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魚種放養關。堅持“早、密、混、好”四字訣。“早”就是魚種早放養,因地制宜改春放為冬放。“密”就是合理密放,成魚池魚種一般精養667平方米(1畝)水面放2000尾左右。“混”就是科學搭配魚種,實行“老口魚種小規格、仔口魚種大規格、同一種魚大小套養”的放養方式。“好”就是魚種質量好。放養時應做到不清池、不消毒不放養,魚種不消毒不放養,有病有傷的魚種不放養。
二、飼料投喂關。本著“兩頭精、中間青、前期促、中間足、后期不可縮”的投餌原則和“四定”(定點、定時、定質、定量)、“四看”(看天氣、看水色、看魚的攝食、活動情況)的投飼技術。種植黑麥草、蘇丹草、松香串葉草等優質青綠飼料,增加顆粒飼料投喂比例,優化飼料結構。在飼養周期的全過程使魚吃鮮、吃勻、吃飽、吃好。以降低物耗,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魚類快速生長。同時堅持早開食、遲停食。魚種放養后即適量投喂飼料,冬季如天氣好時仍少量投餌,盡量延長魚類生長期,提高產量和效益。
三、水質管理關。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使池水達到“肥、活、嫩、爽”的標準,春季水溫低,池水轉肥慢,可采取淺水增溫法,即將池水控制在1~2米的低水位:夏秋季節水溫高,池水變化大,采取勤加水、勤換水、勤施肥、勤潑石灰水的“四勤”管理措施,保持水深在2.5米左右,透明度為25~35厘米。
四、魚病預防關。以防為主搞好“四消”(魚種、水體、工具、食場或食臺消毒)、“二防”(防污染、防泛塘)、“一改造”(養魚池的整修改造、除險加固),采取生態防病和藥物防治相結合,控制魚病發生和蔓延。
五、輪捕輪放關。商品魚上市做到淡季市場抓個“早”,旺季市場抓個“快”,后期市場抓個“好”。通過適時的輪捕輪放,促使養殖生產進入市場機制,以銷定產,以銷促產,產供銷一體化。加快資金周轉,適時調整池魚密度,使產量同步增長。提高成魚養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