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時光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可是只要提起《紅燈記》,恐怕人人都能唱上兩句:“爹爹,你聽我說……”而且腦海里立刻會閃現出李鐵梅那穿著一件藍底白花小夾襖,甩著一條大辮子的剛毅身影。作為其扮演者,劉長瑜其情其事也伴隨著這部紅色經典之作而生出許多愛恨情仇。
她在上海一炮打響
舊社會大都是窮苦出身的孩子才去學戲,混口飯吃。而劉長瑜卻出身于富有的人家,她的父親周大文曾是奉系軍閥的高級文官,上世紀20年代還曾當過3個月的平北市市長,但他極喜愛京劇,是業余票友,閑來還常教女兒唱上幾段。
出于愛好,1951年,年僅9歲的劉長瑜就考進了中國戲曲學校。1959年,為了慶祝建國10周年,排演大型話劇《牛郎織女》,劉長瑜所在的班提前畢業了。畢業后,劉長瑜就被分配在中國戲劇學院的實驗劇團。她一方面是教學生,另一方面是演出示范。
1961年底,實驗劇團到上海演出。這次,劉長瑜在《香羅帕》中演的是一個配角,只有一句唱詞。她在后臺一出聲,還沒有走出來,臺下就掌聲雷動,贏得了滿堂叫好聲。此外,劉長瑜還演出了自己的成名作《賣水》。這次高水準的演出在上海一炮打響,極為轟動。
愛恨情仇《紅燈記》
1963年2月22日,江青來到上海紅都劇場,觀看上海愛華滬劇團演出的滬劇《紅燈記》。她對該劇的印象很好,而且覺得比哈爾濱京劇院演的現代京劇《革命自有后來人》更好一些。她想把《紅燈記》再排演為更成為經典的京劇樣式,便向當時的中宣部副部長兼文化部副部長林默涵表達了這個意思,建議由林默涵找人改編成京劇。
林默涵選中了精通京劇藝術的導演兼編劇阿甲,阿甲在延安時曾與江青同臺演出京劇《打漁殺家》。沒有多久,阿甲參與劇本編寫工作,把劇寫完,并排演出來。周總理看了認為不錯,但江青并不滿意。總理只好讓林默涵負責,找有關人員再修改一下。
京劇《紅燈記》選用了最強的演員陣容,李玉和一角最初由李少秦扮演,后改為錢浩梁;李鐵梅一角本來由曲素英和張曼玲扮演,那時劉長瑜正出國演出,回國后又在外地“搞四清”,是被臨時叫回來演李鐵梅的;李奶奶由高玉倩扮演;鳩山由袁世海演。這些人的功底無可厚非,但江青仍然不斷地挑毛病。
比如,李奶奶和李玉和犧牲后,李鐵梅一個人回到家時,有一段唱是:“提起敵寇心肺炸……”開始時唱腔不是高八度,而是平的,這本是設計師設計的唱腔,也怨不得劉長瑜。而江青卻說:“這段唱腔不好,是路線斗爭的問題。”劉長瑜不愿怪罪導演,只好忍氣吞聲解釋說:“江青同志,這句是我沒唱好,是我聲音的爆發力不夠,沒有體現出李鐵梅那悲憤的心情。回去后,我一定向葉盛蘭老師學習。”沒想到,江青聽了卻勃然大怒,拍著桌子吼道:“你這個小鬼!你敢跟我頂著干!”劉長瑜和在場的人都傻了,不明白這是怎么了?!
