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華 胡洪都
在職業院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如何轉變傳統觀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喬伊斯和威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一種可以用來設置課程、設計教學材料、指導課堂或其它場合的教學計劃或類型。”[1]當前.高職院校課堂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仍是教師主動型,這種類型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不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因素。嚴重制約著學生能力、素質的發展[2]。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外進行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探索,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系統,一系列新型教學模式不斷地應用于教學過程。隨著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正在朝智能化、多媒體化和網絡化的趨勢發展,網絡化多媒體課件正逐漸成為現代職業醫學教育的輔助教學手段一[3]。在借鑒國內外教學經驗基礎上,結合我校護理職業教育的特點,從2007年開始,我們在生理學、藥理學教學中進行了網絡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模式有機整合的實驗性研究,現總結如下:
2007年在2007級護理專業選2個班為實驗班(1、2 班),2 個班為對照班(3、4 班);2008 年在2007級護理專業選2個班為實驗班(5、6班),2個班為對照班(7、8班);所選班級均為入學時隨機分班,且各4個班入學成績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007年進行生理學教學,2008年進行藥理學教學。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教材、課時、授課計劃、授課教師均相同。實驗班分兩個階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前兩個月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后三個月采用網絡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教學課件內容提前兩周發布到校園網上生理學、藥理學討論專區,并給學生提供復習題、網上練習及相應的網絡參考資源目錄。實驗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分工合作,去圖書館和上網查閱資料。教師組織安排課堂教學的時間分配、舉例、圖表等過程,以及根據前一次講課中同學們的反應狀況,而調整本次內容的教學方法等。對照班按照教學內容及教學大綱要求,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系統講授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基本知識。
1.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手能力情況。由授課教師向生理學教學實驗班學生發放調查問卷112份,收回112份,有效收回率100%。向對照班學生發放調查問卷118份,收回116份。向2007級藥理學教學實驗班學生發放調查問卷124份,收回122份,有效收回率98%。向2007級對照班學生發放調查問卷120份,收回117份。
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在提問、討論發言、查閱資料的次數、自學時間及實驗操作成功次數方面均明顯多于對照班學生。(見表1)

表1 生理學、藥理學教學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學習情況比較[n(%)]
2.學生的反應與評價。向2007級藥理學教學實驗班學生發放調查問卷124份,收回122份。統計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對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反映良好,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靈活吸引人,不僅有助于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延伸知識。(見表 2)

表2 2007級實驗班學生問卷調查結果[n(%)]
生理學考試采取教考分離的方式,階段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閱卷。各隨機抽取112名分別列入對照組和實驗組,經過spss統計分析,認為兩組樣本原始成績差異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對照組與實驗組樣本的差異性比較
經過三個月應用,對對照組沒有實施干預因素,而對實驗組實施了某種干預因素——即生理學教學中采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與傳統教學結合的模式,經過統計分析,認為兩組成績變化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對照組與實驗組成績變化配對T檢驗
本研究中,將成績≥80認為優秀,成績≤60認定為良好,低于60為不合格。經檢驗,發現實驗組在實施干預因素后,優秀率、良好率及合格率顯著提高,具有統計學意義。故可認為采用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模式進行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表 5,表 6)

表5 實驗組優秀率、良好率及不合格率的變化

表6 對照組優秀率、良好率及不合格率的變化
(一)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習成績。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師節省了板書和繪圖的時間,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可以講授更多的內容,也為重點、難點的詳細講解贏得了時間;通過視、聽的結合也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信息接收量,緩解了教學內容多與學時少的矛盾,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技術以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圖文并茂,靈活生動,操作簡便等優勢倍受學生的歡迎,使抽象的概念、規律、結論具體化、形象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速度,提高了學習成績。
(二)有利于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傳統醫學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系統地傳授理論知識,它忽視了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網絡多媒體技術和傳統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滿堂灌和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在信息量上,網絡教學可以保證幾乎是任意信息量,只要學生想不斷深入進去,就可以看到任意深度的知識,需要學多少,完全自主。讓學生們能夠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有著比較自由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這給學生帶來較高的學習愉悅,能夠獲得較深的學習印象,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都非常有益。
(三)有利于學生多元化發展。給學生提供了相應的參考書及網絡參考資源目錄,學生以多種方式進行大量的主動性課前學習,網上討論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學通過在這個過程中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使所學的知識得到充分拓展,這些交流、合作的過程拓展了教學空間,開闊了學生思維,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協調分工能力、全面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更重要的是令其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跟上信息社會快速發展的步伐,真正做到終身學習,有利于護理職業學生學習能力的可持續發展,為其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網絡教學要求教師對所教學科知識的掌握,從深度到廣度上,都必須從計算機、網絡的特點中尋找新的發展空間。教師必須具備計算機應用、網絡應用和多媒體應用能力。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不斷得到轉變,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得到根本性的轉變,教師要用新的思想理念設計課堂教學模式,教學的各個環節出現革命性變革。
當然,教學過程中也有部分學生認為教學模式耗費時間,增加學習壓力。這是因為學生們需要利用課外的時間檢索、整理資料等。這對于習慣了“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學生們來說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總之,這種將網絡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地整合的教學模式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優化了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豐富了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等方面的理論,為更好地實現職業院校醫學教育教改提供合理化建議。
[1]【美】喬伊斯,威爾.當代教學模式[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2]陳小青.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09(11):110-111.
[3]李學農.多媒體課堂教學原則與方法的探討[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4,18(3):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