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02年被布什任命為美聯儲理事之前,伯南克主要從事學術工作,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17年,2005年6月,伯南克開始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還是在2005年初的時候,伯南克在美國經濟協會年會上有一段講話,講話中他提到了自己從教學到從政的轉型。
他說,現在工作不好的一面就是要著正裝上班。而特意穿著不舒服的衣服上班只是為了向公眾表明你是非常嚴肅負責的官員。他曾說,美聯儲官員應該穿著夏威夷襯衫、百慕大短褲以顯示其對公眾負責,現在看來那只是學者的玩笑,當不得真。撇開著裝,伯南克一臉的花白絡腮胡子和格林斯潘滿臉的褶子一樣,其實就是美聯儲的招牌,或者說是一個明確的信號——“這家伙看起來很穩重。”如果長著一張曼昆(哈佛大學教授)那樣的娃娃臉,總統是不會任命他為美聯儲主席的。
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期間,有一次伯南克在白宮向布什總統匯報情況。布什注意到他一身黑西服卻配著一雙淡褐色的襪子,忍不住說:“你在哪兒買的這些襪子?它們和你的衣服很不協調。”伯南克本著學者的誠實與不卑不亢,直接給他頂了回去:“我是在GAP(美國服裝連鎖店)買的,7塊錢3雙。”在整個45分鐘的匯報期間,總統幾次提到了他的襪子。
后來,以伯南克為首的整個經濟團隊都穿起了褐色的襪子,他們甚至動員副總統切尼也穿上了。
于是,當這個團隊又一次集體出現在橢圓形辦公室的時候,布什發現這幫家伙穿的都是褐色襪子。這顯然是在向自己挑釁嘛!布什冷冷地說:“啊!你們真是太有意思了!”然后轉向切尼:“副總統先生,你怎么看這幫穿著褐色襪子的家伙?”切尼略抬了抬腳,示意自己穿的也是褐色襪子。
“我暈……”我相信布什總統當時可能是這樣反應的。
學者總會有一些個性。只要不影響大局,有個性應該是好事。在中國,也有不少學者從政,但不知道有誰能像伯南克那樣穿“有個性”的襪子。
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于這些官員的襪子是否有個性,而在于他們的觀點、想法是否有個性。(摘自《經濟學家茶座》)
“中國特色”比“中國模式”提法好
北京市政協原副主席朱相遠近日在《北京日報》上撰文說,近年來,國外一些媒體紛紛提出“中國模式”論,有的還認為“中國模式”優于“美國模式”,可供發展中國家示范。國內有些人也在談論“中國模式”。筆者認為,“中國特色”的提法比“中國模式”的提法好。
總結我國30多年改革發展史,最寶貴的經驗,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兩條正是反對模式論,堅持特色論的偉大成果。
模式論與特色論差異至少表現為三方面:第一,特殊性與普遍性。特色論強調特殊性;模式論卻夸大普遍性,認為自己的“模式”放之四海而皆準。第二,變動性與永恒性。特色論認為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任何思想、體制雖有相對穩定的階段性,但本質上卻是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的,這樣才能保持時代特色。模式論則把某種模式,當成永恒不變的固定模式、終結狀態。第三,多樣性與一致性。特色論認為,世界政治上應是多極的,文化上應是多元的,人們的生活應是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這就是“和而不同”的和諧世界。模式論則認為世界應統一為一種模式,因他們重視一致性。由上可見,我們在理論上應當保持清醒,堅持特色論,強調“中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