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獲得高額利潤,移民產業開始了一場激烈的市場爭奪戰,由于缺乏基本的誠信和必要的監管,這個產業離人們心中的希望越來越遠。
世界大融合為移民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中國的移民輸出速度也在2009年創下新高。中國社科院2009年底發布的《全球政治與安全(2010)》報告顯示,中國已然成為世界上最大移民輸出國。僅以三個熱門國家為例:2009年度中國居民移民加拿大共2.5萬人,移民美國約6.5萬人,移民澳大利亞約1.6萬人,在這三個國家的移民人口中高居榜首。
中國人熱愛移民坊間盛傳各式理由,正方觀點稱是為了國外的高福利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反方觀點稱是為了轉移財富。姑且不去管中國人喜愛國外身份究竟為何,據《路途客——留學移民內參》調查:中國的申請人明確表達意愿移民的比例從2009年7月的61.4%飛升到2010年7月的87.7%,快速增長的比例不容小覷。
龐大的移民群也帶動了移民產業的快速發展,仿佛是一夜之間,行走街頭的人們發現,手上賣房子的傳單有1/3換成了移民的傳單。
對于移民需求大的中國來說,中介機構的增多本應是件好事,可是當記者走訪了一些辦理過移民的人之后,卻聽到了氣憤、怨恨、冷淡等不同聲音,唯獨缺少了贊美之音。那么,這個產業究竟怎么了?
兜售移民
當下中國市場可以辦理移民的中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僅僅在網頁上輸入“移民公司”四個字,網頁上就跳出了數十家辦理移民的中介公司的介紹,和中、環球、亨瑞、加成、天鵝國際旅游,等等,讓人眼花繚亂。
除了這些專業的移民公司,網頁上還有著各式各樣辦理某業務就送移民的宣傳,其中不乏一些金融機構。
“繼2002年公安部出臺《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管理條例》以來,以北京為代表的山東、遼寧、上海、浙江等部分省級單位陸續成立了‘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移民中介的監管變得規范。” 品牌中國產業聯盟留學移民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躍輝告訴《小康#8226;財智》記者。但是,這種監管僅針對有從業資質的中介機構,對于一些海外駐華機構、黑中介、個人代理等卻是監管困難。
據業內人士透露,北京從事移民的中介不少于100家,可記者在北京市公安局的網站上查詢的結果是,北京有中介資質的移民機構僅為74家。也就是說,除了這74家之外,其余的移民機構都是在辦理“非法移民”。但是,實際的情況是,沒有資質,并不代表不能成功辦理移民,只要申請者符合移民國家的條件,手續齊全,都可以成功移民。
數據顯示,全國的移民中介2009年已經超過1000家,主要集中在沿海各大城市。有資質的和無資質的混雜在一起,移民的市場隨著移民高峰的到來,產業也迎來了競爭的高峰。
為了能盡可能多的吸引客源,舉辦講座,發傳單,甚至是在公共場所貼小廣告成為了中介讓自己走出去的營銷手段。有過一次移民講座經驗,之后被電話不斷騷擾的張燕對移民中介的這些宣傳頗有微詞:“想要移民的人都是些在中國有些經濟基礎的人,可是移民機構的宣傳看起來就像是街邊的菜販子在兜售自己的白菜。”
兜售一詞用來形容移民產業的現狀很是貼切。一位移民顧問告訴記者:“因為無資質中介的低價傾銷,讓有資質的中介利潤攤薄,而且競爭優勢變弱,所以,為了贏回市場,我們是寧可錯抓一萬,也不放過一個。”
而且中國移民市場的火熱,也吸引了一批外資的移民中介,本著國際優勢也想要搶奪一部分市場。僧多粥也多,但是還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市場,最后就變成了現在的摸樣——大鍋粥。移民看起來成了一件簡單的事,有沒有移民實力都可以去移民中介轉轉。這讓真正想移民的人開始對這個產業有點畏懼,兜售的東西究竟是能要還是不能要。
兜售雖然顯得不夠高雅,其實效果還是不錯的,移民的概念被廣泛地傳播開來,凡是有點實力有點想法的人,開始陸陸續續地進出中介的大門,只是,競爭的詬病再次將這個產業的形象摧毀。
誠信缺乏帶來隱憂
為了能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基本上每一個移民中介都推出了自己的優惠政策。記者以移民者身份走訪了幾家中介,無一例外的,移民顧問都會說:“您如果現在就簽約,就可以享受折扣。”而且無一例外的答案都是:“我們的成功率是業內最高的,5個月肯定能幫您申請下來。”可是,在作出這些承諾的時候,這些顧問們根本都沒有核查過記者的身份和資產實力是不是符合移民的標準。
這些中介都是公安局網站上公布的擁有資質的中介,有資質的尚且如此,沒有資質的中介又將夸下怎樣的海口。
近些年來,移民的方式雖然多樣化了,但是門檻并沒有降低。張躍輝告訴記者,加拿大投資移民的費用已經在今年6月由原來的80萬加元調整至160萬加元。這也就意味著有一部分人又被加拿大拒絕了。所以說,移民的難度應該是上升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這些中介敢輕易承諾。
