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音樂是西方音樂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較傳統音樂來說,音樂創作以及表現表演都有顛覆性的意義。音樂形式突破了傳統中各個要素的規范和規定,并遵循了新的哲學和美學思想,音樂作品以新的面貌呈現出來。這種現象的出現離不開當時社會環境和背景的影響,20世紀政治、經濟和文化等一系列的變化,成為西方現代音樂標新立異的動力。
關鍵詞:新音樂;音樂要素;達達主義
中圖分類號:J60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24-0173-01
20世紀是人類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時代,經濟、政治、文化和藝術等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方國家經濟的蓬勃發展,相繼瘋狂地對外侵略與擴張,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又促使西方社會內部沖突加劇。在內外矛盾的激化下,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給整個世界帶來滅頂之災。而那些曾經被西方列強割據和控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也紛紛在不同程度和方式上進行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在轟轟烈烈的殖民擴張和反帝斗爭過程中,原來相對獨立的東西方世界日益交涉和融通,促進了文化的相互影響和滲透。
20世紀音樂常被認為是一個特定的歷史范疇,因為它豐富多彩、派別林立而又復雜多變、標新立異。它的變革性主要表現在音樂新風格和觀念的產生,音樂語言的不斷擴充和豐富,新流派和新風格層出不窮,新的音樂理念和審美情趣不斷刷新,最為重要的是伴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逐步運用于音樂創作之中,成為音樂皆有可能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段。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沒有像20世紀以來的音樂這樣具有突破性和創造性。
西方音樂盡管在20世紀之初,依然保留了與過去傳統音樂的各種聯系,并在此基礎上使歐洲傳統音樂的表現形式和觀念上達到了極限。這一類音樂堅持調性的傳統,與浪漫主義和印象主義的音樂較為接近,音樂中仍表現出鮮明的感情色彩。另一方面,這類音樂雖然保持原有的有調性,但往往是多調性、范調性和新的調性組織觀念,在音樂語言的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豐富和拓展。這一類音樂包括:晚期浪漫主義、印象主義和新古典主義等等。
而20世紀現代音樂更為引人注目,并且至今還在孜孜探索的是我們所謂的“先鋒派”音樂。這類音樂是20世紀音樂中發展較快、離傳統最遠、又是最活躍的音樂。這類音樂背離了傳統音樂的調性觀念,在音樂的組織結構和發音材料等方面都有全新的追求和探索,而在感情表達上往往顯得冷漠,甚至忽略了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但是,“先鋒派”音樂又沒有一個統一的派別和風格,它顯示出很強的多元性和個性化。主要包括:表現主義音樂、序列音樂、偶然音樂、電子音樂、噪音音樂、新音色音樂和簡約主義音樂等等。這些音樂流派中,有的經久不衰,有的則曇花一現,但都對現代音樂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20世紀音樂的“新”主要表現在:旋律不夠流暢,大跳進行大大多于平緩的曲線浮動,不夠對稱,沒有句逗,缺少規律性。和聲中各種不協和音響頻繁出現,不協和和弦無須解決,頻繁使用11和弦和13和弦等,除三度結合外,還有四度、五度和二度的結合等。調性不明確,有的甚至沒有調性,只是情調單個孤立的音響。兩個或更多的主題出現在同一聲部,各有不同的調性,由此形成多層次的復雜織體。節奏多變,頻繁使用變換節拍,有時多奇數拍子,有的取消了小節線。從生活中獲取節奏,如把工廠中機器聲作為節奏素材等。不斷尋求新的音色以及新的發聲材料,甚至把噪音也置于音樂創作中。弦樂不再處于交響音樂的的主導地位,而突出個別樂器、管樂或打擊樂。
面對上述諸多變化,我們不禁要問:從中世紀的胚胎中孕育出來的西方音樂傳統,在歐洲沿襲了一千多年,為什么會在20世紀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走到盡頭,而使許多音樂家不辭辛苦地另辟新路。以我個人淺薄之見,大概離不開下面幾個原因:
首先,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迅速的發展,人類社會的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都徹底的轉變。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化進程的延伸,也造成了社會動蕩和各種矛盾加劇。
于是,20世紀上半葉短短的幾十年里就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規模空前的戰爭,給世界物質和精神生活都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而在兩次戰爭之間,特大的經濟危機,生產力遭到破壞,社會混亂,各種社會問題和弊端日益暴露。人們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幾千年來的信仰問題受到威脅,人們對任何事物都持有懷疑的態度。
其次,20世紀的音樂家已經完全具有獨立的身份,他們不再依附于任何人,這使,他們的創作熱情和嘗試都獲得最大的自由。
再次,到了20世紀音樂已經突破了獨立的藝術門類,各種藝術形式相互影響和借鑒,甚至綜合創作,所以,新的創作手段和表現方式有極大的探索和應用需求。
然后,達達主義的影響,也是現代音樂多元性和個性化的原因之一。《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認定“達達是一場文學和藝術運動,其規模是國際性的,其性質是虛無主義。他從1915年持續到1911年”。由于大多數達達主義者尋求“個人對藝術和世界的回答”,“強調個人需要得到自由”,力求成為反對過去并“通過戰爭和民族主義障礙”的“靠其他思想而過活的獨立的新人”。
最后,全球一體化的加深,各國文化相互影響和吸收,為音樂的創作帶來無限的素材和靈感。
二十世紀音樂一直倍受爭議和評論,現代社會的多元性也決定了音樂領域不可能用一種標準,一種眼光去衡量和比較。無論哪種音樂,都是值得珍視的藝術遺產。
參考文獻:
[1]鐘子林.20世紀西方音樂[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2]于潤洋.現代西方音樂哲學導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