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 | 可瑞德市場調查機構
按照傳播學的創新擴散理論發現,在新技術的使用與擴散中,年輕人群體是最先的一個“燃點”,是接受新技術最容易的群體。3G技術亦是如此。中國大學生群體以其活躍的消費態度成為手機市場的消費主力。
我國大學生群體規模達到2000萬人之多,本身又是一個巨大的3G消費市場。3G技術的推廣成功與否、每一種服務的市場效果如何、這些可以直接從大學生群體的反應中找到答案。
目前我國國內還缺乏對大學生群體3G使用情況的大型調查數據。本系列報告期望能填補這一數據空白,對目前大學生的手機使用情況和他們對3G業務的認知與使用意愿進行全面細致的測評、描述和定位。
本調查采用多階段整群抽樣方法對重慶地區大學生進行了手機使用情況調查。調查執行時間是2009年12月28日到2010年1月20日。首先抽取了重慶工商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工學院、重慶大學四所高校。其次采用整體抽樣法以班為單位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樣本981份。樣本構成如下:

?

對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運營商認知度的調查數據顯示,有約66%~73%的大學生了解三家運營商。大學生總體對中國電信“天翼”的了解程度最高(72.9%),中國移動“G3”(70.1%)和中國聯通“沃”(66.3%)稍微落后。
1)男女生了解程度有顯著差異

男女生對3G業務的了解有顯著差異,卡方值15.42(顯著度0.03)。具體來看,女生在“了解較多”和“了解一些”兩項上高過男生,而男生在“了解很少”、“完全不了解”和“非常了解”三項上比女生高。
2)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了解程度略高于來自城市的大學生
對3G業務了解程度與大學生家庭來源的交叉數據分析顯示,總體上來自農村家庭的大學生對3G業務的了解程度稍高于來自城市家庭的大學生。而在“了解較多”、“非常了解”兩項積極指標中來自農村的比例都略比來自城市家庭大學生高出約6到9個百分點。

3)本科生與研究生的了解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在各個指標下本科生與研究生對3G業務的了解程度沒有顯著差異(研究生包含碩士生和博士生)。其中53.2%的大四學生對3G業務的了解程度較高(“了解很多”和“非常了解”比率合計為51.8%),是對3G認知程度最高的群體。

對中國三大運營商推出的上網本的認知調查數據顯示,有接近60%的大學生對三家運營商推出的3G上網本有所了解,其中對“天翼”的了解程度略高(59.70%),其次是中國移動“G3”(59.00%)和中國聯通“沃”(56.90%)。

對于“您對哪一家運營機構的3G服務更感興趣?”這一問題,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移動以60.5%的中選率遠遠領先其他運營商。大學生最感興趣的3G服務運營商是中國移動,其次是中國聯通,最后是中國電信。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還有14.70%的大學生對運營商沒有表現出認可傾向,這將是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下一步高校3G市場競爭的焦點所在,哪一家在這近兩成“未有傾向”的蛋糕中分得更多比例,哪家就將占據更好的競爭位置。

下表是大學生對三個運營商3G品牌下的手機種類的評價概況,移動“G3”獲得“數量多,選擇范圍很大”的最高比率,電信和聯通的手機終端相對薄弱。超過一半的同學對三個運營商的手機“沒怎么注意過”。三家運營商的數據非常接近,差異并不顯著,三家運營商針對手機終端的市場基本處于統一起跑線上。

1)中國電信“天翼”潛在用戶對其手機種類的評價
通過對三個運營商的手機使用情況與其分別對應的三個運營商的手機種類評價的交叉分析得到“正準備使用”中國電信“天翼”的潛在群體中對其終端評價,有四成大學生認為“挑選范圍也不大”,占了最高比率(42.9%),也有24%的同學認為“基本沒什么可選擇”。其中認為“數量多,選擇范圍很大”的只有12.9%,是三個運營商中比率最低的。

2)中國聯通“沃”潛在用戶對其手機種類的評價
在對“正在準備使用”中國聯通“沃”的大學生和其對“沃”的手機種類評價的交叉分析中發現,有接近兩成的大學生認為其手機終端“選擇范圍很大”,是三個運營商中比率最高的。“沒怎么注意過”的比率也是三個運營商中最小的,只有4個百分點。但也有四成的大學生認為其手機種類“有一些,但可挑選范圍不也大”。

3)中國移動“G3”潛在用戶對其手機種類的評價
通過對“正在準備使用”中國聯通“沃”的同學和其對“沃”的手機種類評價的交叉分析得出下圖,數據顯示有15%的大學生認為“數量多,選擇范圍很大”,而有四成的大學生認為“基本沒什么可選擇”,是三個運營商中比率最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