袁世海為了給劉長瑜打圓場,也接過話來說:“我們研究一下,再修改修改。”江青的臉色總算緩和下來。后來,那段唱詞改成高八度的腔了。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袁世海等老藝術家都成了“黑幫”。一次江青接見錢浩梁時說:“我記袁世海一功,當時路線斗爭那么激烈,劉長瑜這個小鬼跟我頂牛,還是袁世海說了句公道話……”憑這句話就把袁世海從牛棚里給解放出來了。
而劉長瑜卻被說成是對抗江青、破壞革命樣板戲的內部敵人。從此,她便沒完沒了地挨整。
錢浩梁為了爭寵,還趁機到江青跟前告狀,說劉長瑜如何出身不好,表現不好之類的話,江青倒也干脆,說:“你們看是找到比她好的,就把她換下去!”于是,讓杜近芳、李維康、楊秋霞都來試演李鐵梅一角。不過換來換去總覺得都還是不如劉長瑜順眼,只好還讓劉長瑜演下去。外人都以為劉長瑜能演李鐵梅,該是多么受寵,而實際上遭的罪、受的氣,只有劉長瑜自己知道。雖然,劉長瑜與錢浩梁在臺上扮演的是一對革命家庭的父女,爹爹對女兒情深義長,坐在臺下的觀眾聽到的是他們慷慨陳詞和洪亮的唱腔,看到的是他們的動作和表演,卻無法看清他們的內心世界,不知道他們那時已互相憎惡得從不對眼神,在臺上對唱時,李玉和只看鐵梅的腦門兒,而鐵梅只看李玉和的鼻子。
1973年,劉長瑜生了一個男孩,她的處境沒有絲毫的改善。她是“政治局里都掛號的人”,連帶著家人好友都受牽連。無論是“批林批孔”,還是反擊“右傾翻案風”,她都是被批判的活教材。孩子長到一歲時,這種批判幾乎使她精神分裂。
兩次婚姻苦樂參半
劉長瑜的第一個丈夫,是她在戲劇學校時的同事,當時戀愛就是戀愛,從沒有想到過要結婚。而且劉長瑜曾寫過字據,保證25歲前不結婚。在她看來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演員早結婚影響自己的事業。
但到了1967年,她還是結婚了。因為那時劇團里鋪天蓋地,貼滿了她的大字報,說她是文化部的黑尖子、修正主義的黑苗子,她需要有精神上的支柱。結婚后劉長瑜才知道丈夫夜里咳嗽得厲害。這咳嗽聲不對啊?劉長瑜勸他到醫院里去看看怎么回事,丈夫不以為然。直到有一天,劉長瑜去上班了,他自己在家感覺像是煤氣中毒了,才去醫院看病。大夫看他又黃又瘦,便問了句:“你還有哪里不舒服?”他說:“咳嗽。”醫生為他做了X光透視,這才發現,他肺上長了個東西,便馬上將他轉到阜外醫院。等醫院診斷書出來后,劉長瑜才知道,是瘤子,得開刀。
開刀以后,癌細胞迅速擴散,長滿了肺部……絕望中,為了能救活丈夫,劉長瑜四處求取秘方,心想也許民間的祖傳秘方能醫治好愛人的病。但歷盡千辛萬苦,卻沒見什么效果。
1967年4月12日那天,丈夫不行了,趕緊送到醫院,沒幾個小時,呼吸已經沒有了,瞳孔在慢慢放大。在丈夫彌留之際,她說:“你放心地去吧,你該做的都做了,你不用擔心我。”說完就放聲痛哭。直到第二天,她才回過神來,頓時覺得天塌地陷,沒有了依靠,沒有了知音。她很久都不能習慣這種情況,失魂落魄,哭了一場又一場。
沒過幾個月,有人開始給劉長瑜介紹對象,各種各樣的人擁上來,有會說6國語言的才子,有身居要職的官員,有名門顯貴的子弟……還有那一堆堆的求愛信。劉長瑜不想一天到晚陷在這些糾纏之中,更不想為此鬧得滿城風雨。
她回絕了所有的追求者,自己閉門思考了整整一個星期,她決定選擇一個彼此了解的人。她的同事當中有一個武打演員,也是武打戲的編導,叫白繼云,劉長瑜覺得他人品好、身體好、和大家的關系也好,他會成為她值得信任的志同道合的伴侶,他們平時就是很好的同事。1968年,他們結婚了。那年正是劉長瑜遭難的時候,白繼云處處關心她、安慰她,使劉長瑜在忍辱負重之際,還能有一個為她遮風避雨的港灣。劉長瑜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幸福。
上世紀70年代后期,文藝界迎來了自己的春天,這給了演員們廣闊的創作天地。那時被壓抑多年的劉長瑜剛30多歲,她有著旺盛的創作欲望。1978年后,她恢復演出了一些劇目,包括她的成名作《賣水》、《紅樓二尤》、《香羅帕》、《辛安驛》,并新排了《燕燕》和《金玉奴》等劇目。
摘自《新聞信息報》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