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務型教學法已逐漸成為我國外語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完成各種任務或活動為目標,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從任務型教學法的教學理念入手,探討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大學英語教學;語言交際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4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27-0271-02
引言
公共英語作為高校培養人才的一門基礎課,在特色上突出能力、注重實用,它要求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要求為依據,強調基礎性、實用性、針對性,要求正確處理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的關系。
根據高等教育公共英語教學的特點,在高校公共英語教學定位上,第一,應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真正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第二,教學中要重視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重視語言基本技能應用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但打好基礎要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教學內容不片面追求系統完整,強調打好語言基礎和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并重,強調語言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從事涉外交際活動的語言應用能力并重。第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并確保各項語言能力的協調發展,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
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目的強調如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英語教學策略方面,明確提出“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為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目標的“任務型”教學方式,使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讓學生親身參與制定、選擇任務的完成,在此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語言。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概念
“任務型語言教學”這個術語是從英文中的Tack-BasedLanguageTeaching翻譯過來的,在英文文獻里通常簡稱為TBLT。從這個英文術語可以看出,所謂任務型語言教學,就是一種基于任務或以任務為基礎的語言教學途徑(也有人稱之為任務型教學法),根據這一教學途徑,設計語言教學大綱以及編寫語言教材不是按一定的順序羅列或介紹語言項目(LinguisticItems),而是設計一系列的任務,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逐一學習各個語言項目,而是完成各種各樣的交際任務。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特點
1.通過交流來學會交際任務型語言教學中各項任務的完成離不開真實的交流,交流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交際能力。
2.將具有真實性的語言材料引入學習的環境,因為真實的場景能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不受任何約束地真正體會語言,理解語言并大膽地運用語言,達到脫口而出的效果。
3.既關注語言本身,也關注學習過程任務型語言課堂把整個教學目標設計成符合本目標的若干個任務,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各項任務,進而按步驟完成課堂的總體目標。
4.具有師生角色,學生是交際者,其主要任務是溝通。教師是助學者,任務的組織者和完成任務的監督者,有時也加入到活動之中擔當學生的伙伴,與學生共同完成交際任務。
5.學習者個人的經歷作為課堂學習的因素,任務型語言教學追求的效果,是讓學習者能用自己的語言知識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
四、任務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1.教學內容真實有趣
大學英語精讀教程為教師提供了每單元的學習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主線,重視體驗參與,重視語言運用,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和完成任務。
2.教學覆蓋面廣
任務的設計,除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情景的真實性以外,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和個性差異,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教學階梯式地層層遞進。
3.較好地培養運用語言的能力
任務型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即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語言情境、語言形式等要符合交際的功能和規律,使學習者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體會語言,掌握語言的應用。
五、任務型教學法的運用
Willis(1996)提出了任務型教學模式的三個階段:任務前階段(pre-task)、任務中階段(task-cycle)和任務后階段(post-task)。任務前階段是準備階段,任務中階段是實施階段,任務后階段是驗收與提高階段。這三個階段相輔相成,互相作用。其中任務中階段是核心,任務前階段為其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任務后階段是前兩個階段的歸宿,是促進學習者語言內化過程的具體手段。
在任務型教學法中,任務的設計不但要考慮到語言的可操作性,還要考慮到其是否具有交際性。下面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2001)Unit1,TextA:Time-ConsciousAmericans為例,說明任務型教學法在課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任務前階段。在開始學習課文之前,教師先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預習課文,主要任務是搜集相關資料,并對搜集資料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分類和總結,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識,歸納出文章的主題和提綱。如:
I. Thesis of the Text
Americans value time and save time carefully. In their eyes, time is regarded as precious resources. A person who tends to waste his own time or that of others is never accepted in American culture.
II. Outline of the Text
(1)Americans value time and save time carefully.
(2)Americans try every means to save time.
(3)New arrivals to the U.S. regard time differently.
同時,對課文中的生詞、短語和難句進行標注、討論,以掃除閱讀上的障礙,針對這一環節中的問題和錯誤,教師可指出其中較普遍和典型的問題并加以糾正。
2.任務中階段。語言教學的出發點是語言知識,終點是語言能力。語言能力是在對語言規則、語言知識的反復操練下產生的。課堂語言教學應實現由語言形式到語言運用的轉變。教師應在活化教材上下工夫,創設情境,鼓勵學生進行有意義的交際,積極參與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交際活動。這一階段是整個任務的執行階段,教師可根據前一階段的情況,以具體任務的形式來完成這一階段的活動,如設計小組討論、兩人對話、分組辯論、角色扮演、實地考察、民意測驗和采訪等交際任務,以激發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興趣,提高語言交際能力。如:小組討論 (group discussion):
(1)What does time mean to us?
(2)What precious resources do Americans value and save?
3.任務后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對前兩個階段各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在課內學生主要通過復述課文和寫作來完成對課文的全面理解。而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出了課堂,往往就進入了漢語世界,英語學習環境難以保證。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通過布置任務幫助學生加強課外英語實踐活動,營造課外英語學習氛圍。在英語課外實踐中,教師應幫助學生設計、組織、安排好任務活動,如開辦英語俱樂部、英語協會、英語社團、舉辦英語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并對任務活動及時督促、檢查、總結、評價。
結語
任務型教學法反映出了英語教學目標與功能的轉變,體現了英語教學從關注教材轉變為關注學生,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從注重語言本身轉變為注重語言習得與運用的變革趨勢。在二十多年的探索實踐中,任務型教學法已成為一種值得推崇的新型教學方法。它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挑戰與創新,更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給予學生新的感受和成就感。同時,任務型教學法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因此,作為教師,更應以語言的功能和實際運用為出發點,將任務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結合起來,并聯系大學英語的教學實際,探索大學英語的教學新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Crookes, G and R. Schmidt, Motivation: Reopening the Research Agenda [J]. University of Hawaii Working Papers in ESL, 1989,(8).
[2]Willis D.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Press,1996.
[3]魏永紅.任務型外語教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 讀寫教程 第二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