“中介的利潤主要來自于移民者的數量,其中1/6的利潤來源于中介費。競爭的激烈,迫使我們不得不先承諾,再辦事。”一位移民顧問稱。實際上,這些顧問對成功率自己心里也甚是沒譜,除非移民者的資歷非常優秀。
以2010年移民美國的中介費為例,記者走訪的幾家中介,中介費基本上都在5000美元至10000美元之間。并且中介承諾,如果申請不成功,就全額退還記者的中介費,但是要收取大概幾千元人民幣的服務費。
可是實際的情況仿佛和顧問們的陳述有點距離。李琳(化名)是記者遇到的一位追討中介費的移民者,她告訴記者,她的申請已經遞交了一年有余,每次電話咨詢都告訴她是在申請中。如今,她想重新換一家中介申請,可是提前交納的30%的中介費2萬元卻怎么也要不回來,并且中介稱,如果是李琳自己的原因放棄申請,就一分錢也不退。
李琳的情況其實并不是個案,申請不成功的移民者70%都有這樣的經歷。“中介輕易承諾的5個月和全額退款,真正能辦到的業內并不多。”中介唯一能遵守的承諾就是如果申請者立刻簽約,將獲得相應的中介折扣,這種折扣,其實就是價格戰。
除此之外,身份造假也成為了這個產業競爭的又一不光彩產物。在一家移民中介的單人辦公室里,移民顧問明確地和記者說:“您的資產和您的經驗都有些欠缺,但是這些我們會想辦法幫您做好,讓您成為一個合格的移民者。”起初記者還有點糊涂,后來經過咨詢才明白,其實就是造假。
造假對提高移民的成功率是有幫助,可是一旦造假敗露,申請者將失去移民的資格,移民中介也將失去國際信用。
對此,張躍輝認為,價格戰、造假等惡劣行徑對于移民產業發展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從產業本身來說,造假在消費者心中會讓產業的誠信度大幅降低,而價格戰則讓產業的服務質量明顯下降。這些方式是對產業妖魔化的直接推手。長此以往,不用太久的時間,移民產業將從原來飽受尊敬的產業淪陷為百姓詬病意見的產業。對產業的發展將是致命的。
移民產業在中國還是新興產業,但是,產業的現狀讓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行業協會會長齊立新先生擔憂,他用“如履薄冰”來形容移民產業的未來發展。
發展如履薄冰
既然移民產業問題頻現,政府機關和相關協會為何監管力度并不明顯。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協會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但是不能干涉企業的經營。例如,移民中介的中介費的定價,協會是無法控制的,還有申請不成功全額退款的界定問題等等。
齊立新表示,協會已經在尋求新的突破口,諸如和會計所合作,實現對移民中介的價格方面的有效監管。
而作為政府,明知道移民中介詬病不少,但是只要中介沒有觸犯相關的法律規定,政府也不好介入實施措施,只能是在外圍狩獵。所以,目前的情況是這個產業的未來是在靠產業自身的努力和凈化。
張躍輝說:“雖然因為激烈的競爭,一些不負責任的中介對產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但是競爭的同時,整個產業也出現了積極的大融合。”
最明顯的就是從原來單一的移民中介機構的服務延展到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金融機構、體檢機構、翻譯服務、公證機構等關聯機構的高效互動,在一定程度上擴充并優化了移民產業市場。而且,激烈的競爭,也避免了部分從業人員和機構的高額收費。
但是,如果產業惡性競爭產生的詬病不從根本上進行剔除,整個產業的發展前景依然堪憂。那么,要鏟除這個產業惡性競爭的毒瘤。張躍輝表示,人才機制和品牌建立才是良性發展的根本。
“移民產業是一個交叉產業,這個產業涵蓋的范圍非常廣:金融、財務、企業管理、體檢、公證、審計、翻譯、法律等等。所以,對于從業者的要求非常高,可是目前的現狀是:能夠真正滿足行業要求的從業者非常少。”張躍輝說。
而且據記者了解,這個產業的人員變動也很頻繁,多數的移民顧問只要拿了傭金就會跳入另外一家中介,而他負責的案子幾經轉手,當申請者再來詢問的時候,光是找資料就要耗費很多的時間。
雖然一些中介已經開始著手從提高員工福利和傭金的基礎上培養自己的忠實員工,但人才儲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效果短期內無法體現。長遠來看,有關專家表示,人才素質的提升將會讓這個產業發展邁向健康。
另外,品牌競爭也是提升移民產業發展的一條捷徑。齊立新曾公開表示:“移民中介是相當于會計所、律師所之類的咨詢公司,本身并不存在多大的暴利。”所以,價格戰對這個產業只有傷害,沒有益處。
相反,如果移民中介更加注重品牌的競爭,那么,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場革命。目前,品牌經營比較好的中介已經開始嶄露頭角,環球移民、天鵝國際旅游、世貿通等等,可見產業的品牌意識已經覺醒。
雖然如此,也有專家稱,如果中國政府不改變中國的環境和民生,移民人數的不斷攀升,追求效率和成功率將會讓這個產業已經抬頭的品牌競爭因為激烈的客源競爭而有所動搖,如履薄冰狀態仍將延續。歸根結底,這是政府和產業一起合作的一場長期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