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設計是社會的映射,每個時代的設計都是當時生存方式的物化,產品的形態是特定時代的文化結晶。在當今,設計藝術對社會發展、人類生活做出越來越大貢獻。從中國傳統造物入手,分析傳統造物的理念,厘清傳統造物的發展歷程,以探討中國設計的發展規律,為中國現今的設計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設計思想;歷程;啟示;中國;傳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F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3-0161-02
引言
隨著產業的日益發展,設計藝術對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與日俱增,在中國設計的發展也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在經歷了多年對西方設計與設計理念和方法的吸收、消化,對現代設計的認識也不斷地加強,一些有民族特色又有現代意識的作品涌現出來,在國際各種展覽和大賽中頻頻亮相,也引起了西方對中國現代設計的新認識,“中國設計”也成為西方一些媒體的關注點。
然而,由于現代設計在中國的發展起步較晚,各種產業欠發達,民眾對設計的認識欠缺等客觀條件的制約,中國當今的設計與國際上的設計強國尚存不小的差距,縱觀中國的現代設計作品,有的如美國作品的大氣,有的如日本設計的精致,有的如意大利的浪漫,也有的如德國設計的嚴謹,但是都只是個別設計,沒有形成自己獨有的風貌,可以說是沒有太多自己根的花和果,這為我們提出了新的問題:我們的未來設計該怎么走?筆者認為,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厘清中國的設計之源,找到我們設計的根。
一、中國傳統設計的設計思想
人類自從有了造物,便有了廣義的設計,同時也就產生了對造物及設計的認識與思考, 中國傳統中雖然沒有對設計形成系統的論述,但是設計思想卻是十分豐富,在各個歷史階段的文獻中都有論及,這些精彩的論述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這些方面:
1.從設計的目的性上來論述:物以致用以及物以載道,這是中國傳統設計目標,認為設計的器物必須具備一定的實用價值,其首要的任務應當是實用功能的設計,如韓非子所述的“玉卮無當,不如瓦器”:而另一方面,器物與人相互聯系,器物的設計需要反映人的思考,為了生活而造物,為了實現某種精神的表達而造物,當然這與當時的森嚴的階級性及封建社會的道德要求相互關聯,但是也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
2.從設計的原則來論述: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設計遵循“物歸自然”,“素樸質真”的原則,要求按照事物的自然本性而加以設計,主張無裝飾的樸素之美。
3.從設計的地位來論述:中國基本上是手工藝設計,設計與生產者沒有完全的分工,故而其技術和藝術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并且認為技藝相通,任務造物之前必須進行藝術設計,實現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統一。這也是中國產生那么多直至今日還讓我們嘆為觀止的器物的重要方面。
4.從設計的造型來說:對于設計的造型,體現了很多重要的傳統思想,同時也是這些思想和設計的目的所制的,中國傳統的器物是“文質彬彬”的且造型來源為“制器尚象”的,所追求的是“美善相兼”、“盡善盡美”。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形式與功能要統一,形式的創造要師法自然,以達到不偏不倚,不長不短,盡善盡美的境界。在形式的表現上,為了更好地利用實體與空間的轉化,提出了“方圓兼濟”、“虛實相生”。這些都是我們至今追求的目標。
5.從設計的材料與工藝方面來論述:器物的制作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材料的運用和工藝的選用,中國傳統設計思想中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論述,得出“材美工巧”的結論,在《考工記》中指出“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p>
中國文化可謂只博大精深,其中設計的論述也是面面俱到,其根本也許正是影響中國人最深的儒家,道家,釋家三個思想,世界觀的“天地之道”中的“天人和一”,對自然的尊重的“順物自然”,對人的重視的“人為物本,物故人用”,對器物美,真,善的追求的“文質彬彬”以及“盡善盡美”,對社會道德的重視的“物以載道”以及“中庸”、“大同”。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中國的傳統設計也是精彩粉塵。
二、中國傳統造物的發展歷程
中國由于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一家獨大和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政治,中國設計的思想和風格的演變是非常緩慢的,基本上是一脈相承,沒有太多的沖突和矛盾,但造物發展的穩定是其他地區所不可比擬的。設計穩步的發展,出現一個又一個高峰,每個歷史發展時期有其獨有的特點,原始時代的粗獷,夏商的威嚴莊重,周代的秩序,戰國時代的清晰,漢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華麗,宋代的理性,元代的粗壯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纖巧。下面的表將對此作具體的解析。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中國傳統工藝品逐漸形成完整,深厚,質樸,典雅,大方,明快,而富有濃厚的裝飾美的民族藝術特點。
三、對當今設計的發展啟示
設計是社會的映射,是特定時代文化的結晶,受歷史條件的限定。但我們不能因此否定歷史,正所謂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傳統造物的發展正是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源頭。
1.人性化設計之路。中國設計講究“人為物本,物因人用”,主張人第一,器第二的觀點,重視人與物之間的有機聯系,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正與上世紀末西方設計界提出的“為人而設計”相統一。關于處理器物與人的關系上,也就是設計的問題上,我們應強調以人為本,考慮人的各種要求,體現設計的人文關懷。
2.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資源并非取之不竭,我們應該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占有產品”到“占有服務”與“占有產品”相結合。也即是幾千年前老子所提出的“有之以為器,無之以為用”,對于設計之上,需“精而便,簡而裁”,引入綠色設計的概念,減少資源的浪費,這將是世界上設計師的道德體現,更是中國設計人所蓋持有的倫理觀念,以設計出不但讓現在人“滿意”的物,也讓后人“滿意”。
3.系統化設計之路。將設計過程統籌起來,形成體系,物質與非物質相結合,從不同的側面去思考設計,追求各個方面,在一定條件之下的完美。更大方面需要將設計與自然環境一起來考慮。如中國古代園林那樣,物境、情境、意境,三境一體,我們的設計需要順乎自然,在自然和大系統中“返璞歸真”。
4.適度設計原則。中國設計歷來以“宜”作為準則,所謂的“隨方所象,各有所宜”。這里所講的適度原則主要包括下面的含義:首先我們在設計時不要刻意夸張,嘩眾取寵,講求形式與功能結合,“文質彬彬”。其次,對設計的度的把握基礎上,對涉及材料的選用也要宜,盡量選用當地所產,可再生的,對工藝的宜,選用對環境影響小的工藝方式,對設計各方面都要宜?!耙恕币彩俏覀兩钍堋爸杏埂?、“和諧”的思想所影響的中國設計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中國的未來設計之深,應該是多元的,是多姿的,也應該是有自己特色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世界產業的轉移到中國,設計中心也必將在中國產業!