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和諧校院建設起著重要作用,如何用“和諧”精神,實現圖書館的和諧管理,是高校工作者應關注和探索的重要課題。要準確地對和諧社會中高校圖書館的定位,實事求是地分析目前高校圖書館管理存在的問題,探索實現高校圖書館和諧管理的方法和途徑。應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培養員工的創新能力,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建設網絡圖書館等,大力推進高校圖書館的和諧管理。
關鍵詞:和諧精神;高校圖書館;和諧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27-0224-02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1]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將成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擺在中國人民面前。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應以是否有利于社會和諧這一點出發重新審視與評價。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和諧社會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理應受到高度重視。如何用“和諧”精神,實現圖書館的和諧管理,是高校工作者應該關注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對和諧社會中高校圖書館的重要作用認識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提出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它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對“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胡錦濤同志曾經作過精辟的論述:“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2]。高等學校作為國家各類高級人才培養基地,是構建和諧社會大系統中一個子系統,而高校圖書館則作為這個子系統中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方式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首先,高校圖書館是師生學習交流信息的平臺。和諧社會是學習型社會,因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現代化建設進程“必須擁有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必須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3]。完成如此艱巨的人才培養任務,單靠學校教育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在辦好各級各類教育的同時,努力辦好各類圖書館,為公民終身自學搭建平臺。高校師生是現在和未來我國科研隊伍的主力軍,擔負著為高校師生提供知識和信息服務的高校圖書館,在為廣大教師教學科研提供服務的同時,也為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高校圖書館是展示和諧人際關系的窗口。高校圖書館既是知識信息交流的平臺,也是重要的精神文明教育場所。在這里,館員應以熱情的態度、文明的舉止,高質量的服務、人性化的管理,為讀者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讀者則應以文明謙和的態度,尊重館員的勞動,愛護圖書資料,在禮貌和諧中享受文明知識和服務,使圖書館成為大學校園中一個美好精神家園。
再次,高校圖書館是和諧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圖書館以其自身豐富的文化內涵,使它成為高校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一般建在校園中心位置,且自然通風,采光效果好,安靜幽雅,與其他建筑物構成校園的和諧美;圖書館內部裝飾和諧,干凈整潔,能體現現代圖書館的文化內涵和教育特色;圖書館有濃厚的學習氣氛,催人求索向上,使讀者不僅在圖書館求知學習,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達到養成教育的目的。
二、高校圖書館管理現狀的不和諧問題分析
和諧社會要求其各領域以其和諧的工作與之相匹配。盡管高校圖書館在和諧社會構建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歷史及系統本身的原因,目前高校圖書館管理卻不盡人意,存在許多與時代發展不和諧現象。
1.圖書館發展與高校本身發展不和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推進和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逐步擴大,大學大眾化格局基本形成。然而,除了為數不多的一些著名高校外,一般高校圖書館的建設不能跟上學校發展的步伐,存在許多方面的不和諧問題,主要表現在圖書館資源的數量與學校師生人數的增加不和諧;圖書資料的品種和質量與學校的專業更新及課程設置不和諧;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與高校發展要求不和諧等。產生此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經費投入不足。盡管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政府對學校的投入有所增加,但與學校發展的需要相比缺口很大,因而使得學校每年投入圖書館的建設經費非常有限,導致高校圖書館無論硬件建設方面還是軟件建設方面都顯得捉襟見肘。
