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山蒼子野生資源十分豐富,上世紀70年代。湖南、江西、廣西等省區曾進行了大規模的人工栽培,使它的種植面積和總產都大幅度增長,并在多年的實踐中總結出其高產栽培方法:
1 直播造林:8月份山蒼子果實成熟,選擇6~10年生健壯樹為采種母樹,果皮呈紅褐色并帶有皺紋時采種,當即播下。如果3~5天內不能及時直播,最好用濕沙儲藏,結合催芽。播前挖穴大小50厘米見方、深15厘米左右,每穴播種6~8粒,覆土厚2厘米,然后加覆蓋物。第二年春季3~4月幼苗出土,半個月后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間苗補缺。第三年7-8月進行第二次除草、松土、間苗,待苗高1米左右后任其自然生長,繼續中耕撫育。
2 移苗造林:一般采用野生苗移栽,少量為育苗移栽。每年3~4月選擇雨后陰天或無風無雨的晴天,在土壤較濕潤時進行野生移苗造林,成活率可達95%。要求上山挖取1-2年生、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野生山蒼子苗。挖取時不要傷根太多,宜多帶宿土,苗高50~80厘米以上,隨挖隨運隨栽。栽時做到根舒展、覆土緊、苗栽正。株行距以1米×1米為宜,每隔3-5行可栽1行雄株作授粉樹,以提高結實率。如果在杉木、油茶及其他林內混栽,則以不影響杉木、油茶生長為原則。
3 人工促進天然更新:這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好辦法,我國江南各省野生山蒼子資源極為豐富,可以大力推廣。其方法是:對現有分布較集中、結實較好的野生山蒼子純林或混交林,加強人工撫育管理,去雜去密,補稀填空,調整林間密度,使之成為高產的山蒼子林。對結實較差、樹勢衰老或分布不勻的野生山蒼子林地,可于3-4月或8月間山蒼子成熟后,割除林地雜草灌木,火燒整地,將落在地上的山蒼子種子翻入土內,使其長出幼苗。經過2~3年的撫育管理。山蒼子幼樹平均株高可達3~4米,就可形成一片高產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