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感官教學是基于腦科學研究提出的。腦科學研究表明,調動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大腦通路,從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經連接。針對教材內容,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教學中應用電腦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重視化學實驗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精煉的歸納整理知識點、鼓勵學生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學習化學等方面,講究教學策略,活用多感官教學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盡可能多的創造學習活動的機會、時間和空間,會使適合各種學習方法的學生最大可能得到訓練,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效率與興趣,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多感官;多媒體;活動;歸納整理;生產生活實際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一個成功的化學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中,活用多感官教學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學習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的動力。
多感官教學是基于腦科學研究提出的。腦科學研究表明,調動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大腦通路,從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經連接。在學生學習中提供多種感官知覺的刺激和經驗,以感官做前導,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感官知覺系統來探索、嘗試、學習新事物,使其潛能得到建立和開發。多感官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變化,交替使用,會使適合各種學習方法的學生最大可能得到訓練,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效率與興趣。
一、化學教學中應用電腦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化學教學中運用電腦多媒體技術,可將不同的化學內容進行模擬,把書本上靜態的知識應用為動態、直觀、簡潔的,增加課堂教學的表現力。#8239;我在《生活中常見的鹽》課堂教學活動中,網上查閱食鹽在生活中應用的《食鹽的簡介》,用圖形、圖象、聲音、動畫以及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邏輯連接,用最簡潔、綜合文字與動感畫面講述食鹽在生活中制取、應用。不僅使學生直觀、生動、形象地了解到食鹽在生活中應用,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研究氯化鈉性質、制取方法的興趣。
利用電腦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地提高課堂效率;也可以最大限度增強學生視、聽、讀、寫功能,使傳統教學模式得到改變。我們教師將多媒體教學的趣味性、直觀性為教學所用,可以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獲得知識。
二、重視化學實驗教學
“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基本特征。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發展的最現實、最生動、最有效的物質載體。學科的基本特征決定了學科的學習特點,在實驗中學習化學無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化學學習方法之一。
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趣味實驗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情緒,幫助學生擴大視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例如:在第一節化學課上,我以趣味實驗“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清水變牛奶、牛奶變雪碧”這些小實驗使學生的情緒高漲。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向學生提問,什么是化學?它的研究對象是什么?這樣利用實驗現象吸引學生,走進化學課堂。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教師也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而化學實驗是最形象、最生動、最直觀的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之一。例如在進行初中化學的關于《水的凈化》的學習時,我能結合《魯濱遜漂流記》創設生活故事情景開展教學活動。本單元是從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展現水與人類的關系、水資源概況、水的污染和防治等問題;以水為載體,將有關化學的基本概念及沉淀、過濾、蒸餾等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學習有機穿插于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內容之中,突出人文內涵和教育功能,充分體現了化學學科社會性與探究性。本著化學“源于生活,服務生活”的理念,運用情景設置使化學學習與生活聯系,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化學學習的成就感與滿足感。不但增加了學習化學的興趣,而且增強了協作意識,動手能力、溝通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教師只要會選擇,巧妙安排實驗,就一定會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擴大參與面,為廣大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教師可以把表演帶進課堂,讓學生表演,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或師生共同表演。教師盡量讓學生把所學內容,按設定的情景結構演出來,做到聲情結合,使學生得到大量的聽說機會。例如在學習離子化合物時讓兩名學生演示離子形成的過程,形象而生動,讓學生印象深刻,又能較容易的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多采用辯一辯、比一比、賽一賽等活動形式,加強同學間的合作,促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如在《空氣、氧氣、水》專題復習中,學生面對各學科的緊張復習心理上已呈現出疲憊的狀況。如何才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策略上,我改變新授課的思路,將所涉及的知識點歸納整理形成一組競賽題,以“勇闖植物關、勇闖動物關、勇闖星座關”題型呈現,由每組學生自主選擇每關里的題目,答對者獎勵智慧星。同學們在齊心協力的情況下順利闖關。即讓學生覺得好玩,又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教師還可以根據所講授的內容設計一些學生實踐活動,比如學完溶液的酸堿度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測土壤的酸堿性、洗發液、護發素的PH值等。根據家庭小實驗的要求和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一個簡單的家庭小凈水器,引導學生用廢棄電池的炭棒做電極、除去水瓶中的水垢等。
活動形式的豐富多彩,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避免教學方式的單一、枯燥,學生課堂上一定也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四、精煉的歸納整理知識點
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注意結合練習對用語的書寫規則、步驟反復提煉、高度概括或把繁雜難記的內容編成幾個句子,學生往往念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例如對地殼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氧硅鋁鐵”的記憶可編成順口溜為“養閨女貼”心;對化合價的記憶可編成“氫氯鉀鈉銀都在1價尋……”讀起來,朗朗上口,也可叫學生自編自演,在課前用三、五分鐘上演一段筷板活躍氣氛。在教學氧氣的實驗室制取步驟時“檢查裝置氣密性—向試管中裝入藥品—固定反應裝置—點燃酒精燈加熱—收集氣體—撤離導管—熄滅酒精燈”。讓學生用幾個字來概括,在學生小組討論后得出順口溜“查—裝—定—點—收—離—熄”,并且有學生也利用諧音歸納為“茶莊定點收利息”。這樣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將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的主要步驟掌握了。
五、鼓勵學生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學習化學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用學習的化學解釋身邊的物質及其變化,可以解開學生心目中的許多迷團,使學生感到生活處處皆化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如在《元素》課題教學中,為了避免化學用語教學的枯燥,我能創設生活情景,列舉身邊常用的物質,以實物、圖片引起學生的關注,要求學生觀察各種瓶子上或包裝袋上的標簽看礦泉水中含有哪些元素,可以介紹所學習的多種元素對人體的作用。如人體缺鋅影響智力發育故有智多鋅,人攝取鋁過量使人變得反應遲鈍;缺鐵貧血,缺碘得大脖子病,缺鈣得佝僂病……這樣,學生聽得快樂、記得輕松,學習化學方程式時,要求學生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雞蛋在石灰水中浸泡一會撈起可以保鮮的原因等。教師教學中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就可以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從而讓學生順利完成學習目標,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友善用腦的多感官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直觀、生動、有趣”地學習,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下記憶、理解、掌握;在聯系實際解決問題中,找到學習的樂趣,煥發出學習動力,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