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同業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橫跨信貸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其綜合性、交叉性的業務特質使之成為最具創新活力的業務領域,同時由于資本約束、息差收窄、盈利壓力、未來的利率市場化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使得商業銀行越來越關注金融同業業務,競爭也日益加劇。在這種形勢下,商業銀行必須結合當前國家經濟政策,探討與各類金融同業開展授信業務的合作模式,努力為各類金融機構提供更優質、更便捷、更高效的綜合化金融服務,以實現“保利潤、控風險、促發展”的工作目標。
金融同業授信的發展現狀
我國金融同業概況
金融同業主要包括銀行以及證券、保險、信托、金融租賃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近年來,我國金融同業市場日益繁榮,截至2009年末,銀行類金融機構共有法人機構3857家,營業網點19.3萬個;證券公司類金融機構共有106家;保險公司類金融機構共130家;信托公司共58家;融資租賃類金融機構共70家。
近年來,為了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整體競爭力,推進金融制度市場化進程,我國金融同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不斷加強。但是,已有的同業合作大多數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
商業銀行開展銀行同業業務的重要性
當前,銀行同業普遍將金融同業業務作為與公司、個人并列的三大主線業務之一。同業業務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已逐漸被各行所重視。從銀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加強金融同業間的合作有利于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是銀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同時,隨著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日益提高,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相互滲透,各項金融業務相互交叉,業務風險相互交叉,客觀上也要求金融同業共同合作,整合有效資源,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并化解風險。
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同業授信業務的意義
同業授信業務是金融同業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商業銀行與眾多金融同業客戶建立業務合作關系的切入點。目前,商業銀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只有緊緊抓住新的發展機遇,建立多層次的戰略合作關系,特別是要與銀行、證券公司、租賃公司、財務公司等金融同業客戶建立授信業務聯系,才能進一步發展壯大金融同業業務。
對商業銀行授信業務的相關建議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投資機會,商業銀行可以考慮對該行業增加信貸投入。建議對于金融同業整體授信應遵循“積極發展、擇優支持、擴大授信、穩健推進”的發展戰略,防范信貸風險。
主要客戶及產品選擇建議
2010年,應繼續積極與銀行類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合作,擴大授信額度、授信品種及合作范圍。
授信管理政策。對銀行的授信額度應按照授信額度管理方法,依據各授信產品風險程度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授信額度系數。授信額度系數最高為1,最低為0,對授信對象的加權授信額度不得高于所批復的授信額度。
客戶準入政策。首先在政策性銀行方面,應積極開展對政策性銀行的授信業務,密切跟蹤各政策性銀行的改革進展情況,根據其改革方向、業務定位和經營特點,結合商業銀行實際,擇優開展相關業務合作。授信以同業存放、拆借、信貸資產轉讓、票據、擔保、代付、代理和資金資本市場業務為主。而地方性銀行,應擇優開展對地方性銀行的授信業務。對于地方性銀行采取分類準入制:按照所有者權益、資本充足率和資產質量情況,對地方性銀行進行分類管理,對于所有者權益較高、資本充足率不低于8%且不良率較低的銀行,可適度加大支持力度。可開展的業務品種包括同業存放、拆借、信貸資產轉讓、票據、擔保、代付、代理和資金資本市場業務。對所有者權益、資本充足率和資產質量未同時達到上述標準的地方性銀行,應審慎開展授信業務,不能開展純信用類授信業務的,可以開展的業務品種包括信貸資產轉讓、票據、代理方面的業務。
產品分類政策。按照操作主體,授信產品可分為兩類:總行操作的授信產品和分行操作的授信產品。總行操作的授信產品包括利率衍生品、即期外匯買賣、匯率表外產品、利率衍生品、匯率表外產品、拆借、存放同業、表內產品等;分行操作的授信產品包括回購型銀行承兌匯票轉貼現、回購型信貸資產轉讓、銀行承兌匯票直貼、買斷型銀行承兌匯票轉貼現、買斷型信貸資產轉讓(資產債務人為金融機構)、擔保、代理、代付、存放同業、拆借等。另外,為保留授信產品的靈活性,可視情況追加授信產品或暫停授信產品。
額度核定政策。給予銀行的基準授信額度可按照擬授信銀行上年末所有者權益的一定比例來核定。同時參照其總資產規模、資本充足率、不良資產率、撥備覆蓋率、資產利潤率、存貸比等指標上下浮動。
重點授信產品選擇建議
金融同業授信業務涵蓋了銀行大部分的授信產品,但為了有效控制業務風險,原則上以風險低、利潤大、有利于帶動相關業務發展為準則選擇授信產品,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重點授信產品,如同業拆借、代理金融機構授信業務類等。
同業拆借。同業拆借市場是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短期、臨時性頭寸調劑的市場。由于同業拆借的期限較短、風險較小,許多金融機構都把短期閑置資金投放于該市場,以利于及時調整資產負債結構、保持資產的流動性。最新頒布的《同業拆借管理辦法》規定了16類金融機構可以申請進入同業拆借市場,這個范圍涵蓋了所有銀行類金融機構和絕大部分非銀行類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進入同業拆借市場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通過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網絡進行,從事同業拆借交易須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督和檢查。因此,同業拆借的風險相對較小,是重點開展的同業授信產品。
代理金融機構授信業務。代理金融機構授信業務是指銀行作為代理人,接受其他金融機構(以下簡稱“委托人”)的委托,在由委托人承擔其客戶(以下簡稱“申請人”)違約風險的前提下,代理委托人向申請人開立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保函以及國內信用證代付、國內保理代付等在內的代理授信業務。該項業務不占用銀行信貸規模,風險資產占用較低,盈利空間較大,同時有助于各類金融機構提升市場接受程度,調劑資金余缺,鞏固現有客戶,提高整體經營水平。
商業銀行還可以根據不同類型同業客戶的實際需求,選擇信貸資產轉讓、票據貼現和轉貼現、資產抵押貸款或質押貸款、擔保及其他表內外業務等授信產品,以深化同業客戶合作關系、滿足同業客戶的正常資金需求。
另外,鑒于金融同業產品監管要求較高、市場需求變化較快,原則上應以短期授信為主,并結合國家產業規劃、政策要求及發展前景選擇合作項目。對于應收租金保理、同業借款等產品應結合項目背景適當給予中長期授信。
區域選擇建議
我國金融機構與客戶的分布規律有較大差別,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和一些中心城市。從地區上看,東部地區金融機構個數、從業人員和資產總額在全國占比最高;其余主要集中在環渤海、珠三角等地區。從城市上看,同時擁有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總部的城市從多到少依次為北京73(13、16、44)家、上海59(3、14、42)家、深圳33(3、17、13)家、天津7(2、1、4)家、南京6(2、3、1)家、廣州6(1、3、2)家、杭州6(1、3、2)家、大連5(1、1、3)家等。以上地區、城市經濟環境良好,地方政策法律法規較健全,金融同業市場基礎較好,總體信用環境較好。
對于實行一級法人制的全國性金融機構而言,區域風險和差別并不十分明顯,可視客戶的具體經營情況和所處行業狀況做個案處理。對區域性金融機構則應有所不同,基本原則是對主體業務和主體風險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可以優先支持資產業務,對于主體業務和主體風險集中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的要謹慎支持資產業務。
另外,在制訂區域授信政策時,對于行業龍頭相對集中的環渤海、珠三角以及東部地區應合理確定信貸投放規模,結合區域經濟特點確定合理的目標客戶授信量,區域信貸投放應綜合考慮金融產業集群化與資源緊缺并存的問題。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中信銀行公司銀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