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國總工會最新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全國約有1億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大部分都已到了適婚年齡,但已婚者僅占20%左右。這意味著新生代農民工正處在交友、戀愛、結婚的黃金期,這一群體即將面臨一系列重要的人生困惑。
困惑一:找個外地人結婚還是找個老鄉結婚?
在打工地,往往能認識來自全國各地的工友,異性之間也很容易日久生情。有了愛情,甜蜜之中卻也困惑,因為打工的流動性使愛情變得不穩定,在打工地談戀愛往往結不了正果。在“您更愿意選擇和外地人結婚,還是和老鄉結婚”的調查選項中,81.34%的人選擇老鄉,理由是:方便溝通,生活習慣差別不大,可以一起回老家,另外就是同鄉之間對各自的家庭背景及為人知根知底。
雖然找老鄉結婚的人占多數,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新生代農民工更在乎雙方是否情投意合。來自江西的小吳與來自河南的小田就是同在廈門打工時認識并戀愛結婚的。兩人情投意合,婚后逛街、過節送花且不說,去鼓浪嶼看星星也是常有的事。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但夫妻二人在同一個地方工作,可以經常見面和相互照顧,這樣也能夠降低雙方出軌的概率。
困惑二:要不要去相親?
如今的新生代農民工都崇尚自由戀愛,許多人認為相親已經“過時”了,但由于許多行業的特殊性,又讓許多人無法有自由戀愛的機會。如在封閉的建筑工地和封閉的工廠里,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男員工,根本沒有機會見到女孩子。而服裝廠、紡織廠、娛樂場所等女工密集單位的女性農民工,同樣苦于“戀愛無人”。
當愛情沒有以最好的方式產生時,借助外力尋找,也不失為一個途徑。相親的目的性強,一個人的才華在很短的時間內是不可能完全展現的,因此第一次就相親成功的概率很低。不過,需要擺正心態的是,相親能否最終走向婚姻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以好的心態對待自己的生活,把握自己的幸福。如今隨著通訊的發展,介紹婚姻的“媒人”范疇也大大拓寬了,有婚介所、報紙、雜志、電視臺、廣播電臺,甚至網絡等等。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困惑三:先立業后成家還是先成家后立業?
先成家還是先立業,已成了許多青年男女縈繞心頭的焦灼。據調查,90%的女人希望男人有一份事業后再成家;而90%的男人則希望有個女人陪伴共創未來,一路走過。
先立業能有助于家庭穩定。經濟基礎維系著一個家庭的衣食、住房、醫療以及其他各種消費,能為今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1979年出生的安徽人小石,2002年來到寧波工作。在寧波,他愛上了一個當地的女孩。一無所有的小石考慮再三,決定先立業后成家。他用了兩年時間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企業中層管理崗位。這時,他遵守諾言去找當初的那位女孩,組建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此后小石先后榮獲當地“優秀外來員工”、“十大外來務工明星”等榮譽,也成了當地人的好女婿。
先成家后立業則可以讓人穩定下來,家庭責任的鞭策和情感督促使自己努力工作和賺錢,進而促進事業發展。如果事業上遇到挫折,可以在家庭的溫暖中重新振作,并再次努力,可以防止受挫后極端事件的發生。從實際情況來看,也是先成家后立業的居多。
成家是感情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并不是“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婚姻和人生規劃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每個人情況不同,參差百態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提醒一:愛情期望與現實差距
戀愛時是浪漫的,感情高于一切,可是當結婚后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時候,就得面對柴米油鹽、撫育兒女、照顧老人和處理各種家庭關系等瑣事,而這才是更真實的生活。新生代農民工只有認清二者的差距,才能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婚姻。
提醒二:不要未婚先孕
很多人是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有的只有十五六歲,在打工期間往往很快就戀愛同居。相當部分懷孕在家待產的女孩年齡都不足20歲,懷孕之后無奈“奉子成婚”。彼此還未完全了解就匆忙結婚,會使婚后家庭不夠穩定。若做人流,則會對女方的身體造成傷害。未婚先孕無論于人于己都是不利的,應盡量避免。
提醒三:豐富業余生活,學會與異性溝通接觸
工作之余的休閑娛樂能把男女青年農民工聯系在一起,有機會接觸了解,建立戀愛關系。值得注意的是,網絡的出現成了年輕人與異性交流的首選工具,但對網絡的過度依賴反而使他們與身邊同境遇的異性漸漸疏遠,甚為可惜。 (廣東 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