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作文涉及到語言、內容、形式、感情、思想等方方面面,任何一方面都是很重要的。但對于考場作文來說,切合題意恐怕是最為重要的。如果偏離題意,也就是我們慣說的跑題、偏題,那么無論文章的語言多么優美、內容多么充實、感情多么真摯、見解多么深刻、形式多么新穎,都會降低文章的等級,直接影響其得分的。可見,符合題意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前提和基礎,是所有評分標準中最基本也最為重要的一條。所謂糾正跑題偏題,就是在文章寫到一定篇幅的時候發現有不符合題意的情況,及時采取適當的挽救措施,努力使文章走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跑題中最為普遍的現象是審題不準,重點把握不當,這也注定了考生在動筆之前,其文章已經跑題的結局。而如果在寫作過程中,考生也沒有及時發現的話,文章也就徹底跑題了。所以,動筆之前的審題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審清題目要求、審清題意就是最可靠的糾偏,也是最有效的糾偏。
不過,考試畢竟是考試,尤其是高考,事關重大,考生心理緊張自不必說,在短時間內要把文題理解得全面透徹,確實是件很難的事。所以會有不少考生在基本理解文題的情況下,就開始動筆了,一邊寫,一邊繼續審題。如此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文章已經寫了一部分,或者已經過半了,發現有點不對路子,繼續寫下去肯定是要走題的。但這個時候,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另起爐灶已沒有可能,況且已寫的部分占去了不少作文頁面,再寫一篇的話,可能都容不下800字了,相信考生如果發現這個情況會急出一身冷汗的。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些性急的考生會不假思索地拿起橡皮就擦,或者用筆劃掉,結果耗時不說,也使得卷面不整潔。那么,對此該怎么辦?筆者認為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冷靜,考生要冷靜思考一下,問題出在何處,又是何因,然后對癥下藥采取一些補救措施,或許能生機再現,柳暗花明。下面就作文中常會出現的幾種跑題的情況談一些補救措施:
一、寫作重點對象易位——順勢逆轉,形成陪襯
這在記敘文中比較常見。如寫一篇歌頌母愛的文章,有一位考生文思泉涌,寫了很多了,突然感覺不對勁,發覺寫父親的篇幅太多了。怎么辦?他靈機一動,計上心來,筆鋒一轉,“不要以為我們家父親如此,說起母親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她的愛有時真讓我有點受不了”。下面專心致志寫母親。這一轉可謂恰到好處,使得前面寫父親的一段不僅不是敗筆,反倒成了文章的一個亮點:讓人認為原來作者是要以父親作陪襯,來突出母愛。如此一來,原本要跑題的一筆突然就成了神來一筆,妙!
二、文章主旨易位——巧明觀點,點石成金
這在議論文中比較常見。如有這樣一篇材料作文,說是蒲松齡為了寫《聊齋志異》,在自己家門口擺茶攤,免費為過往行人供應茶水,條件是給他講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蒲松齡就是以這種方式搜集了大量民間資料,然后在此基礎上寫成了著名的《聊齋志異》。讀了這則故事,引發了你什么樣的感想,并以此為中心寫一篇議論文。一位考生思考得比較深入,他的觀點與眾不同。他想別的考生肯定都對蒲松齡的這一做法表示贊賞,蒲松齡不擺讀書人的架子,虛心向群眾學習,在給群眾提供方便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靈感。他要唱反調,于是給自己的文章擬題為《家門口有多大》,他要表達這樣的觀點:過去交通不發達,人們活動的范圍比較小,沒有大量的人口流動,蒲松齡在家門口坐等,一天能有幾個人經過呢?與其坐等,不如主動上門,走出家門口,到異地采風,這樣獲得的材料會更豐富。可為了使文章嚴密,作者剛開始還是對蒲松齡的這種做法表示肯定的,這一寫就是一小半。這時作者感到如果再這樣寫下去,那么文章的觀點可能就大眾化了,必須趕緊撥轉寫作方向。于是,他筆鋒一轉寫道:“啰里啰唆,說了這一通,并不說明我就完全贊同蒲松齡的這一做法,其實在我看來,蒲松齡完全還有別的更好的方法。”這一轉使得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強化,前面所寫并沒有弱化文章的中心,反而使得文章嚴絲合縫,井井有條。
三、文體易位——順水推舟,渾然天成
這在話題作文中比較常見。考生本來想寫議論文,寫了一半還在記敘,怎么辦?最直接的辦法是:將錯就錯,干脆寫成記敘文,把你的故事繼續敷衍下去。還有一種方法是立即結束記敘,輔以適當的議論(抒情),然后再記敘再議論(抒情),寫成一篇以記敘為主、夾敘夾議的文章。
以上當然只是一些臨場補救的措施,其實無論你前文有沒有跑題,結尾都應點題,這是確保你文章不走題的最后關卡。前文沒點題,結尾一定要出現話題或話題中的關鍵詞,否則,很容易被閱卷者誤判為偏題或離題。如果到最后發現真的跑了題,這時也不可能重寫,只能用照應話題的方法來補救。因為站在閱卷者的角度看,在批閱試卷過程中閱讀速度很快,詳讀的重點除開頭、過渡外,就是結尾。再從行文的角度講,結尾點題能使文章主題更為明確,中心更為突出。所以,結尾點題比開頭破題、中間應題更為重要。最后回應話題,卒章顯志,如議論文結尾處的歸納總結觀點或深化觀點,或解決問題,或提出希望等;記敘文結尾處畫龍點睛的議論或抒情;散文結尾處含義深刻雋永、言盡意猶未窮的語句等,這樣不僅不會被判為離題,而且還會給人以構思新巧之感。在考場上這種看似“畫蛇添足”的方法,有時會“妙手回春”,挽救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