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左右的團購商品都聚焦在生活服務類,這就是需要團購企業對于本地市場的高度關注和聚焦,但并不是所有團購網站都具備的能力。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愛幫網CEO劉建國的興致并不太高,從其一直緊繃著的表情中,記者分明能看到其中的些許無奈。
這也難怪,因為就在前一天,愛幫網剛剛經歷了一場人事地震:原總裁宋中杰突然被曝離職,這距離其4月19日加盟愛幫,還不到4個月。對于原谷歌中國渠道部總經理宋中杰當初的加盟,原為百度CTO的劉建國一度非常期待,并以“Google+Baidu”組合自居。
有意思的是,不到4個月,這個曾經被自詡為黃金組合的“劉宋配”便宣告一拍兩散。而兩人分手卻都只源于一個理由:對于現在興起的網絡團購模式非常看好。
這的確很難理解,卻又似乎很容易理解。劉建國和宋中杰搭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愛幫團”,正式進入了團購領域,成為國內最早進入這一領域的第一批企業。離職之后,宋中杰也很快成立了自己的團購網站“滴答團”。
千“團”一面
看中團購市場的并不只有劉建國和宋中杰。而劉建國和宋中杰的關系變化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國網絡團購市場的一個縮影。
自從3月份國內第一家團購網站美團網上線以來,短短幾個月時間,拉手網、愛幫網、24團、找折網等紛紛成立。據稱:進入團購領域的企業已經達到了數千家,號稱“千團大戰”,業界對于網絡團購市場的推崇由此可見一斑。
與龐大的數量相比,團購網站的設計卻千篇一律,即每天推出一款新產品,并在首頁上掛出顯著的購買按鈕。在介紹產品時,標出原價和現價,兩者之間往往存在著巨大的差價。
即便是這,也不是國內團購網站的創新,而是來自于對美國著名團購網站Groupon的直接模仿。
在美國,Groupon儼然已成為IT界的新星,風頭甚至蓋過了老牌社交網站Twitter和Facebook,獲得了超過13.5億美元的估值。
與高關注度相比,Groupon創造的模式卻非常單一:每天向每個城市、以一個超低的折扣價格,發起一個在線團購,向用戶提供一種商品或服務,最終通過用戶在線支付的方式完成交易。Groupon最終要做的就是從商戶與用戶的交易中賺取傭金,據稱比例高達30%~50%。
然而,這并不妨礙Groupon快速實現盈利。自2008年11月正式上線以來,在短短的7個月內,Groupon便實現了盈虧平衡,利潤率高達30%。按照Groupon預計,今年銷售額更可邁進1億美元大關,并將實現3000萬美元的凈利潤。
看似簡單的商業模式和能夠快速盈利的預期,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估值效應,無疑是國內模仿Groupon之風盛行的主要原因所在。
事實上,模仿Groupon進入團購領域,似乎并不太需要多少成本,甚至只要幾萬元便可創辦團購網站。也正是較低的行業門檻,激發了很多草根網民的創業夢想,加速了團購網站的“野蠻生長”。
餡餅還是陷阱?
應該說,以Groupon為代表的團購網站的興起,有著現實的市場需求。它迎合了企業日益重視基于SNS的口碑營銷的大背景,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商家和用戶需求的無縫鏈接。
不過,團購的風險也無時不在。比如1288團購網,因為商戶一次不講信用的捐款而逃,直接導致了其聲譽掃地,直至關門大吉。
1288的案例似乎在提醒著業內,雖然架構簡單,盈利模式單一,看似復制性強,但是團購的背后其實大有文章。
“它需要團購網站對本地市場和商戶有著非常強的開拓能力。”劉建國告訴記者,作為團購網站,如何選擇契合用戶需求的商品,是所有團購網站都必須面對的一道難題,它直接決定了用戶是用“手”,還是用“腳”投票。
對于團購這一新興的互聯網電子商務模式,劉建國自去年開始就保持著足夠的關注。他發現,團購的產品更加聚焦于生活服務類,美國有80%左右的商品都是生活服務類產品,這就是需要團購企業對于本地市場的高度關注和聚焦。
這并不是所有團購網站都具備的能力,也恰恰是劉建國下定決心進入團購領域的原因。
“愛幫網過去一直聚焦于本地生活服務類搜索,在這個領域有著非常強大的商戶資源和市場開拓能力,而且愛幫網的用戶資源和團購的潛在用戶高度一致。”劉建國告訴記者。
不過,即便是愛幫這樣的“本地化生活搜索服務專家”,也在為如何培養出更多既精通業務,熟悉本地市場,又有著很強談判能力的銷售人員發愁。因為,團購成功與否,一方面取決于消費者對團購產品是否需要,另一方面則取決于團購的折扣。
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對矛盾:更符合用戶需求且質量可靠的產品往往有著更高的議價權;而那些高折扣的商品很有可能因為定位不符,或者質量以及后續服務不佳,要么用戶不買賬,要么有可能讓團購網站失去信任度和美譽度。
劉建國對此也頗為無奈。在他看來,在美國,商戶對于團購的理解,更像是一則廣告,舍得砸錢;而在國內,商戶普遍期望“一單”就能獲利,給予團購網站的折扣點普遍較低。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內的團購網站的利潤率低下。劉建國透露,國內團購網站的毛利潤普遍只有5%~10%。
誰主沉浮?
團購網站的尷尬似乎并沒有阻止外來資本的洶涌而入,甚至于包括新浪、搜狐、QQ等網絡門戶也先后開啟了自己的團購站點。這也被易觀國際咨詢有限公司分析師陳壽送當作了中國團購網站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事件。
在此之前,國內團購領域主要存在個兩大陣營,一個是以美團網為首的專業團購網站,另一個則是以大眾點評網、58同城、愛幫網為代表的本地生活搜索服務平臺。而網絡門戶的進入,則進一步加大了網購市場的競爭。在陳壽送看來,它很有可能引發業內的大洗牌。
業內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未來的團購領域很有可能只有少數幾家才能存活。“以后的局面將可能是少數幾家大型而全面的團購網站共存,同時還有部分中小團購網站立足一城一地發展,或是重點發展某一類的團購。”千橡集團副總裁、糯米網負責人沈博陽說。
漢能資本CEO陳宏認為,團購網站未來的較量仍將集中在用戶量、忠誠度和信譽度這三個領域,在同質化的競爭的大背景下,那些缺乏足夠的用戶資源和線下資源支撐的團購網站將退出競爭。
劉建國的預測則更為悲觀。他告訴記者,未來甚至有可能并不會出現專業的團購網站,團購可能會像圍脖那樣只會成為綜合類網站的“標配”而存在。劉建國坦言中國的團購網站還都處于起步階段,最后的運營模式應該不會和美國完全一樣,而是會越來越適合中國國情。
“只做團購小打小鬧可以,但如果想把公司做大,要可持續性發展,就必須走差異化的道路,將團購服務與其他特色的優質服務結合在一起,才可以做得長久。”劉建國告訴記者。
目前,愛幫網正在朝著這一方向布局,除了團購,愛幫還推出了公交搜索、打折、愛逛八方等更多本地化信息服務。“我們希望愛幫能夠成為未來團購領域的第一集團。”劉建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