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建新
要進一步提高農村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效推動陽光體育在農村學校的開展,除依靠政策支持外,還與農村體育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專業素質有關。但近年在新課程推進中,由于農村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得不到同步發展,其專業成長遇到了阻力,出現了困惑,普遍表現為情緒低落,狀態不佳,迫切希望得到政策的支持和專家的引領。
在我市農村學校,小學沒有一個全日制體育大學生,中學也平均不到一個,我所熟悉的某鎮8位專職體育教師,只有兩人畢業于全日制大學,一人在高中,一人在初中,其余均屬中專以下學歷,雖然履歷表上都寫著本科畢業,但一般都是通過電大、函授、自考等培訓形式取得的“補丁文憑”,還有的是通過地方“招干”,民辦轉公辦,由地方進修學校培養的體育教師,另有八成以上是兼職體育教師。這些教師與科班生相比,一般都缺乏深層磨礪,表現為專業理論不扎實,運動技術不全面,對目前新課程所倡導的健康教育和技能教學感到力不從心,體育理論課和一些難度較大的器械體操、武術、舞蹈課幾乎放棄。面對這種狀況,教師們感到迷惘,不知怎么辦,也不知怎么補救,時間久了也就聽之任之了。
據筆者調查,大多數農村體育教師依然從事著傳統式體育教學,教學方式簡單化,教學內容單一化,學生興趣沒有被激發,新課標沒有被貫徹,課堂上仍然只有示范與模仿,復雜的運動技術(如體操、武術)都不傳授,能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學的極為少見。還有少數教師認為體育課可以隨便對付,只要有一技之長,只要運動隊帶得好,就是一個好老師。至于課堂上能否堅持教學原則,是否貫徹課標精神,會不會激發學生興趣,能不能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都不是教師考慮的事。常態體育課似乎比以前稀松了,就連體育課的評價也只有A、B、C三六九等,沒有了具體分數,教師們對新課標精神沒有完全吃透,甚至產生誤解。面對這一局面,教師們心有余而力不足,感到無可奈何,普遍缺乏學習和提高的動力。
農村體育教師一般專業起點低,民辦老師多,兼職老師多,同一所學校要找到名師指導很困難。另外農村打牌成風,體育教師又中青年居多,社會交際廣,也想參與其中,有時不分白天和黑夜,滿腦子是牌場術語,課堂上不經意竟把“好球”說成了“好牌”,搞得學生哄堂大笑,有心顧及自己專業成長的教師比較少見。同時,農村學校經費緊張,教師收入又低,體育專業的報刊雜志根本沒有,現代化的電腦、博客沙龍和網上教研更是無從談起,外面的信息一無所知。據調查,我縣80%以上的體育教研組至今沒有自己的辦公場所和設備,體育教研無法開展。鑒于此,教師們只能唉聲嘆氣,懶得努力,都自動放棄了提高專業素質的要求。
農村學生的父母一般外出打工,子女由爺爺奶奶照看,有的由親戚托管,省事的干脆讀寄宿,長期由學校管理,成了“留守學生”。這些學生很難管理,運動隊中的違紀生大部分來自留守學生,給家長打電話匯報子女情況,召集違紀學生監管人解決問題,同違紀學生單獨談話,檢查學生每日行蹤等等,要消耗教師大量時間和精力。同時,農村體育教師一般還要兼管學校的保衛工作,象護校、巡寢等一攬子雜事都成了他們的額外工作,加上農村教師多項津貼不能到位,多數教師家庭困難,課余時間不打牌的在責任田里種地,有的還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或開店當老板,成天想著自己的生意,上課比學生來得遲,下課比學生走得早,課余時間根本沒有精力考慮自己的專業發展。
多數人認為,體育教師不會搞教研,也不寫教案,嚴重挫傷了他們的教研熱情,即使有人參與,也要遭受白眼和嘲笑,于是,多數人自嘆不如,對組內組織的教研活動也盡量回避,對一些常規性聽課、評課、上公開課,以及“傳、幫、帶”等教研活動,沒有絲毫興趣,即使做了計劃,一般也不會執行。特別是一些球技好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專業技能在當地還算高,根本沒有自覺提高業務水平的必要。
農村學校體育教研制度的缺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障礙。筆者調查發現,我縣某鎮所轄5所初級中學,上學期沒有哪個學校組織一次正式教研活動,鎮教育辦和縣教育局都沒有專人負責體育教研,連體育教師撰寫的教學論文也不知送給誰評獎。因此,建議縣級教研機構應設置專職體育教研員,以帶動全縣農村的體育教研,但遺憾的是,我省多數縣級體育教研員都是由外行兼任,形同虛設,無法從專業和行政兩方面引導農村體育教師開展教研活動。
要讓農村體育教師安心本職工作,首先應提高待遇,解決他們的生存困難,提高室外生活及服裝補貼,全方位提供在職進修機會,參加各級培訓和繼續教育的費用不能由教師個人承擔,體育教研組開展教研活動,應給予適當的經費補助。其次,縣級教研部門要制定政策,督促體育教研活動的正常開展,定期組織一些縣鎮級的體育展示、評優課,推舉優秀教師送教下鄉和城鄉體育教師幫扶活動,有效發揮城區骨干教師的引領輻射作用,快速帶動農村體育教師專業地位的提高。
鑒于農村體育教師工作激情不夠,動力不足的現象,縣區教育局和學校應有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獎勵措施,主要包括,對積極參加各級培訓、進修、函授、自考等系列繼續教育的教師,只要專業對口,學校應給予全額學費補助;對職稱評定、評先評優,體育組應有單獨指標;積極參加各級體育比賽、論文評獎,要給予支持和獎勵。對體育教師的評價應從教學、訓練、教研及課外活動等多方位綜合考慮,不能只看比賽成績。另外,學校領導要多關心體育教師的疾苦,可通過走訪、談話等形式了解他們的思想情緒和生活狀況,鼓勵他們加強自身學習和修養,成為一個能主動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師,對個別不思進取的教師要施以就業壓力。
一個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在自己,農村體育教師雖然壓力小,要求低,但如果長期守舊,不求上進,也會產生危機感。農村體育教師同樣可以干出一番事業,如湖南的陳云漢、浙江的張海平,等等,都是出自農村的名優教師。我們應該堅信,做一個農村體育教師是光榮的、有樂趣的,可以給人生帶來健康和幸福。隨著公平教育的推行,農村體育教師的地位將會逐步提高,重視自己專業發展的教師一定會有更多收獲。
[1]宋學光.農村體育教師專業素質問題與對策研究[J].體育教學,2008(2)
[2]杜 偉等.體育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J].中國學校體育,2006(9)
[3]劉 昕.塑造建構主義體育教師[J].中國學校體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