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明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創新、教育理念的變革,傳統會計實踐教學模式已經難以匹配當今的會計實踐教學任務,站在各高校普建經管綜合實驗中心的大環境下,探討一種新的會計實踐教學模式。
關鍵詞:會計實踐;經管綜合實驗平臺;一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33-0320-02
一、會計實踐教學研究工作現狀
會計實踐教學研究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近30個年頭,所探討的內容從會計實踐教學方法手段到會計實踐教學理念,涵蓋了實踐教學活動中的方方面面??偨Y出來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實踐教學手段
會計實踐教學手段跟隨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從早期的粉筆+黑板,到如今的投影+微機,從早期的筆+紙,到如今的計算機多媒體仿真,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字工作變得生動形象。
(二)實踐教學內容
當前大多數財會類院校的專業課程體系中,主要包括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高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實踐與理論的安排大致上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將實踐融入理論教學,三分之二的理論,三分之一的實踐;另一種是將實踐放到學期末或學年末,統一安排各專業課程的實踐環節。但無論以上何種方式,都忽略了各專業課程的實踐銜接問題,實踐教學內容大都比較零散,不成體系,達不到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三)實踐教學環境
目前各院校會計類專業解決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校外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另一種是在校內的會計專業實驗室中進行實驗。從實踐教學環境的角度來說,這兩種方法都有優缺點:前者固然能給予實踐者以真實的感官認識,體驗到自身的專業崗位在社會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產生的作用,但由于會計工作的特殊性,其所處理的信息大都關系企業的核心業務,為了防止會計信息泄露,嚴守商業秘密,許多企事業單位都不愿意讓外來人員掌握其真實的會計資料和財務狀況,不愿意接受在校學生實習,這就加大了會計實踐教學的難度。而后者雖然解決了前者實踐內容不深、所涉業務不全等弊端,但也存在實驗室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實驗室建設形式單一等缺陷,無法讓實踐者切身感受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總有“紙上得來終覺淺”之嫌。
二、經管綜合實驗平臺的構建
從目前經濟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現狀來看:一方面,他們的理論知識是系統化的,是在專業知識結構的框架內進行學習的,另一方面,在一部分學生的腦海中,知識的連貫性不強,對于實踐中的經濟業務的相關性認識不足,這是當前經管專業學生普遍的弱點之一。而高校開展社會實踐教學活動也越來越艱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許多學校的經濟管理類專業組織實施綜合仿真實訓教學,經濟管理綜合實驗平臺也就在這樣一種實踐教學大背景下應運而生。
經管綜合實驗平臺大都采用仿真模式構建,強調實驗環境高度仿真真實的經濟社會。主要是在實驗環境的設計和各個實驗流程的設計中,讓實驗者有一種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業的實際環境的感覺,并能提供仿真企業的業務處理環境的功能。從實驗平臺的實驗功能來看,包含了企業經營管理、財會管理、資本運作市場、電子商務、外貿業務、銀行業務、市場監督和服務等環境,這些模擬環境既能讓學生用“真實身份” 進入角色,消除其工作中的陌生感,又能通過真實案例的訓練,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規劃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步驟,培養其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科學的習慣。
三、基于經管綜合實驗平臺的會計實踐教學創新
(一)建立新形勢下的會計實踐教學理念
傳統會計實踐教學理念側重于強調專業知識的深度,要求學生必須能全面掌握各門專業課程的知識應用,以課程大綱為主線,將所有知識點不分層次地加入到實踐教學活動中,這勢必會造成“貪多嚼不爛”的后果,并且會導致學生忽略各專業知識之間的關聯性。新的會計實踐教學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需要的“技能性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樹立“精基礎、強實踐、重技能”的人才培養觀念,強調在理論知識夠用、專業知識適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訓練學生在社會經濟大環境下進行人際交流、業務溝通的能力。會計崗位不再只是一個一門心思埋頭苦干的孤島崗位,會計人員也不再是不懂管理、不會溝通,只知核算記賬的“賬房先生”。
(二)結合經管綜合平臺搭建會計仿真實驗環境
依托現有的經濟管理綜合實驗平臺,利用其所虛擬出的經濟社會環境,從辦公場所、崗位分工、業務內容等方面高度仿真會計綜合實踐教學。在進行會計綜合實驗的場所配備相應的憑證、賬單、報表、印章等實驗工具;辦公桌椅、檔案柜、辦公用品等應基本按企業財會部門的規格設置,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覺中開始工作。依據財政部的會計崗位標準,結合現實企業業務流程特點,可以將實習學生分解成10 個會計崗位:1)出納崗位;2)往來會計崗位;3)存貨會計崗位;4)資產會計崗位;5)工資會計崗位;6)費用會計崗位;7)收入會計崗位;8)涉稅會計崗位;9)成本會計崗位;10)會計報表崗位。每個崗位明確實訓的目的和實訓職責,讓學生學完各部分財會理論后,有放矢地進行相應的崗位實訓。實訓的業務內容橫向包括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縱向包括企業組建、生產經營、破產清算等,讓學生能全面了解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采用動態經營數據推動會計工作運行
