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的理財理念和理財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生活狀態和價值趨向。本研究以武漢在校大學生為目標群體,發放問卷采集數據,通過頻數分析、相關分析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大學生的理財狀況進行考察,結果發現:儲蓄是大學生理財的主要方式;大學生實際理財方式一定程度上受父母理財方式的影響;大學生對理財方式的偏好在性別、學科、家庭結構和家庭所在地上存在著顯著差異;不同年級、性格和風險態度的大學生的實際理財方式無顯著差異。
關鍵詞:大學生;理財方式;實證;武漢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4-0271-03
引言
近年來,一股個人投資理財的熱潮涌入校園。如今的大學校園活躍著這樣一群人,他們既是大學生,又是股民、基民、彩民、儲戶、有些還是“小老板”。大學生是一個龐大而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的理財理念和理財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生活狀態和價值趨向。了解大學生群體的理財方式,研究其理財行為特征,幫助他們樹立起適度、科學的理財觀念,引導其理性投資和消費行為就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做的重要工作。
本研究試圖用實證的方法考察在校大學生(僅指本科生,下同)的理財狀況,發現在理財方式偏好和實際理財方式上的差異。
一、文獻回顧
國外在該領域的研究較早,這與西方國家較為重視學生理財意識的培養有關。Yamauchi,K.T and Templer(1982)通過研究權利威信、焦慮、不信任和保留時間等幾個因素的基礎上,得出了金錢態度量表(MAS) [1]; J.A.Jones,E.(2001)透析了美國大學生的理財與消費,指出金錢的態度、權力、威望、信任和焦慮密切相關,反映在強迫性購買與經常使用信用卡上 [2];Oezlen Oezgen,Ayse Sezen Bayoglu(2005)對300名來自三所不同大學的土耳其大學生進行了調查,指出大學生的金錢態度有著一定的差異,特別是在性別和年齡上有差異[3]。
國內在該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長期以來,國人忽視了對大學生理財理念的教育,缺乏對其理財行為特征的研究。近幾年來,隨著校園理財人數的劇增,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理財行為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周雨風(2005)、吳利明(2005)、曹素芳,彭興富(2006)、吳運蘭,曹文超(2007)分別對當代大學生理財行為的表征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延伸課堂教育、加強校園理財文化建設等建議 [4~7] 。凌霞、馬國振(2008)通過調查研究發現: 理財教育對于提升個體的理財觀念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但理財觀念對理財行為的指導作用很小[8];孫凌霞、宮永建(2008)對天津高校學生的理財觀念與理財行為現狀進行考察,得出了大學生理財方面的共性特征與差異性 [9]。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在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發放調查問卷采集數據,利用SPSS統計軟件,采用頻數分析、相關分析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力求發現在校大學生理財方式偏好和實際理財方式的特征。
(二)問卷的設計
在此次研究中,將問卷設計為個人基本情況、對理財方式的評價以及個人的理財情況三個部分。
個人基本情況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所學專業、家庭結構、家庭所在地等有必要的和針對性的信息。對理財方式的評價采用里克特式五點量表法,記分方式如下:“很不喜歡”給5分;“不太喜歡”給4分;“一般”給3分;“比較喜歡”給兩分;“非常喜歡”給1分,變量項目的平均數越低,代表贊同程度越高。而個人的理財情況則包括資金的主要來源、獲取理財信息的主要渠道以及在校期間有過哪些理財方式等個人理財的基本信息。
(三) 調查方法與樣本構成
此次調研以武漢市大學生為目標群體,由于武漢高校眾多,考慮時間、人力、財力的限制,運用了簡單的隨機抽樣和分層抽樣的思想。以學校和年級為雙重劃分標準,分別從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武漢科技學院、湖北經濟學院及華中農業大學這七所高校中隨機選取了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
2009年3—5月,針對所抽取的學校的各年級學生開始了實地問卷調查和網上問卷調研。共發出400份問卷,回收問卷365份。回收率為91.25%。但經過檢查篩選,刪除數據不全的問卷53份。剩下313個有效樣本進行數據分析,有效率達85.75%。
(四)問卷的信效度檢驗
為了進一步提高問卷的信效度,我們利用SPSS14.0統計分析軟件對問卷進行了信度分析,Alpha值為0.651,表明信度較好,符合研究要求。問卷的測量項目是基于文獻資料,結合焦點座談會和深入訪談得出的,并邀請兩位專家對問卷進行了審核和修繕,問卷設計完成之后,正式問卷發放之前,在50份問卷的基礎上進行了小范圍的預調研。根據被測試者對問卷的設計、結構以及措詞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多次修改,因此本問卷的表面效度基本符合要求。
三、實證分析
(一) 理財方式偏好分析
通過對被調查的大學生在里克特式五點量表上對各種投資理財方式的喜好程度(平均數越小者,表示受喜歡的程度越高)的統計分析得出:儲蓄、購買國債、投資股票、購買證券基金、購買保險、購買彩票、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的平均值分別為2.46、2.98、3.04、2.86、2.78、3.32和3.75,表明大學生最為偏好的投資理財方式是儲蓄,其次是保險、國債、證券基金、股票和彩票等。由此可見,大學生在選擇投資理財方式上首先考慮的是風險性,其次是收益性,總體來說較為理性。
(二)理財方式偏好差異分析
