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科學進步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交通工具中機動車普及,重癥腦外傷、腦出血增多;而術中惡性腦膨出是神經外科顱腦損傷及腦出血術中常見較難處理的問題之一,一旦發生其膨脹速度驚人,難以控制,以往用過渡換氣、控制血壓、應用脫水藥仍不能控制,常切除腦組織方能關顱,預后較差,所以重在預防。正確的開顱方法能有效解除或減輕腦膨出,介紹如下:首先判斷其能否發生很重要,神經外科醫師對每一位開顱手術病人都應警惕術中腦膨出可能,做到有備無患。具體操作:一.首先在CT片上觀察出血及病變部位,1.病變越靠近顱底發生腦膨出可能越大(原因可能于顱內靜脈受壓回流受影響有關),2.腦組織彌漫性腫脹:CT片表現為灰白質分界不清,3.腦池減小甚至消失:側裂池、側腦室及其他腦池及腦溝減小甚至消失,尤其顱底環池、鞍上池消失時更預示病人瀕危,應盡早手術,開顱時發生腦膨出可能性更大。二.根據臨床表現判斷有可能術中腦膨出:1.術前瞳孔散大尤其雙側均較大者,腦膨出可能更大。2.同時合并呼吸系統疾患:如腦出血病人舌后墜、腦外傷病人顱底骨折、腦脊液鼻漏等導致病人呼吸不暢、血氧偏低,C2O潴留,術中腦膨出可能性更大。處理經驗:1.術中開顱骨窗盡量足夠大,可達12*12cm2。2.骨窗盡量靠近顱底,一般需到達顴弓處。3.棄骨瓣后,見硬膜張力高,有時甚至硬膜張力過高硬如堅石,此時腦血流已減少甚至消失,若全部剪開硬膜,腦血流劇增,靜脈回流不及,腦膨出將無法控制,正確方法是不要急于全部剪開硬膜,只剪開病變處硬膜(尤其顱底處病變),余下硬膜不予剪開,剪開病變處硬膜后,往往病變腦組織溢出,連同血腫及病變腦組織一同清除,并予止血,清除病變后,顱壓降低,腦血流緩慢增加,病變壓迫靜脈回流障礙被解除,硬膜張力下降,腦搏動恢復,此時再剪開其余硬膜,不會發生腦膨出。腦內血腫手術同此,發現腦腫脹明顯、硬膜張力過高,可先于血腫中心處穿刺硬膜抽吸血腫或剪開硬膜2-3cm先清除血腫再剪開其余硬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