傳統的會計實驗教學,大都依靠一本實驗教材、處理一套經濟業務,所有參與實驗的學生只能按部就班地進行會計核算工作,面臨的問題基本一樣,使用的方法沒有區別,得到的結果應該一致,這不僅不利于對實驗過程的評價考核,也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的動力。而在新的會計實踐教學方式下,實訓是采用虛擬企業實際運作方式(ERP模擬經營或創業實戰系統),采用動態的業務發生、處理方式,只有順利完成前項業務,才能接著開展下一項業務,前期的業務處理又影響到后期業務的運行。同樣的起始操作資料,相同的客觀經濟環境,就會隨著學生業務能力、處理方式、決策能力、組織能力等不同而不斷變化,并產生不同的處理結果,從而讓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更好地訓練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虛擬公司實踐教學法的推廣應用,為會計實踐教學變革創造了良好的客觀環境。
模擬公司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德國,是指以人為創造的經濟活動仿真模擬環境作為經濟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場所和組織形式。學生在其中可經歷全部業務操作過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環節之間的聯系,而又不必承擔任何經濟活動風險。根據產品和服務項目的不同定位,學生在此可以進行營銷、財務、金融、貿易、儲運、稅務、海關、保險、證券等業務過程的模擬活動。模擬時,除貨物是虛擬的并且不發生實體位移外,其他如票據、賬冊、操作方式核算辦法等均按照現實經濟活動中通行的做法設計和運作。這種來源于現實經濟社會又高于現實經濟社會的實踐教學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實踐的興趣,由以前被動參與變成現在的主動學習,在學生真正就業之前,對其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進行一次大檢閱。
(四)會計實訓方式采用手工和電算化相結合
會計實訓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大多數采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手工方式,一是電算化方式。手工實訓方式的最大特點就是能讓學生徹底掌握會計業務處理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流程,而計算機已經成為當今企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這兩種會計處理方式對學生就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會計仿真實訓過程中,應注意將手工處理與計算機處理有機結合起來。安排學生將虛擬企業經營產生的各種數據,不僅要用手工賬務處理方式核算,還要在電算化仿真實踐中利用財務軟件進行重演,將手工仿真和電算化結合起來,使學生熟悉會計信息系統的人員配置和崗位分工、 建賬的內容和方法、 憑證的錄入與修改、 審核、 校驗、 查詢、打印、 登賬、 查詢及會計報表的編制操作,提高學生對會計軟件的實際操作能力和運用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的能力,以及熟悉會計信息系統中工資、 固定資產、材料、成本、銷售利潤等相關業務子系統的使用,使學生從感性上認識會計電算化的優越性及其與手工記賬的區別。
(五)將一體化教學模式引入會計實踐教學
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在借鑒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模式,是指根據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學資源,把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融為一體,實現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考核評價與生產實踐的“無縫”對接的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在經管綜合實驗平臺進行仿真訓練,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實實在在的財會工作人員,在會計相關崗位群(會計員、核算員、出納員)進行職業技能、綜合技能的培養,讓學生作為未來職場人,參與企業竟爭、承擔崗位職責、接受企業的管理,通過現場訓練培養會計崗位能力。
結束語
會計工作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日趨完善,任何一項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都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研究的深入,會計的職能也勢必要發生一些改變,對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大環境下,如何對會計實踐教學活動進行創新,將成為會計學理論界專家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程克群,徐光翔.一體化會計實習教學的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6).
[2]蘭芳.會計仿真實訓芻議—會計分崗位實訓模式[J].中國商界,2010,(6).
[3]劉建華.會計實訓仿真環境設計與建設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12).
[4]李成,范曉蓉,沈國勤,張彩云.創建經濟與管理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