通過SPSS13.0提供的Compare means-one way ANOVA命令處理,得出F值和相伴概率,結果顯示:大學生不同性別在購買國債、股票、彩票、證券基金以及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等理財方式上沒有顯著差異,而對于儲蓄和購買保險這兩種理財方式則存在顯著差異(置信度取95%,即sig.值小于0.05為顯著,下同);大學生不同學科在儲蓄,購買國債、彩票、證券基金以及保險等理財方式上沒有顯著差異,而對于股票和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這兩種理財方式則存在顯著差異;大學生不同家庭結構在儲蓄、國債、保險、彩票、證券基金以及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等理財方式上沒有顯著差異,而對于購買股票這一種理財方式則存在顯著差異;大學生不同家庭所在地在儲蓄、國債、保險、彩票、證券基金以及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等理財方式上沒有顯著差異,而對于購買股票這一種理財方式則存在顯著差異。
為了進一步描述大學生理財偏好在性別、學科、家庭結構和家庭所在地上的差異,我們對其均值進行排序,結果顯示,女生比男生更加喜歡儲蓄和購買保險的理財方式;對于股票這種理財方式,最為偏好的首先是經濟學學科的學生,其次是管理學學科的,再次是其他學科的,最后依次是工學學科、文學學科、法學學科以及理學學科的學生;而對于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這種方式,最為偏好的依次是理學學科、工學學科和文學學科的學生,其次依次是其他學科、管理學科、法學學科和經濟學學科的學生;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更喜歡購買股票的理財方式;來自城市的學生比來自鄉村和城鎮的學生更喜歡購買股票的投資理財方式。
(三)實際理財方式分析
通過對被調查的大學生的實際投資理財方式的頻數分布分析,發現儲蓄占73.83%,購買國庫券占1.56%,購買公司債券占2.07%,購買股票占4.66%,購買證券基金占3.63%,購買彩票占14.25%。由此可知,大學生的實際理財方式以儲蓄為主,其次是購買彩票,再次是股票、證券基金、公司債券和國庫券。
1.性格、風險態度與實際理財方式的相關性分析
上頁表1反映了變量之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可見性格、風險態度與實際理財方式之間是相互獨立的,沒有相關關系。由此看來,大學生的實際理財方式不受其性格與風險態度的影響。
2.家庭月收入、父母理財方式與實際理財方式的相關性分析
由表2可知,父母理財方式與大學生實際理財方式之間均存在正相關;而家庭月收入與大學生實際理財方式之間是相互獨立的,沒有相關關系。由此看來,父母的理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影響大學生的實際理財方式。
3.不同年級大學生實際理財方式的差異分析
表3 實際理財方式ANOVA
由表3可知,實際理財方式的顯著性為0.350,大于0.05,沒有達到顯著水平,即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理財方式沒有顯著差異。
四、研究結論與啟示
通過以上問卷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結論:(1)大學生最為偏好的理財方式是儲蓄,實際理財方式首選的也是儲蓄。(2)大學生對理財方式的偏好在性別、學科、家庭結構和家庭所在地上存在著顯著差異。(3)大學生實際理財方式一定程度上受父母理財方式的影響。(4)不同年級、性格和風險態度的大學生的實際理財方式無顯著差異。鑒于此研究結論,我們建議:1)注重家長的示范效應。影響大學生理財的外界因素中,家庭因素最為重要,父母的理財理念和理財方式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理財理念和實際理財方式,因此,父母對子女既需要言教,更需要身教,正確引導。2)加強對非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理財教育。由研究結論可知,大學生中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學生對理財的重視程度要高于工學學科、文學學科、法學學科以及理學學科的學生。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非經濟管理學科類學生的理財教育,可以有針對性地對理工科的學生開設與理財有關的課程,介紹一些最新的金融產品及其在理財活動中的應用,介紹一些先進的理財理念、理財方法,使學生能夠有機會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使學生在學生時代及走向社會的理財活動能夠與時代同步。這樣不僅能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也能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和事業有利。
參考文獻:
[1]Yamauchi,K.T Templer,D.I.(1982) .The development of a money attitude scal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46(5):523-528.
[2]Roberts,J.A.Jones,E.(2001) .Money attitudes ,Credit Card use,and Compulsive buying among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35(2) :213-240.
[3]Oezlen Oezgen,Ayse Sezen Bayoglu.Turkish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mone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2005,(29)6:493-501.
[4]周雨風.當代大學生個人理財教育與消費道德引導[J].商場現代化,2007,(1):190-191.
[5]吳利明.對當代大學生加強理財教育的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2):80-81.
[6]曹素芳,彭興富.加強大學生理財觀教育,構建和諧校園[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3):207-209.
[7]吳運蘭,曹文超.淺談大學生的理財之道[J].今日湖北:理論版,2007,(5):62-63.
[8]孫凌霞,馬國振.對中國高校理財教育的反思[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7):9-11.
[9]孫凌霞,宮永建.天津高校學生理財觀念與理財行為調查報告[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7):167-169.
[10]薛薇.SPSS 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