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苦3號”苦蕎,2008年1月通過國家小宗糧豆鑒定委員會鑒定,適宜在陜西、青海、河北、內蒙、寧夏、甘肅、云南、貴州、四川等地種植。
一、特征特性
株型緊湊,株高107.4厘米,主莖15.5節、分枝4.3個,單株粒重4.8克,千粒重23.4克,籽粒灰色、短錐形。籽粒含粗蛋白13.45%,淀粉66.2%,可溶性糖1.83%,粗脂肪3.33%,總黃酮2.33%。幼莖淡綠色,葉片濃綠色、肥大,花淡綠色、無味。不易落粒,抗病、抗旱、抗寒,適應性強。全生育期90天,屬中熟品種。
二、栽培技術要點
1.適時播種。海拔1800~3500米地區以春播為主,為避免晚霜,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種;海拔1200~1800米地區春、夏、秋季均可播種;海拔1200米以下地區以秋播為主,一般在8月上、中旬播種。
2.合理密植。單作,條播,播幅+播距為33厘米,667平方米(1畝)播種量為4.5~5.5公斤,留苗10萬~13萬株,最多不超過15萬株。
(貴州省威寧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毛春 程國堯 郵編:5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