2.圖書館館員隊伍素質與形勢發展不和諧。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高校的教師隊伍逐步實現了聘任制、引進制,而與之相匹配的圖書館工作人員隊伍,仍然不能改變“安置所”與“家屬院”的狀況。人員結構層次復雜,團隊素質不高,服務不到位,與高等教育發展要求不和諧。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學校領導對圖書館對于高等教育與科研的作用認識不清,因而導致對其隊伍素質重視不夠。其次也由于學校產業的發展不足,造成教師家屬就業安置上發生困難,使圖書館成了安置富余人員的“收容所”。
3.館員與讀者之間關系不和諧。人性化服務是圖書館發展永恒的主旋律。如果說圖書館服務是商品,那么讀者就是消費者,商品與消費者之間是供求關系。然而一些學校圖書館館員不能以優質熱情的服務滿足廣大師生的需要,經常導致館員與讀者之間不和諧的現象發生。館員素質不高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他們不具備應有的知識和技能,因此服務水平低下讓讀者失望;部分館員不思進取,職業道德下降,服務態度生硬,使讀者不滿意;一些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使讀者的權利受到侵犯,也導致服務過程中館員與讀者之間矛盾的發生。
三、探索高校圖書館和諧管理的方法與途徑
克服不和諧傾向,推進高校圖書館實現和諧管理,需要作方方面面的努力,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和諧管理的重要基礎。“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要求管理層堅持情、理、法相結合的原則,運用溝通、寬容、激勵機制,創造出一種寬松和諧的人文環境。要把握不同館員的不同需要,因勢利導,把個人需要與現代化圖書館的整體目標結合起來,從而使每個館員人盡其才,才盡其技。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還應體現在“以人為中心,服務讀者”的服務理念上,圖書館的工作核心就是服務,最高工作目標就是讓讀者滿意,圖書館不僅要以“一切方便讀者”為出發點,組織館員深入調研讀者的需要特色,有針對性地提供特色服務;而且圖書館還要力求為讀者營造一個平等、自由的閱讀空間,使所有讀者都感受到人的尊嚴和做人的權利。
2.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
(1)促使員工團隊的和諧。要把圖書館的員工這支隊伍建設成為一支和諧相處、同舟共濟的團隊,首先要講求分工與合作的和諧。管理者要注意團隊分工與合作的協調一致,使館員在最適當的崗位上發揮出最出色的作用。其次,管理者要注意團隊內部人際關系的和諧,大力倡導員工彼此尊重和信任,相互理解與支持的良好風尚,同時管理者要見微知著,及時化解和調解員工中可能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把全體員工的思想引導到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大局上來,保持團隊的團結和諧。
(2)促使館員與讀者的和諧。館員和讀者是構建圖書館和諧人文環境的“兩翼”。要使館員與讀者和諧相處,關鍵在于館員能否為讀者創造和諧的服務環境,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為此,圖書館要堅持“讀者第一”的服務宗旨,努力提高館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服務質量;館員要為讀者積極提供深層次的服務如,導讀、咨詢、定題、查新等,力求滿足各類讀者的多方面需求。
(3)培養員工的創新能力。在激烈競爭的時代,高校圖書館要融入社會和諧發展,不斷向讀者提供知識、信息和服務,就要求館員必須具有創新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新能力就是和諧精神的體現,正如美國學者吉福德·平尚所說:“不能創新就是死亡”[4]。培養員工的創新能力應做到要在現有館員中選拔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挑大梁;要積極引進具有創新精神,又掌握計算機技術和圖書情報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要下大力氣培養圖書館工作人員,經常性地派出去、請進來,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整個團隊的戰斗力,創新力明顯提高。
(4)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建設網絡圖書館。在當前學生人數與館藏數量比例嚴重失衡的情況下,要實現高校圖書館的和諧管理,離不開現代技術手段的應用,建設網絡圖書館是解決資源不足的有效途徑。網絡圖書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讀者可利用因特網登陸國際聯機檢索系統中的有關數據庫,可以鍵接更多的網上數字資源,實現多人能同時多次獲取圖書館數字文獻資源,從而解決了傳統圖書館長期存在的館藏不足問題,把現在圖書館從單純一味地擴大館舍面積和館藏數量的誤區中解脫出來,使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更加科學、合理、和諧。
總之,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特別是有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通過黨政部門齊抓共管,和有現代化技術作保障,高校圖書館的和諧管理一定會有一個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建設中國特色會主義大問題的決定[N].光明日報,2006-10-19.
[2]胡錦濤.在中共中央舉辦的省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02-19.
[3]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邱安娜.圖書館服務創新的途徑及影響因素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