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據商務部最新統計,全國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已連續上漲。其中,蔬菜、豬肉、雞蛋等價格更是不斷攀高,農產品價格上漲就像“擊鼓傳花”,此伏彼起。作為與百姓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生活必需品,農產品價格的穩定對于管理好通脹預期意義重大。
田頭菜價漲得多,種菜成本增幅大
38歲的董春國是山東壽光文家鎮董家屯村人,種了近20年的蔬菜。這兩年,他就是靠著一年好似一年的菜價,供孩子上學,維持家里的生活。
董春國去年新扣了兩個大棚。今年7月末,棚里的櫻桃西紅柿和尖椒剛采完上市,他就立刻又種上了大西紅柿和五彩椒。“今年的菜價相當可觀,春天那會兒價格能比往年同期高上30%。價格最高時,櫻桃西紅柿出棚就賣到每公斤8元。”雖然后來價格降下來了,但1萬公斤的產量、平均每公斤6元左右的價格,還是讓他的毛收入達到6萬多元。
但董春國并沒覺得自己賺了很多,原因是“成本太高了”。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土地——去年新扣的兩個大棚占地4669平方米(7畝),其中1334平方米(2畝)是從別的村民那兒轉包來的,每667平方米(1畝)轉包費800元,一共1600元,比上年貴了300多元。
種苗——過去是自己育苗,現在都是工廠化育苗后農民購買。今年西紅柿的種苗每棵價格已達到0.8元,一個棚光種苗錢就要3000多元。
農藥、化肥——現在對蔬菜的安全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多用有機肥,少用化肥,成本要增加;用于除蟲、殺菌、防病毒的高效低毒農藥,一周打一次,一季下來差不多就要1萬多元。
人力——家里的勞動力只有他和妻子,農忙時要雇人幫工。去年冬天最貴時一個人工也不過90元/天,可今年漲到140元/天,還很難雇到技術熟練的。
再加上農膜、草簾子的支出和水電費用等,各項成本已占毛收入的一半以上。董春國說,這還沒算上他和妻子的工錢,不然盈利會更少。
董春國對記者說:“俺雖然買蔬菜不花錢,但買豬肉、雞蛋、饅頭哪樣錢能少花?現在什么都在漲價,你們城里人肯定不希望菜價漲,可農民是盼著菜價越高越好,俺們的吃穿用全靠著它呢!”
流通環節利潤高,菜農所得實惠少
“糧食、蔬菜、雞蛋等農產品今年輪番漲價,漲價形成機理比較復雜,不同農產品價格上漲的成因各不相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說。
菜價上漲,除了種植成本提高外,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今年的倒春寒、夏季水災等,一方面造成蔬菜減產,一方面給流通帶來困難,運輸不暢無疑會加劇蔬菜價格波動。”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說。另外,部分地區城市化擴張加速,原有的專業菜地面積減少,相對穩定的蔬菜供給機制被打破,也是造成菜價波動的原因。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菜價居高不下,除了上述原因,流通環節的因素影響更多。董春國所住的村子,離壽光蔬菜物流園只有1公里多的距離。村民可以等著收購商來村里收菜,也可以自己把菜拉到物流園去賣。自己去賣,每公斤能多得2角錢。對這2角錢的差價,董春國倒也想得開:“人家收菜的人也得賺錢啊。”
目前,我國大部分蔬菜從田頭到餐桌,一般要經過收購商、區域市場、批發市場、二級批發、農貿市場(早市、超市)5個環節。今年一項調查顯示,1公斤芹菜農民以0.6元多的價格賣給收購商,到了批發市場環節價格就變為1.2元,到了二級批發價格已漲到1.6元,經過零售環節加價,農貿市場上的價格能達到3元。
可見,在蔬菜的產銷鏈中,菜農得到的地頭收購價僅為零售價的20%~30%,批發價則約為零售價的一半,終端零售才是獲利最大的流通環節。程國強說,農產品價格上漲后,部分農民確實收入比以前好了些,但他們分享到的利潤依舊非常低。一旦某種農產品供過于求,批發和零售商可以通過調整價格來維持利潤水平,而由于農民的種植成本相對固定,收購價降低就必然使他們收益受損。
在鄭風田看來,“流通暴利”的存在,表面上看是國內農產品利益分配失衡,實質問題還是農戶生產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經營過于分散,議價能力弱,農民在產業鏈中的弱勢地位仍然沒改變。
提高生產環節的組織化程度,才是菜農保障自身利益的有效措施
董春國至今還記得8年前的菜價下跌。那時他是看市場上哪樣菜賺錢就種哪樣,可好不容易盼到自己種的菜上市,菜價卻降下來了,眼看著辛辛苦苦種出的菜賣不上價,董春國是欲哭無淚。從那以后,董春國開始觀察市場,總結規律,現在他依然是憑自己的經驗和眼光在種菜,基本沒再虧過大錢。他說,農產品價格上漲對農民肯定會有好處,但每次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最后受傷害的還是農民。
鄭風田表示,農產品要抵御市場風險,從農民角度說,必須提高組織化程度。通過建立行業協會或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讓生產實現規模化,這樣農民在面對市場時,談判議價能力才會提升,農民的經濟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國務院出臺6項措施穩定菜價
近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推出6項舉措穩定菜價。這六項舉措是:切實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強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改善蔬菜流通設施條件;落實和完善“綠色通道”政策,在全國范圍內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擴大“綠色通道”政策覆蓋的蔬菜品種范圍;提高蔬菜產銷組織化程度,大力扶持蔬菜生產合作社發展;強化蔬菜信息體系建設,嚴肅查處捏造、散布虛假價格信息的行為。各有關部門也紛紛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穩定農產品的價格。 (人民日報 朱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