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均糧食占有量序列是一組依賴于時間變化的隨機變量,可用ARIMA 模型予以近似描述。文章運用1950~2007 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數據建立ARIMA模型,對我國未來人均糧食占有量進行預測,結果表明:2010年的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可以滿足未來十年內人均消費量。通過對未來人均糧食占有量的科學預測,以期對國家合理規劃未來糧食生產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ARIMA 模型;平穩時間序列;人均糧食占有量
1、引言
當前中國糧食安全總體形勢較好,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發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糧食消費需求呈剛性增長;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等因素對糧食生產的約束日益突出,中國糧食供需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保障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因此,糧食安全問題是當今備受矚目的問題之一。確保糧食安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前提,也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據預測,到2010年我國居民人均糧食消費量為389公斤,糧食需求總量達5250億公斤;到2020年人均糧食消費量為395公斤,需求總量達5725億公斤(《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如果科學的預測出未來人均糧食的占有量,就可以判斷中國在未來幾年是否會遭遇糧食危機,對于合理規劃我國糧食生產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影響人均糧食產量的因素較多,所以通過對不同因素的逐個建立模型分析會非常復雜,而且可能會造成較大誤差。但是如果通過時間序列的本身的趨勢去預測它未來的走勢,會更準確,因此本文選用ARIMA模型作為分析預測工具。
2、ARIMA簡介及建模流程
ARIMA模型即自回歸滑動平均模型(Auto 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是一種精度較高的時序短期預測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某些時間序列是依賴于時間t的一組隨機變量,構成該時序的單個序列值雖然具有不確定性,但整個序列的變化卻有一定的規律性。其建模流程為:
(1) 序列的預處理,判斷該序列是否為平穩非純隨機序列,判斷的標準就是ADF檢驗。若為非平穩序列,須對該序列進行d次差分變換,直到差分后的序列通過了ADF檢驗,繼續下一步。
(2)計算出差分序列的樣本自相關系數ACF和樣本偏自相關系數PACF的值;
(3)根據樣本自相關系數和偏自相關系數圖,初步選定ARIMA的p和q的階數。再根據AIC和SC判斷準則最終確定p和q的值。
(4)在分別確定了ARIMA的d、p、q的值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對該模型的參數進行估計。
(5)對模型的再檢驗。一是檢驗模型參數的估計值是否具有統計顯著性;二是檢驗殘差序列的隨機性。
(6)利用擬合的模型,預測序列的未來走勢。
3、對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的實證研究
3.1數據來源與描述。
本文以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的歷史數據作為觀察對象進行分析,選用1950年至2007年作為樣本區間,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利用統計學軟件Eviews進行分析。圖一是用Eviews繪制的中國人均糧食的時序圖。
3.2、數據的平穩化處理。
把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處理后的序列記為y,則y=logx。序列y的時序圖如圖二:
通過ADF檢驗判定y的平穩性,ADF檢驗的表明該序列為非平穩序列。對y進行一階差分所得序列z的時序圖如圖三,ADF的檢驗結果如表一。
ADF檢驗統計量為-6.398513,明顯小于1%、5%和10%顯著性水平的臨界值,表明該序列為平穩時間序列。
3.3、模型的識別。
對模型的識別就是確定ARMA模型的p和q的階數。表二給出了序列z的自相關圖和偏自相關圖,由偏自相關圖的截尾特征可以判斷出p值,根據自相關圖判斷出q值。初步判斷p=2或3或4,q=0或2。再由AIC和SC準則來進一步確定p和q的階數。運用Eviews軟件再對序列z進行一次單位根檢驗,分析結果可得出p和q的值:p=3,q=0。即z序列滿足3階自回歸移動平均過程AR(3)。同時Eviews還給出了參數的的估計值,如表三所示。由此我們得出表達式:
3.4、模型的檢驗。
參數估計后,對參數的顯著性進行檢驗,由表三得知,所有的參數都通過了t檢驗,模型在統計上是顯著的。我們對模型的殘差序列進行白噪聲檢驗,如表四, Eviews給出了殘差的自相關和偏自相關圖,同時給出了Q統計量。
Q(24)=18.561,因為Q(24)=18.561<Q0.05(24-3-0)=32.671,所以殘差序列在 的置信水平下是白噪聲序列。模型通過了檢驗。
3.5、模型的預測。
利用AR(3)模型對2008年和2009年的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進行預測,并與真實數據進行比較,如表五所示:
由表五可以看出,模型對2008年的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預測值與實際值誤差為1.3%,對2009年的預測誤差為2.2%,誤差有變大的趨勢,這是由于ARIMA模型適用于短期預測不適于長期預測的結果。不過誤差范圍并不超過5%,說明ARIMA模型對于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的預測是基本準確的。利用ARIMA模型再次對2010年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進行預測,得出的預測結果是396公斤。
4、結論
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序列為非平穩時間序列,是一組依賴于時間變化的隨機變量,可用ARIMA 模型予以近似描述。本文運用1950 ~2007 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數據建立ARIMA模型,經實證檢驗,預測誤差較小,預測精度較高,可用于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預測。
預測結果表明,中國在2010年人均糧食占有量為396公斤。據《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預測,到2010年我國居民人均糧食消費量為389公斤,到2020年人均糧食消費量為395公斤。也就是說,2010年的人均糧食占有量可以滿足十年后的消費需求,我國未來幾年不存在所謂的糧食危機。同時根據人均糧食的時序圖可以得出,我國未來的人均糧食占有量是呈遞增的趨勢,但增速有所下降,國家在制定長期糧食生產計劃時,應關注此現象,以確保我國在更長時間內的糧食安全。
參考文獻:
[1]劉紅梅.ARIMA模型在股票價格預測中的應用 [J] 2008.06
[2]柯文泉.ARIMA模型在上證指數預測中的應用 [J] 2008
[3]張曉峒.Eviews使用指南與案例 [M] 2007
[4]全福生,彭白玉.ARMA模型在中國股市中的應用 [J] 2009.06
[5]杜雨瀟.基于ARIMA模型隨我國能源需求的預測 [J] 2008.09
[6]張曉峒.計量經濟學基礎 [M] 2006
[7]張成思.金融計量經濟學 [M] 2008
(作者單位:青島大學經濟學院 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