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東壽光的一名蔬菜經紀人,從16歲開始接觸這個行當,到現(xiàn)在已經歷13個年頭了,經過這些年的摸索,我總結出了幾條經驗,希望能與大家共同探討。
第一,蔬菜原料的選擇。我不會挑精品中的精品當做樣品給客戶發(fā)過去,而是根據客戶要求的質量發(fā)貨。給客戶保證。第一批貨是什么樣子,以后還是這個樣子。如果哪里有問題,大家再溝通。能再做好的地方當然要做好,如果辦不到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這一次合作不成,機會合適,客戶可能下次還套找你。可要是做不了還硬做,那客戶回頭的機會就是零。
第二,蔬菜報價。有一次,客戶問價的時候,韭菜的價格是每公斤6.8元。我對客戶說可能還會漲,客戶問能漲多少,我說七塊一二就是坎兒,漲不過這個價。可是后來由于天氣的原因,韭菜上市量少,客戶又多,價格一下子暴漲到8元1公斤。由于我判斷錯誤,就跟客戶盡量說明原因,然后自己承擔相應的責任。做蔬菜經紀人,對市場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預測能力。給客戶報價時要盡量到位,價格不要忽高忽低。客戶不愿意找一個對蔬菜價格走勢沒有把握的經紀人收貨。
第三,善待菜農。農村的信息比較閉塞。傳遞慢。菜農可能不會及時了解準確的市場行情。特別是趕上漲價,很多經紀人就動起了歪腦筋,他們按漲價前的價格報價給菜農,按漲價后的價格報價給客戶,從中賺取差價。這樣看當時是小賺了一筆,可時間一長菜農就不會再信任你,特別是到了搶貨的時候,會很難組織到貨源,哪怕比別人出價高幾毛錢,也不會有菜農愿意賣給這樣的經紀人。
第四,盡量為客戶省錢。在達到客戶要求的基礎上,盡量為客戶省錢,把運輸、包裝、人工等費用降到最低點。這需要經紀人有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一個為客戶精打細算的經紀人,哪個客戶不想用呢?
第五,要對各種蔬菜的上市期、上市量、基本的種植技術有一個大體的了解,盡量不要被客戶問倒,但是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不要瞎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