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金賢
在體育教研組的建設進程中,充分利用群體心理效應來提高體育教研組的管理效率,值得廣大一線教師全面、深入進行交流與探討。結合教研管理實踐中的體會,筆者僅從群體心理效應、群體動力等角度對教研組的管理進行分析和探討。
1.細引模仿。模仿是相互的,每個人都在模仿別人,也在被別人模仿。如體育教學、業余訓練的方法、手段,處理教學偶發事件的方式、方法、習慣等都可能會相互學習和模仿。因此,教研組一方面既要注意通過學習、培訓不斷提高全體教師的心理水平,優化其行為規范,促進其行為規范更符合教育教學最基本的規律、法規;也要引導教師不斷提高模仿水平,要從模仿打扮上升到模仿專業水平、愛崗敬業上來;更重要的是為教師們樹立高水平的模仿榜樣,細心引導教師對教、學、研、訓、傳幫代等有效的模仿來維系教研組群體心理的一致性。
2.善引從眾。教研組的管理是開放式的教學管理活動,既需要教研室、教研組長的合理引導,也要建立健全的考勤、考核、考評等制度,讓教師有“規”可依,有“規”必依,注重培養教研組內正確的輿論和規范;更要善于充分發揮組內優秀教師的模范作用,引導、帶動一般教師從眾,切實維護好教研組管理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3.巧引服從。在管理實踐中教研組長要巧妙引導全體教師堅持“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既要強調紀律、規范的權威性,更要技巧性地動員、組織教師們在思想上服從教研組商討確定的計劃、安排,在行動上與教研組決議保持高度的一致。積極、主動、高效性地完成教研組的任務。
4.精引認同。體育教研組要想贏得全體教師高度認同,要求教研組要作好教師的思想工作,提高教師的認同水平;盡量使全體教師“參與教研組的管理”,使全體教師牢固樹立起主人翁責任感,與教研組休戚與共、榮理辱相依;更重要的是教研組要加強自身建設,精心組織、全力引領全組教師和諧興組、合作興組、個性強組、特色活組,引領全體教師植根于教、學、研、訓的實踐,帶領青年教師迅速走向成熟;有效促進中老年教師煥發青春,邁向專家的行列;有效促進每一位教師專業素養不斷深化、升華,保證每一位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實現,使教研組充滿活力、充滿感召力,從而不斷提升教研組的認同力。
教師群體輿論對教師心理的影響力量是巨大的。體育教研組應該給每一個教師傳遞教研組的積極期望。既要給教師創造一個和諧、愉快的家庭氛圍,多用正面的、積極的語言鼓勵強化教師在教學、訓練、科研等方面的特長、特色的形成;也要學會欣賞教師,即使教師現在的教學、訓練還不能讓教研組滿意,要學會等待,積極為教師的成長、成熟、成才創造最有利的群體輿論平臺;最重要的是教研組要注意培養、提高教研組內骨干教師、特長教師分析和評論的能力,使其成為形成健康輿論的核心;特別要注重在進行領導班子更新、考核、布置任務、評優、福利時,應講清事實的真象,果斷控制、杜絕謠言,及時掌握健康輿論的主動權。
在教研組的目標管理體系中,教研組教學、訓練、比賽等群體目標的制定、實施、檢查、反饋、評價等應充分利用“門坎效應”,充分考慮教師心理發展水平和差異性,有目的、有意識地加強對教師團隊、教師個體的引導,循序漸進地把教研組的整體目標分為近期、中期、遠期三個具體目標。注重目標的可行性、合理性、層次性、具體性,因材施標,層層遞進,讓教師團隊、教師個體都能通過努力“跳一跳,摘到桃子”,使每個教師在體育教研組的不同目標體系中都能獲得相應層次的成功體驗,從實現教師研、訓、教等小目標開始,邁過了一道“門坎”,螺旋式逐步上升到教研組整體目標的實現。
教研組的管理方式是教研組生存的動力,管理實踐中應巧妙借用鯰魚效應,給每一個教師創造一個適度的緊張氛圍,并引導教師在緊張中學會適應、學會發展。在教研組的各項工作中培養幾條“鯰魚”。如每一年上級各類運動會中的教練員崗位,大家可通過憑實力、憑隊員得分競爭上崗,不能搞成輪流式、福利式;開展特色教學、專業技能展示大比武,選拔優秀教師擔當教研組的教、學、研、訓等特長教師,建立健全三年一屆的特長教學、訓練首席代表制,鼓勵教師相互學習、相互競爭。既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也充分展現教師個體的風采,更使教研組充滿活力、生機。
1.反馬太效應,增加凝聚力。在教研組管理中如果采用好教師好對待,差教師差對待,必然會產生“馬太效應”,造成只重視和培養少數教師,忽視和放棄大多數教師,形成少數與多數的隔閡、分化和對立,致教研組集體的分化和瓦解。因此,教研組長既應樹立“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的觀念,對待教師要一視同仁,不可偏頗,注重“培養優秀”和“整體提高”相結合。又要培養高素質的優尖教師,注重培養研、教、訓等各方面的高水平專項型教師,注重帶動“大面積豐收”。通過共享化的教研資源、人文化評價體制,讓腳踏實地、成績卓越的一線教師都能在公正、公開、公平的年度考核或評優、評先、晉升職稱中名副其實。教研組還應有意識、有針對地多為中青年創造機會,給他們以更多的幫助和關心,加快他們成長的步伐,在實踐中盡快成為教研組工作的骨干力量和中堅核心,從而增強體育組的凝聚力。
2.加強溝通、扭緊凝聚力。情感是連結教師與教研組的紐帶,體育教研組可多組織一些活動為全體教師提供更多、更深入的交往、交流的機會,讓教師把生活、學習、教學、訓練管理中的苦惱有人傾述,困難時有人幫助,忙碌時有人支持,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增強教研組的凝聚力。如以“交流、學習、共享”為目的的評、議課、訓練活動,教研組應有效地引導全體教師少說空話、套話;要進行教學會診,真心實意的進行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出針對性、實效性的改進建議和優化策略,讓全體教師都能汲取到最優化的群體智慧與策略,從而積極融入到集體中來,增強凝聚力。
3.滿足需求,強化凝聚力。
需要是人行為積極性的源泉,管理實踐中教研組應滿足教師在教研組內獲得關心、同情、安慰、免受孤立與壓力的安全需要;滿足教師在教研組內獲得友誼、信任、支持的交往需要;滿足教師在教研組受到尊重,工作得到承認贊揚的自尊需要;滿足教師在教研組活動中當家作主的主人翁感,實現教學自我管理的自主需要;滿足教師在教學、訓練、科研等上獲得成功、成就,贏得肯定、認可的成就需要,從而增強教研組的向心力。如在學、訓、研等充分張揚教師個性的實踐中,有許多問題單靠教師個體是無法解決好的,如場地、器材、體尖、教研資源等導致教師個性化的發展與現實制約出現的矛盾和沖突時,就必須通過教研組這個平臺,充分調動全體教師精誠合作、求真務實去統籌、共享資源,在不斷取得最佳的教學、訓練、教研成績的過程中,不斷滿足和實現教師的需求,從而增強教研組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