;K5模擬半夜燈的情況。防盜主機接在供電端,末端接在最后。
圖1中寫有“鈉燈”的圓圈代表一盞完整的路燈,包括鎮流器、觸發器、光源以及補償電容;圖中虛框有10級,模擬10個燈桿,接線時不能散亂,電纜線不能有交叉或重疊,每個模擬路燈之間必須有明顯的間隔。因為有些電力載波通訊模塊很敏感,可以通過凌亂的電纜線之間的分布電容直接耦合,而實際線路不會有這種耦合存在,所以模擬的接線必須清晰明了,間隔明顯。
(1)正常工作。 合上 K1, K2, K3, 斷開 K4,K5,此時主機應判斷電纜連接正常。對于采用電力載波通訊原理的設備,主機和末端之間要經過很多級的衰減,很可能會使通訊失敗。因此該狀態要保持10 min以上,以確認主機在正常工作。
(2)偷盜報警。在正常工作狀態下斷開K2,主機應立刻檢測到報警,從斷開K2到主機發送出報警信息的時間間隔就是報警延遲。這個時間越短越好,但是太短容易引發誤報。報警后再合上K2,此后主機應該撤銷報警。
(3)電流突變時誤報測試。在正常工作狀態下斷開K3模擬有燈自熄,5 min后再合上K3,然后等待5 min。此過程中電纜的電流會突變,可以驗證主機是否會誤報警。
(1)正常工作。 合上 K2, K3,斷開 K1,K4,K5,此時主機應判斷電纜連接正常。正常工作要保持10 min以上,以確認主機在正常工作。
(2)偷盜報警。在正常工作狀態下斷開K2,主機應立刻檢測到報警。報警后再合上K2,此后主機應該撤銷報警。
(3)電纜特性變化時誤報測試。在正常工作狀態下合上K4并保持5 min,然后斷開K4再保持5 min,此過程模擬電纜受潮或線路故障的情況。主機應不報警,但有些產品可能會發送出線路故障的信息。
有些電纜防盜產品在開、關燈時容易發生誤報警,因此有必要增加這個測試項目。
當K2閉合時,反復閉合、斷開K1,間隔5 min,重復3次,主機應無誤報警;當K2斷開時,反復閉合、斷開K1,間隔5 min,重復3次,主機應無誤恢復。
在實際路燈線路中情況更加復雜,因為路燈剛開燈時鈉燈需要5 min預熱,在此過程中電纜中電流變化比較大,可能導致報警設備誤動作。如果產品不能通過這個測試,那到現場后問題會更多。
半夜燈是指當一根電纜中至少有一相斷電、一相通電時,無電的電纜末端會有低壓存在。其原理可以參見圖2,在供電端,A相對地220 V,零線對地0 V;到了末端,A相對地210 V,零線對地10 V。因此B相和零線之間就有電壓10 V,實際上由于補償電容和電纜電阻的存在,這個電壓還要高一些。實際測量值在0~30 V,可能會使防盜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因此把試驗閥值設定在36 V。

圖2 半夜燈狀態下無電電纜末端耦合的電壓
當閉合K2,K5,斷開其它空開,則電纜會經過電容分壓得到36 V的電壓。此時防盜主機應該正常工作;斷開K2,電纜應該發出報警信息;再閉合K2,電纜報警恢復。
路燈電纜防盜報警產品的需求在增長,而產品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有些低劣的產品充斥市場,安裝后根本無法使用。因此有必要對路燈電纜防盜產品進行功能性測試和驗證。另外,還有如下建議:
(1)對于使用電力載波通信的設備,要具有通信信號強度指示,就像手機信號強度指示一樣,這樣才能做到隨時監控。否則,有些產品安裝好后其實就是處于臨界狀態,以后的誤報情況會很嚴重。
(2)建議不要使用利用地線通信的產品,不要使用人為制造漏電的產品。
(3)推薦使用具有完善的故障檢測的產品,例如保險絲斷、缺相等功能,因為現場的情況負雜,有些報警不一定都是偷盜引起的,完善的故障診斷可以大大地減小維護工作量。
(4)設備必須符合常規要求,例如浪涌、耐壓、漏電流等應滿足運行要求。這些在國標中都有,可以請廠家出示檢驗報告。
[1]葉遠國,廖國武.低壓配電電纜防盜問題的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34-37.
[2]林立生.通用型電力電纜防盜報警系統電路設計[J].水利科技, 2007(3):59-60.
[3]曹 斌.淺析電纜防盜報警技術的應用[J].工業控制計算機,2009(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