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7月以來,受宏觀經濟數據好于預期、流動性相對充裕以及投資者對后市較為樂觀等因素綜合影響,A股市場迎來反彈行情,整體在震蕩中上升,各指數均獲得了正的階段收益。然而,市場中大小盤分化愈加明顯,呈現出小盤股收益優于中盤股繼而優于大盤股的格局。從7月5日至9月7日收盤,巨潮大、中、小盤指數的階段漲幅分別為17.41%、30.27%和32.67%。同期,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指數獲得了22.59%的階段收益,表現優于巨潮大盤指數,遜于巨潮中盤和巨潮小盤指數。
2010年年初的成分股定期調整后,最佳分析師指數剔除了部分市值較大的股票,取而代之以一批規模適中、成長性良好的,指數的流通市值覆蓋率相應有所下降。根據9月7日收盤數據,最佳分析師指數流通市值為34415.21億元,占A股市場流通市值的比例為22.86%,成分股平均流通市值344.15億元,屬于一只中等偏上規模的指數。
此番行情中,最佳分析師指數體現出了良好的反彈能力和較高的收益性,階段漲幅遠超出市場上一些知名的大盤藍籌股指數以及其他同類規模的指數,可見成分股均衡的規模結構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最佳分析師指數的表現一向優于具有類似主動策略性質的基本面50指數和財富大盤指數,而在上漲行情中這種優勢更加突出,足以證明最佳分析師指數采用的主觀薦股與客觀編制的合成選樣策略的優異性(附圖)。
絕大多數的最佳分析師指數成分股在反彈期間都獲得了正收益,漲幅在50%以上的有13只,30%以上的46只。制造業在指數中權重最大,約占34%,此階段整體表現出色,為指數的上漲提供了充足動力。其中尤以金屬、非金屬行業領漲指數,在漲幅前十位中占據四個席位(附表)。
作者供職于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指數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