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的洪先生在沏茶時抬了一下右膀子,頓時痛得齜牙咧嘴,苦不堪言,去醫院檢查后發現,他肩膀痛的“元兇”其實是肩周炎。
肩周炎多發于中老年人,特別是50歲左右的中年人,故又有“五十肩”之稱,但在長時間伏案工作或使用電腦的年輕人中也可能發生,疼痛一般位于肩前外側,有時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背區,發病時肩關節僵硬,活動受限,所以又稱“凍結肩”。嚴重時端碗吃飯、伸袖穿衣、洗臉梳頭以及解、系腰(鞋)帶都感到困難。
如發現得早、病情較輕,采用藥物、針灸、鍛煉等療法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肩周炎可以好轉,但仍會殘留一些活動障礙,恢復過程需要12~42個月。患者只有進行適當的鍛煉,才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營養供給,緩解肌肉萎縮,分離粘連瘢痕,增加肩關節活動幅度。
運動時,肩膀會出現疼痛,由于擔心堅持鍛煉會加重病情,患者往往注意休息而疏于鍛煉。然而,肩周炎患者帶痛鍛煉非常必要,患病早期更是如此,如果因疼痛而不敢運動,就可能逐漸發展為肩關節活動受限、肩臂局部肌肉萎縮等。
患者不妨每天早晨或晚上選擇適當的場所活動肩膀,如拉吊環、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可起到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也可嘗試做“蝎子爬墻”:面對墻壁站立,患肢貼墻,盡力向上,抬至肩痛不能忍受為止,然后以健手扶之,再向上抬稍許,以痛能忍受為度;還可以側面、背對墻壁、手摸對側肩膀且盡量向后,重復上述動作。當手指達到所能摸到高度時,在墻上作好標記,每日循序漸進,1周對照1次,可以衡量肩外展的進展情況。
需要注意,鍛煉最好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盡可能最大限度地完成動作。如肩周炎已處于凍結期,鍛煉時不要用力過度,尤其不能使用猛力,以防造成脫位或骨折。睡覺時空調溫度不要低于25℃,不要將肩膀露出被子外,更不能讓空調和風扇對著肩膀吹。在飲食方面,則要加強營養,多吃牛奶、雞蛋、豆制品、骨頭湯、黑木耳等。
編輯/李宇杰liyujie@jtyy.com
>> 鏈接
簡單4招,趕走肩周炎
◇端肩端肩鍛煉(相當于肩膀上抬)是自治肩周炎的重要療法,能起到緩解肩痛的良效。左右肩可交替進行,每次至少做20下。
◇搓背患臂從背后下側摸背,好臂從背后上側去拉患臂。由于兩臂一般難以互相摸到,可以用一條毛巾連接兩臂,如同搓背一樣。
◇劃圈每隔一兩個小時做手臂劃圈動作,上下、左右、前后劃圈都可以,順、逆時針交替進行。可以一手叉腰,另一手臂劃圈,也可兩只手臂同時劃圈。劃圈時動作一定要緩慢。
◇梳頭雙手像梳頭一樣,交替由前額、頭頂向枕后、耳后繞頭1圈,每次至少做20下。也可以做抱頭動作,即兩足站立與肩同寬,兩手交叉緊抱后腦;兩肘拉開,與身體平行;兩肘收攏,似挾頭部,反復交替至少做2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